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产漆酶真菌的筛选、培养及对苯酚的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新的从土壤中筛选产漆酶真菌的方法.将51个土壤样品分别分散于无菌水中,接种至含有底物A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d后,当菌落周围的培养基变成褐色时表明该菌株可能产生漆酶.将筛选出的若干菌株与市购的几种真菌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后,测定培养液中漆酶的活性,表明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得到的真菌L1产酶活性最高.研究了各种培养条件对真菌L1产漆酶能力的影响,并且对该漆酶的性质及其对苯酚的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产漆酶真菌中筛选出的自选菌(L1),在苯酚作为诱导剂、30℃下PYGM培养基中培养7d,产酶活性最高.该漆酶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33℃,Cl^-对其活性抑制较大.该漆酶对浓度为(50-250mg/L)的苯酚有较好的催化降解效果,在24h内最大降解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
16种EPA-PAHs复合污染土壤的菌群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富集筛选获得一组PAHs降解混合菌群和3株降解单菌,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混合菌群的组成,对16种多环芳烃(PAHs)复合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同时考察混合菌群和单菌株在PAHs复合污染土壤中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群主要由3株已分离获得的降解单菌和5株未可分离培养的单菌组成;经过30 d的生物修复,混合菌群对土壤中总PAHs的降解率(54.17%)高于单一菌株(28.40%,31.95%,24.64%),并且对高相对分子质量PAHs的降解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4环、5环、6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可达到71.26%、39.76%和42.86%;利用混合菌群来修复16种PAHs复合污染的土壤,可以避免一些未可分离培养的关键菌株的丢失,使PAHs的降解更加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3.
改良膨胀土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稀释平板法从农田土壤和膨胀土中分离出对膨胀土自由膨胀率有抑制作用的菌株81株,经筛选试验从中筛选出一株对膨胀土胀缩性改良作用较好的菌株(A9),经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改良膨胀土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菌落点状,干燥隆起,孢子灰色,可产生脂溶性黄褐色色素,有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多分支,呈树状,分生孢子丝波曲,孢子呈卵圆形,初步鉴定其为放线菌.其在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和25~30℃,起始pH7.0~7.5,通气量120 r/min条件下生长良好.用其作膨胀土改良试验,在最佳条件pH7.5,温度25℃,膨胀土样水分含量40%条件下,接种A9菌剂7%,培养7 d,膨胀土自由膨胀率最高可下降33.57%.  相似文献   

4.
太子参土壤固氮菌与解钾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shby培养基和亚历山大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固氮菌和解钾菌,并选取固氮菌和解钾菌进行固氮、解钾作用研究,以为太子参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菌源.结果表明: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获得太子参自生固氮菌34株,解钾菌26株.选取固氮菌和解钾菌各5株,分别测定其固氮效能和解钾能力,其中以自生固氮菌ATS-2-5的固氮效能最高,达21.51mg/g;解钾能力最好的菌株为KTS-2-4,液体培养7d后水溶性钾含量为7.42mg/L.菌株培养特征、菌体形态观察、菌株生理生化反应测试并结合16SrDNA分析鉴定,将菌株ATS-2-5和KTS-2-4归属为同一个种,即栗树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astaneae).这是首次报道该菌株具有固氮、解钾作用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5.
添加混合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A6,A5,D4,F1和F2共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在实验条件下向土壤中添加上述5种菌不同浓度的混合菌剂,并对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土壤溶液电导率、氮磷的变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石油含量为50 g/kg时,加入高效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比没有加菌剂的降解效率高,添加2%,4%和8%菌剂48 d的降解率分别为68.01%,80.42%和78.47%,均大于CK(没有任何组分)的降解率45.50%,4种处理中4%菌剂的修复效果最显著.添加的有机肥中氮和磷的含量是影响石油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只有加适量的有机肥如4%才能使降解效果最好.混合菌株降解石油表现出先降解高碳数正构烷烃为低碳数正构烷烃,高碳数正构烷烃中奇数碳向偶数碳正构烷烃演化的规律;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混合菌7d的作用过程中发生明显降解,菌株能较好地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立体构型中不稳定构型向稳定性构型转化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3-氰基吡啶催化活力的产腈水解酶新微生物。实验主要通过让微生物在以甘油为碳源、腈类化合物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达到筛选的目的。当以乙腈为氮源时,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芳基乙腈水解酶活力的菌株8株,其中2株表现出了对3-氰基吡啶的催化活力;当以3-氰基吡啶为氮源时,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芳香腈水解酶活力的菌株2株,它们对3-氰基吡啶具有较专一催化活力,其中活力最高的菌株被鉴定属于红细菌属(Rhodobacter),本文首次报道该种属菌株中具有腈水解酶。  相似文献   

7.
选取4种不同类型的土壤,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施钾(-K)和施钾(+K)条件下,土壤样品风干前后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K条件下,不同含水量时(微湿、近饱和、淹水),红壤、黄褐土、潮土和灰潮土风干样速效钾含量与鲜样测定值相比均有所降低,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11.5%,3.8%,12.1%和5.0%;+K条件下,风干样速效钾含量与鲜样测定值相比降幅更大,4种土壤分别为15.1%,9.5%,21.0%和20.2%.-K条件下,红壤、黄褐土、潮土和灰潮土风干样缓效钾含量与鲜样相比也有所降低,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8.7%,13.4%,18.4%和22.8%;+K条件下,红壤风干样缓效钾含量与鲜样相比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34.7%.黄褐土、潮土和灰潮土风干样缓效钾含量与鲜样相比则有所降低,平均降幅分别为8.7%,7.7%和9.9%.试验结果还显示,采用鲜样直接测定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时,同一土壤不同含水量间的钾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可见,土壤样品经风干处理后再进行钾素含量测定,其速效钾测定值明显低于鲜样直接测定结果,且土壤初始速效钾含量越高,风干后测定值的降低幅度越大.土壤风干样的缓效钾测定值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低于鲜样测定结果(有的土壤略有不同).不同土壤经风干处理后的钾素含量测定值的变化幅度不尽相同,这可能与土壤粘土矿物组分及土壤钾素含量高低有关.结果证明了目前土壤钾素测定前的风干处理影响了评价田间土壤供钾能力的真实性.因此,在评价土壤钾素供应能力时,建议采用鲜样测定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解钾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钾长石粉为惟一钾源的硅酸盐细茵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能够降解土壤中钾元素的细菌.利用梯度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对其中的细菌进行筛选,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液和细茵细胞内的钾含量,以筛选出高效菌株.结果表明:dk8、dk7、dk14在解钾培养基上生长状况良好,以dk8分解钾长石的能力最强,可作为制作微生物肥料备选用菌.  相似文献   

9.
对两种硅酸盐细菌菌株K110、K195分别与石骨子、碳渣、绿豆岩、正长石4种底物的解钾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解钾量在前8 d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底物间解钾率差异极显著(P<0.01);硅酸盐细菌对正长石的解钾率最低为0.32%,对绿豆岩的解钾率为0.53%,对碳渣的解钾率为1.02%,对石骨子的解钾率最高为1.04%;菌株K110、K195间的解钾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冻融石油污染土壤中原位修复微生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辽河油田不同年代开采油井附近采取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模拟试验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原位修复作用的优势微生物菌株,并比较油田冻结土壤与未冻结土壤中石油降解细菌与真菌的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石油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未冻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细菌14株、石油降解真菌6株;从冻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细菌5株、石油降解真菌2株.石油降解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B3号菌株在37℃、7天时间内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为30.2 %;石油降解真菌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F3 号菌株在28℃、7天时间内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为47.2 %.  相似文献   

11.
从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采集土样,通过植酸钙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维生素C-硫酸-钼酸铵-酒石酸锑钾法测定植酸酶酶活复筛,共筛选到5株产植酸酶的霉菌,对这5株菌株进行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高产植酸酶突变株NTG-506,酶活达到112 U/mL,比原始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2倍.突变株NTG-506在250mL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在装液量60 mL,接种量2%时,培养4 d后酶活达到最高,为124.5 U/mL.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35℃,经50℃处理10 min后剩余酶活为原来的57%.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富集培养技术筛选芘降解微生物,得到一株纯培养条件下可以有效降解芘的细菌,命名为P1,经鉴定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研究了培养条件对P1降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其在两相分配生物反应系统中对芘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1可以有效降解培养体系中的芘,在芘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pH为7,温度为30 ℃时,对芘的降解效果最好;在两相分配生物反应系统中菌株P1对芘的降解速率大于单相反应系统,且降解率受到非水相类型和芘初始浓度的影响,其中以十一醇为有机相的双相反应系统较十二烷和硅油更能促进生物降解,5 d内降解率为78.8%。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番茄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及其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溶液中自由态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探索土壤溶液中自由态镉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在本研究中,土壤自由态镉浓度采用改进的土柱-道南膜技术进行测定,并利用化学平衡模型WinHumicV对镉浓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测定的自由态镉与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占土壤总镉比重约1%的自由态镉是土壤溶液中具有生物有效性镉的主要形态。结论:番茄的生物量及其对镉的吸收量都与土壤溶液中自由态镉离子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5)。  相似文献   

14.
复合异养脱氮菌群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4株高效去除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异养硝化细菌C16、C17、YX1、YX2。经96h培养,4株菌的氨氧化率均在90%左右,TN去除率也达到了68%以上。组合试验研究表明,4株菌组成的复合菌在降解NH4+-N和去除TN时均比单一菌株和其他组合菌的效果好。经24h培养,四株菌组成的复合菌群的氨氧化率可达95%,TN去除率也达到了91%。  相似文献   

15.
碱性浸矿细菌是处理碱性脉石矿物的新型高效菌株. 为提高碱性浸矿细菌( Providencia sp. )的浸矿适应性和浸出率,首次对其进行铜矿浆驯化和紫外诱变改良. 使用Design Expert-8软件对改良菌株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考察矿浆中固相质量浓度、接种量和温度三个因素与浸出率之间的关系,利用Design Expert-8软件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改良菌株最佳浸出条件,并得到浸出率预测模型. 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对改良菌株与原始菌株别进行浸出试验,比较二者在改良前后生长及浸出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改良菌株能更好适应矿浆环境,细菌浓度最高时可达6. 5 × 108 mL-1左右,浸出率达到了50. 57%;而改良前细菌浓度最高只有3 × 108 mL-1 ,浸出率也只有29. 0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培养温度对多拷贝毕赤酵母分泌表达猪胰岛素前体(PIP)的生理特性的影响。将多拷贝重组菌A2(12拷贝)和A3(18拷贝)分别在25℃和30℃培养,25℃培养时PIP表达水平分别比30℃培养时提高了40%和32%,而A3细胞的存活率提高了20%。对A3细胞内相关蛋白折叠和氧化程度的KAR2,PDI1,GLR和TRR1基因转录水平分析发现,相比30℃培养25℃培养时减少了16%~35%,这表明多拷贝重组A3菌株在低温培养时比高温培养在蛋白折叠和氧化协廹响应有明显的减缓效应,从而导致外源蛋白表达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17.
EM富集培养液的絮凝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简称EM)的富集培养液进行絮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EM的富集培养液对于高岭土溶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80%左右,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b)影响EM富集培养液絮凝效果的因素包括EM富集培养液的投加量、高岭土溶液的浓度及pH值、絮凝反应时间;(c)最佳的控制条件是EM富集培养液的投加量3%、高岭土溶液的pH值3-6、絮凝反应的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18.
《武夷科学》2019,(2):80-85
为评估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 z.x.Lin)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收集了黄河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巨菌草和裸地(对照)的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巨菌草生长1 a后对土壤肥力、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巨菌草对土壤性质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巨菌草具有降低土壤pH值和全钾、增加有机质、全氮、全磷、细菌、真菌、放线菌、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等的作用;消除裸地(对照)的影响,巨菌草对土壤pH值和全钾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5%和4.6%,对有机质、全氮、真菌、放线菌、多酚氧化酶和脲酶的增加幅度均超过100%,表明巨菌草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紫红链霉菌杀钉螺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钉螺孳生地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杀钉螺效果的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用改良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在28℃下培养96h,其0.1%的水浸液(5000万菌/mL)实验杀螺效果(钉螺死亡率):24h达10%;48h达90%;72h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选取美舍河上、中、下游底泥进行取样,测试底泥样品的物理参数(pH、容重、比重、含水率)、营养参数(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污染物(苯并α芘、总氰化物;锌、铜、镍、镉、总铬、铅、汞、砷)。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测试底泥中Cd<8,RI<150,属于无污染水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在上中下游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上游底泥中金属镉和铜、中下游中锌和镉高于其它重金属。综合分析底泥物性参数、营养参数和污染物水平,美舍河底泥可做种植土壤利用,底泥浸液白菜种子三天发芽率为84%,86%和80%,与种植土壤浸液发芽率相当(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