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30-31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育种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我国燕麦育种技术水平;通过选育加工专用型燕麦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我国燕麦主产区的生产水平;通过燕麦深加工技术和新型健康食品的研究,延长燕麦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课题实施,使我国燕麦整体技术水平、产业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推进产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燕麦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燕麦育种技术基础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1-23
1燕麦遗传多样性分析技术研究 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适合燕麦的AFLP反应体系。利用差异较大的部分材料,对大量AFLP引物进行了筛选,选出燕麦适用的AFLP引物20对,较好地反映燕麦材料的多态性,这些引物经进一步研究和筛选,将在燕麦分子辅助育种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燕麦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其保健作用是一般谷类作物所不可比拟的,具有降血脂成分、高水溶性胶体,营养平衡的蛋白质,它对人类提高健康水平意义重大。近几年在燕麦科研、生产、销售、加工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燕麦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远不能适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9):63-64
本课题获得发明专利8件(ZL 200710061908.3;ZL 200610102266.2等),研制4项新工艺、16个燕麦加工新产品,8项产品的技术标准,建成了3条生产示范线,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我国燕麦产品的档次,丰富了市场上的燕麦产品,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企业的利润及龙头地位由此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传统燕麦营养食品的全面优化升级与产业化、规模化开发生产,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对培育和做强特色作物的经济增长点,开辟燕麦开发利用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9-30
1集成了旱地燕麦栽培技术 1.1选用适宜当地生态的燕麦品种 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课题育成“晋燕12号”、“晋燕13号”、“品燕1号”、“白燕9号”、“白燕10号”、“冀张莜11号”、“新燕麦3号”、“坝莜6号”、“冀张燕1号”、“冀张燕2号”、“蒙燕1号”11个新品种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藏酋猴人工繁育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灵长类动物、中国特产物种、世界稀有动物,四川较多。2005年四川省相关部门将藏酋猴实验动物化开发与研究确立为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支持项目。野生藏酋猴实验动物化研究是创新项目,逐渐被更多科研工作者认识。本项目研究人员完成了从野外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光电功能晶体的研究成果是当代微电子和光电子产业新材料、新器件的源泉,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电功能晶体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与制备过程的研究"项目经过前两年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计划任务,并在几个重要方面有所进展.其中,由本项目的研究组发明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KBBF和KABO晶体取得了突破,KBBF晶体实现了波长为200nm的激光有效功率输出,KABO已长出可供实用化的厘米量级的晶体,并实现了波长为266nm的激光输出;利用"一维人工准晶"研制成功同时能输出绿光与紫外光以及红光与蓝光的两种类型的全固态双波长激光器原型,为今后3年实现多波长全固态激光器以及建立耦合和级联非线性光学开辟了道路;通过项目内研究组间的强强联合,在YCOB晶体的实用化进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到了国际公认;以铁电体为一侧,以半导体、超导体、铁磁体为另一侧的异质结的研究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这些成果的取得,为今后3年实现本项目5年的预期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研究高纯燕麦葡聚糖的制备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制备得到的产品的理化特性、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太阳磁场活动可能引起包括行星际、磁层、电离层以及地磁场在内的日地空间系统的扰动,空间天气指日地空间系统的物理状态。灾害性空间天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我国电网发展与建设遇到的新问题、新课题。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提出并开始研究该课题,2008年开始与国际地磁感应电流(GIC)研究领军科学家、芬兰气象研究院Risto Pirjolajia合作,并受聘为华北电力大学客座教授,参加课题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包括联合指导电网GIC建模及算法研究的博士生。2009年,针对我国在全球地处中低纬、电网规模大、电压等级多和特高压电气设备复杂等国情,提出与Risto Pirjolajia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David Boteler合作本项目,2010年获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支持。本项目的科技目标是:探明中低纬电网GIC的影响因素与特征规律,建立中低纬电网GIC的评价体系。本项目的合同内容包括:空间天气影响观测数据的收集与统计研究,电网GIC与空间天气事件响应关系研究,特高压大电网GIC模型及其水平研究,特高压电气设备GIC响应和现象研究。经过合作双方三年的共同努力,包括通过采用互访制定研究内容与计划、联合培养博士生和选派学术骨干访问等方法及手段,本项目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探明了影响准确评价中低纬电网GIC大小的内外部因素,提出了中低纬电网GIC、变压器和互感器GIC效应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多电压等级大规模复杂电网GIC的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体系,使我国具备了量化评价多电压等级大规模复杂电网GIC水平的能力。本项目的量化考核成果包括:发表研究论文33篇,其中SCI论文7篇,EI论文15篇;联合培养博士生4人,培养毕业硕士生14人,举办国际会议1次,双方互访10人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9):16-16
本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按照课题的总体目标和研究内容,根据各参加单位的优势条件和研究人员学术专长,进行了任务分解,并按照进度认真实施。目前本项课题进展良好,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60-60
洪水灾害历来是我国的大患,近年来损失呈上升趋势,但防洪减灾研究工作却仅仅开展10多年。1996年海河流域大水和1998年全国大水发生后,国家防汛抗旱主管部门急需地方提供洪灾损失数据,以便为及时制定减灾决策提供参考,但由于洪灾损失评估前期基础研究薄弱,评估方法欠缺,快速评估这一需求始终未能实现。鉴于此,2000年,国家防汛抗旱主管部门支持本项目组在海河流域南系先行进行了试点研究,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已拥有研发人员近百名,外聘专家顾问几十名,实现收入达到几百万元,天津市各类配套资金及其它形式的投资金额高达近千万元,基本实现成立当年盈亏平衡,在遥感空间信息产业领域的数字城市、数字乡村产品、系统服务和高级遥感数据加工生产线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针对目前我国畜禽疫病频繁发生、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多重耐药性等重大问题开展了大量和富有创造性的研究,经过近2年的实施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和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取得全面发展的一年。围绕基础研究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研究总体发展方向和任务,加强了基础研究宏观管理,改善了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环境,继续组织实施了各类研究计划,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提高了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云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服务平台”6年来的建设、运行、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提出了促进云南大型科学仪器对外开放,提高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实现共建共享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评述了西方科学哲学中从经验论到新经验论和反经验论观点,以及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6-46
“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的“新药博士基金”课题,主要针对中药成分分离、心血管活性体外筛选一体化问题进行研究。课题完成后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标准的研究背景、工作内容、文本构成与符号组织、技术特点、标准应用等几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本标准的形成与技术特点,以方便各领域对本标准的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药药效学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蛋白等分子水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研究结果与中医临床评价仍有较大的距离,难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用药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在5项国家课题的资助下,本项目在思路、模型、技术、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创新研究,构建了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药效学评价体系,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是一种通过在零到一百纳米这样极为精细的尺度下人为控制和制备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以实现特殊功能和智能作用的先进科学技术,被认为是将会带来21世纪工业革命的前沿科学技术。而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早在1987年就开始资助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项目,在90年代已经资助了相当一批纳米科技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面上、重点、重大、人才基金等几个层次上的资助格局。主要研究领域有纳米粉体,纳米薄膜,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等,涉及到信息、能源、国防等等方面,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些有显示性的成果,如作为非共识创新项目得到学部主任基金资助的范守善教授,获得基金连续资助的中科院金属所成会明研究员,从海外归来的中国科技大学候建国教授等先后在Na-ture、Science发表了文章。除此而外,还有经历了研究低谷取得了优异研究成果的南京大学鲍希茂教授。总结这些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基金项目的资助起着它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