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尽管世界上对全球变暖还存在着诸多争议,但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全球变暖将对世界带来巨大灾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共同的必要措施。清洁发展机制就是产生于这一背景下,任何经济现象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其存在的原因,本文从国际贸易角度简单分析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原因,探求在不同时期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永生 《科技信息》2009,(35):24-24
自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增加,尤其进入二十世纪,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由此产生的各种极端和异常气候,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承担着自己的国际义务,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中国民用航空局也把节能作为民航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而在全系统开展此项工作。针对燃煤采暖中的排放,中国民航大学在充分调研天津地热资源和周边地热储量基础上.率先实施地热采暖。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究竟是什么引起全球变暖,目前还没有一个彻底的说法。本文从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入手,首先具体地比较了不同气体的温室效应,然后说明它们造成的全球变暖程度。最后提出海洋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要超出人们的预测,是全球变暖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本文依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气候变化的事实与未来的可能变化,阐述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说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从西方工业革命胜利以来,世界人口急速增长,人类生产规模和生产活动量日益扩大,对于自然界的开发不断增加。在这一时期内,人类大量开垦耕地、掠夺自然资源、毁坏森林资源、大量燃烧各种矿物质原料,释放出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造成了原有的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本文就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入手,提出了有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低碳技术"(也称减排技术)指能够避免或减少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系列新技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浅谈全球变暖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着重指出近50年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对人类居住环境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里主要讨论全球变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年科学》2010,(7):4-11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这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过去很多年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整体变暖已经在地球上表现出来,气候变化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威胁。令人一筹莫展且又最重要的现实是:我们对气候变化的道德责任。如果工业文明社会继续以其道德和精神健康以及地球的健康为代价追求无止境的消遣,那就意味着工业文明社会有可能在自然价值上走向毁灭之路。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科学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解目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对全球产生的影响上。那么,全球气候变暖最先影响到谁呢?  相似文献   

11.
《京都议定书》:悬念在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的参与问题,成为主宰后京都国际制度设计的最大悬念。备受关注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虽然姗姗来迟,却是人类社会在防范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京都议定书》只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第一步,后京都国际制度框架何去何从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最终目标,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气候变化: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话题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一种全…  相似文献   

12.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可以在欧洲及美国种植的植物能够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而且不会引发全球变暖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10,(7):56-56
<正>氢动力是未来能源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动力能够让汽车真正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汽车都披上氢动力这件外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必将大大降低,这将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健康的地球。  相似文献   

14.
<正>二氧化碳过量是气候变暖的元凶。为了控制全球变暖,人类必须作出重大努力——尽可能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在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在今后把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种水平上达成了一致协议:保证今后全球的气候变化相比工业化开始之前,平均温度不超过2度。  相似文献   

15.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产生了过量的温室气体CO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为了避免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应控制CO2向大气中的过量排放.减少和控制CO2在大气中过量聚集的一种新途径是将工业产生的CO2封存于地质建造中.最适宜CO2封存的地质建造是油气田废弃的或正在生产的储油气层、煤田中的不可采煤层和深层多孔隙含盐建造.人类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方面的经验是CO2封存技术和机理研究的有益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对中国新疆地区的可能影响及对策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各界人士都给与了关注,但是非褒贬各异.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环境最脆弱的省区,面临的问题,该采取什么措施,文章在了解最近几年来新疆气候、水文、生态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就全球变暖在新疆的影响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在我国发展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车用合成燃料所带来的能源和全球变暖影响,使用“从矿井到车轮”的方法对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在资源开采、炼制加工、运输分配及最终使用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量计算,并与传统汽油和柴油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的全周期石油消耗远低于汽油和柴油,对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有一定作用。在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天然气基燃料优于煤基燃料,但两者均明显劣于汽柴油,对中国未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构成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在我国发展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车用合成燃料所带来的能源和全球变暖影响,使用“从矿井到车轮”的方法对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在资源开采、炼制加工、运输分配及最终使用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量计算,并与传统汽油和柴油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的全周期石油消耗远低于汽油和柴油,对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有一定作用。在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天然气基燃料优于煤基燃料,但两者均明显劣于汽柴油,对中国未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构成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三套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形成于北方大型聚煤盆地,三叠纪含煤地层形成于大型内陆坳陷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则形成于鄂尔多斯大型坳陷聚煤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由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和三角洲沉积等4种沉积体系所组成,在盆地充填整个序列中,上述沉积体系呈旋回式叠覆,同一时期不同沉积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域。不同沉积环境下发育的不同沉积体系及其空间上的配置情况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形成,特别是多层系成煤、多层系生油气、多旋回成煤和油气奠定了可靠的地质基础。煤的聚积成为鄂尔多斯盆地主体能源矿产,与之相伴生的矿产如煤成气、煤层气等,煤与石油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因此,盆地的聚煤作用对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具有关键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打嗝和放屁常常遭人侧目,但最近牛打嗝和放屁却受到了科学家的追捧。阿根廷科学家发现了将牛消化系统排出的气体转变为燃料的方法,这或许可以减少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国之一,有约5100万头牛。科学家研究指出,牛羊等反刍动物通过打嗝和放屁,每天排放250到300升的纯甲烷,甲烷会破坏臭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