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弹性支承钢筋混凝土深梁试验及全量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筋混凝土连续深梁进行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作了八根弹性支承上三跨 连续深梁试验;为保证深梁与支承的良好接触还自行设计了支承调节装置;用试验结 果对三跨连续深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连续梁的配筋提出新的建议;在试验的 基础上,编制了全量理论分析连续深梁受力全过程的计算程序,用试验结果验证程序 的可靠性,并对全量理论的迭代方法进行改进;用该程序对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 深梁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深梁开裂时剩余刚度范围,以便在试验和实际工程中 估计开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优异的抗裂性能,将其作为叠合层铺筑于普通混凝土两跨连续T梁翼缘,制成连续叠合梁研究其抗裂性能和整体的弯曲性能.试验表明,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叠合层可大幅提高连续叠合T梁支座负弯矩区的开裂荷载和跨中极限挠度,延缓支座处上部裂缝的发展速度,显著改善连续梁的弯曲性能.建立了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梁开裂荷载的计算方法,并对连续叠合梁的弯曲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理论值、试验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计算方法可用来计算此类弯曲构件的开裂荷载.  相似文献   

3.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纵向开裂问题的验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表明,以单排栓钉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翼板易发生沿梁长方向的纵向开裂.根据8根连续组合梁的试验研究结果及有关资料,分析了组合梁混凝土板纵向开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别按照以混凝土板中栓钉剪力和混凝土横向应力的关系建立的计算模型以及混凝土板的受剪计算模型两种方法对连续组合梁的开裂荷载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分别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进而给出了连续组合梁混凝土板纵向开裂的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边支承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支座刚度分析方法,用塑性铰线法计算混凝土空心板的极限荷载,用2种破坏机构来分别计算混凝土空心板极限荷载,其中一种破坏机构的塑性绞线通过边支承的梁,而另一种破环机构是典型的双向板破环,比较2种荷载的大小,规定发生破环机构为双向板破坏,则达到了现浇混凝土梁的支承作用,从而计算出支座刚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常规设计方法下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连续的开裂特征和破坏模式,从而优化结构设计,对此类结构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设计方法下桥面连续构造抗裂性能差,在较低荷载下便会出现开裂;裂缝分布集中在桥面连续区域1.2 m范围内,裂缝数量少;试件破坏模式是剪力钉被剪断随后连接板钢筋屈服。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滑移的梁相比,考虑滑移的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将提高,极限荷载取决于剪力连接件抗剪强度;栓钉间距、连接板厚度的增加能提高桥面连续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栓钉直径对桥面连续的开裂荷载影响不大,但对其承载力影响较大;连接板底部与钢梁做无粘接处理可以大幅提高桥面连续开裂荷载。  相似文献   

6.
根据ASTMC1018—97规范对纤维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韧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以不同混凝土基体和纤维束Tex含量为影响因素的荷载-挠度曲线.试验表明纤维网的加入以及Tex含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自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但此时弯曲韧性指数I5,I10和I20随着开裂荷载的提升逐渐减小.同时建立了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这种复合材料受弯时开裂荷载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理论值、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较好,表明该计算模型可以用来评价TRSSC梁受弯时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了适于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考虑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及混凝土开裂后骨料的咬合力作用,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用于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多种荷载工况下,由加荷、开裂直到破坏的全过程分析。为节省计算时间,本文提出对三角形混凝土元隔单元进行强度判断的方法。程序中,还对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关系及不同的裂缝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应用该程序计算了三十一根试验梁,结果是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以单排栓钉连接的钢 混凝土组合梁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翼板易发生沿梁长方向的纵向开裂·根据8根连续组合梁的试验研究结果及有关资料,分析了组合梁混凝土板纵向开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别按照以混凝土板中栓钉剪力和混凝土横向应力的关系建立的计算模型以及混凝土板的受剪计算模型两种方法对连续组合梁的开裂荷载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分别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进而给出了连续组合梁混凝土板纵向开裂的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武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4):1597-1608
为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自重大、易开裂、承载力低等缺点,在混凝土中常加入钢纤维,端钩型钢纤维,作为常见的一种高性能钢纤维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针对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开展了较多研究,而对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力性能有待深入研究。为研究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制作了四根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梁及一根普通混凝土梁,对其进行受弯性能试验,根据试验得到的破坏形态、承载力、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分析端钩型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试件受弯承载力及破坏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与一般混凝土简支梁受弯过程类似,均经历了弹性、开裂、带裂缝工作、破坏四个阶段;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与一般混凝土简支梁受弯过程均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端钩型钢纤维限制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纤维混凝土梁变形能力增强;与一般混凝土梁相比,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梁抗裂性及极限承载力得到提高,且构件承载力与钢纤维体积掺量基本呈现正相关;基于试验数据,对现行规范中开裂弯矩及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优化,开裂弯矩方面考虑对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进行修正,极限承载力方面引入纤维混凝土正截面承载力影响系数ζ,经修正计算值可较好吻合试验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部分充填混凝土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力学性能,考虑组合梁剪力连接件剪切滑移的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部分充填混凝土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全过程的受力性能。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了试验梁荷载-挠度曲线、纵向钢筋的荷载-应变曲线和承载能力等结果。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有限元分析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分析的有效性。利用有限元模型对组合梁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翼板配筋率和钢箱底板厚度对提高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和开裂后刚度作用显著,对提高组合抗裂能力作用不明显;充填混凝土对提高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作用明显,充填高度达到钢箱高度一半后对承载能力提高的效率降低;钢箱顶板厚度达到10mm后,继续增大对组合梁承载能力提高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弹性支座连续墙梁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连续墙梁编制了专用的有限元法分析程序。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得到了系列结果,研究表明,支座刚度对墙梁的应力分布影响很大,对于支座刚度较柔的墙梁,会明显出现荷载向边支座转移的跨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三跨连续深梁的试验并对其受力与破坏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续深梁内力计算方法与配筋计算公式供设计参考。文中还试探性地将有限元分析用于支座沉降处理,既减小了试验结果的离散程度,又避免了繁杂的支座调整工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复杂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整体结构采用空间力学模型。梁柱构件采用可模拟双向弯矩及轴力相互作用的多弹簧杆单元模型。剪力墙采用可考虑中性轴移动的多垂直杆元模型,并将其进行改进,使之能较方便地用于空间分析。对一幢10层含非平面剪力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在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和所用单元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用DASP软件对两等跨连续梁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得出该连续梁的前二阶频率及其阻尼比。同时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并将其计算结果与模态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较吻合,频率误差在5%以内,说明用模态分析实验方法获得连续梁模态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非线性杆系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截面应符合平截面假定等基本假设提出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全过程工作中钢梁下翼缘应力达到0.2fsy、钢梁下翼缘初始屈服、钢梁腹板下翼缘0.3hw高度处屈服及构件正截面破坏这4个特征状态的弯矩、曲率计算公式.基于这些特征点,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组合梁截面弯矩-曲率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此外,利用该解析表达式建立了组合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推导了组合梁的单元刚度矩阵,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程序.该方法考虑了混凝土压碎、钢梁材料硬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计算简单,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推导了砼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开裂后的本构关系,并把它们应用于钢筋砼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华南理工大学建工系所做的一些试验深梁受力的全过程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在预示简支深梁裂缝发展趋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破坏荷载和破坏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决策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深基坑结构选型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应用统计学理论并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取了10个实测指标作为影响深基坑支护方案选型的判别因子,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 (FDA)。利用国内64组深基坑支护实例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和检验,对水泥土重力式、土钉墙、桩锚、桩撑、地下连续墙等5种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并利用回代估计法对FDA模型进行检验。经过训练后的模型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为14.1%。对另外10组待判样本进行测试,正确率100%。此外利用该模型对某市新世界中心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进行决策,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在研究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为解决深基坑支护结构型式的优化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CFS/AFS混杂加固RC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碳/芳纶纤维布混杂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这种新型的加固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材料本构方程,对单层及双层加固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了纤维布长度及加固形式对加固梁弯曲刚度、初裂载荷及极限载荷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混杂加固具有良好的混杂效应,碳纤维布高强度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