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目的 基于ARM9的AFDX-ES芯片的PCI主机接口的设计与逻辑验证.方法 以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学、验证方法学为指导,提出了以PowerPC处理器为核心的主机端软硬件平台下SoC软硬件协同方法,并搭建了基于芯片的FPGA原型验证平台.结果 通过主机上VxWorks对AFDX-EX芯片上资源进行管理以及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功能调用,有效地验证了SoC主机接口逻辑功能的正确性.结论 文中方法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可以应用于类似芯片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集成电路进入了超深亚微米领域,金属层增加,线宽减小,使电路的性能和密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引入了愈来愈严重的互连线效应,并最终引发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在这其中,串扰噪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论述了TD-SCDMA芯片设计中串扰噪声的成因及影响,介绍了串扰预防、分析和修复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3.
信号完整性的分析除了纯粹的信号研究外,板级电源的设计也十分重要.PCB板级的电源设计除了能够正确给出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芯片端的电源处理也直接决定着系统是否可以稳定、可靠地工作.本文主要针对芯片端的电源处理提出完整的设计、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集成电路进入了超深亚微米领域,金属层增加,线宽减小,使电路的性能和密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引入了愈来愈严重的互连线效应,并最终引发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在这其中,串扰噪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论述了TD-SCDMA芯片设计中串扰噪声的成因及影响,介绍了串扰预防、分析和修复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单设计可用于构造重叠码、光正交码.这类设计的存在性问题远远没有解决.本文构造了一个新的超单(5,3)可分组设计,组型为11651,并给出了它的一个应用.  相似文献   

6.
盛霞 《科技信息》2006,(6):257-258
随着科技的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也朝着深亚微米,超大规模的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级芯片发展。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设计,将SOC中无线局域网接口与并行存储系统做成一个单一的IP核,它可以集成在SOC的内部,也可以做成一个独立的适配器,通过PCI插槽外挂在PCI总线上,与内部处理器进行通信。对系统级芯片中无线网卡的接口及并行存储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小尺寸效应对深亚微米器件性能的影响,结合输入输出耦合电容和漏极扩散层寄生电容对CMOS反相器延迟影响很大的特点,建立了小尺寸器件延时估算模型.采用变尺寸率反相器级连方法,建立了深亚微米输出缓冲器优化设计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建立了新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罚函数将小尺寸输出缓冲器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通过适应度函数设计和染色体编码,得到遗传优化结果,克服了传统方法处理非线性多变量问题时存在的效率降低等缺陷.SPICE仿真表明,应用新的深亚微米缓冲器设计模型及方法的优化结果与传统设计比较,延时减少了1个数量级以上,尺寸减小了30%以上,验证了新的深亚微米缓冲器设计模型及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王志功 《科技与经济》2002,15(Z1):43-46
集成电路的开发与生产作为微电子学发展的结晶而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当前国际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正进入产业化阶段.我国信息产业正在迅猛发展,但我国的集成电路工业发展仍然滞后.入世后,面临机遇和挑战,政府对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新的政策,对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近年来,该行业已开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境内的工艺制造已达到深亚微米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器件结构越来越复杂,应用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IC的特定部位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的微结构分析,已成为IC新产品、新结构设计,新工艺开发和芯片生产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结合深亚微米IC结构电子显微分析所涉及的FIB定位制样和TEM高分辨成像等关键技术的讨论,分析了一种新型的分立栅结构的深亚微米非挥发性闪烁存储器集成电路芯片(Flash NVM IC)的微结构特征,并从结构角度比较了其与堆叠栅结构Flash IC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在换行、换列、换数码符号不改变均匀性的均匀等价原则条件下,定义了一种强度2的均匀设计(类似于正交设计)及一种超饱和的均匀设计———均匀差集矩阵(类似于差集矩阵),给出了一种用均匀差集矩阵及已知的强度2的正交设计构作新的强度2的均匀设计的方法.作为这个方法的应用,某些试验次数的强度2的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被构作出.  相似文献   

11.
VDSM(超深亚微米)设计中互连线延迟已在电路延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前期设计阶段考虑互连延迟问题已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建立以互连为中心的综合方法是当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尚未有成熟的方法。提出一种面向互连延迟的综合策略,将前期设计定时规划,前期设计的线网规划和布局规划方法相融合,并在不同阶段给出了不同精度和复杂度的定时分析模型。另还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对综合策略予以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As integrated circuits (IC) technologies advance into very-deep-sub-micron (VDS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failure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IC reliability problems and on-chip ESD protection design emerges as a major challenge to radio frequency (RF), analog, and mixed-signal (AMS) IC designs. This paper reviews key design aspect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whole-chip ESD protection designs for RF/AMS IC applications in CMOS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新的模拟模块的设计方法,可以高效地实现MMU设计所要求的快速建立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映射的功能,并且该方法在缩小MMU面积上和缩短设计流程上有所创新,比较同类其他设计方法在性能上要优越得多,并给出了该设计方法在某公司的C340项目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设计出既舒适、安全又符合人们精神、物质要求且经济实用的住宅,必须树立新的住宅设计理念,即住宅设计要以人为本,要突出和谐,要关爱老人,关注细节。  相似文献   

15.
CAI广泛应用于体育教育教学之中能够解决体育教学中多年面临的难题 ,并开拓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 CAI制作流程与应用前景进行初步研究 ,以创造出合乎教师、学生所需要的较理想的教学环境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产品模块化设计中的粒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进化树的分析方法。通过综合考虑零部件之间的功能关系度、结构关系度和物理关系度,建立产品的原始矩阵,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划分,得到传递闭包矩阵;根据不同分区阈值序列形成模块,得到一个聚类进化树,再以进化树的最长分支为基础,划分出不同的粒度等级,通过比较模块化指数MI找到其最佳粒度级别。以咖啡机产品的模块化粒度分析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选择初始运动链中适当的构件作为力封闭构件设计力封闭自适应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法.根据初始运动链的自由度特征,指出了自适应机构设计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了运动链的选择方法,给出了自适应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不同类型的设计实例,论证自适应机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对自适应机构的创新设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融入公理设计理论与设计结构矩阵的软件建模方法.从用户功能需求出发,在利用设计矩阵对功能域和物理域进行“之”字形分解的过程中,将设计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集成并同步演化,从而通过设计结构矩阵来描述各阶段的设计结果,然后对其进行评价进而优化设计矩阵,以实现对软件建模中间过程的设计决策.应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软件建模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就中国当前建筑设计行业表现出的混乱、沉闷的局面及种种的观念误区,着重从如何体现中国建筑之精神、物质和文化内涵出发,对“地方”这一概念提出了新的思想理念与方法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工业设计中多重感官交互增强现实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工业设计过程一般以物理样件为核心,反复试错设计循环在开发效率与成本方面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此,设计一种新的多重感官交互增强现实系统,将其应用于工业设计中。针对五指都伸展开来的手掌平面托取交互,通过优化的K向量法获取五个指尖部分,在指肚处对椭圆进行拟合;通过图论中的弗洛伊德法对指尖进行搜索,依据图像获取匹配点,完成手势的三维重建。将CSG模型和B-rep模型结合在一起,实现工业设计作品的三维场景建模。按照人机交互时人们对听觉的要求,将声源信号依次和左耳及右耳脉冲响应进行卷积处理;利用音频输出,令用户听到虚拟环境下的具有真实感及临场感的信号,和实际声音效果相似。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交互性好,用户体验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