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也日益加大,而与此同时全球气候短时间尺度上也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对此以IPP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是由温室气体的增加所引起的,并提出积极有效控制碳排放一系列措施,面对此问题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就碳权排放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并未达成共识.就此全球变暖问题以NIPCC(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界也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气候变暖并非是由温室气体增加所引起的.面对这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到底是各国之间政治性的话题还是科学话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前人研究,总结归纳出对"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新的看法,认为可能过分地夸大了"温室效应",或者完全忽略了"温室效应"的存在,应该"以史为鉴",认识到目前全球气候暖化仅仅是地球演化历史长河中正常波动的短暂片段,就此问题不必"杞人忧天",应该乐观地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2.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含义,阐述了当前6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SF6)及其浓度剧增的原因,并概括了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高效的发展策略,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大气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等,其中水汽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约占95%;二氧化碳的贡献率约占3.62%,而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大约只有0.105%左右.IPCC过分夸大了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时气候变暖的影响.IPCC认为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呈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已得到普遍肯定的结论.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量为10~20cm,上升平均速率介于1~2mm/a.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预计21世纪全球海平面还将加速上升,上升速率可能达到过去百年平均速率的3~5倍.  相似文献   

5.
地壳热绝缘层破坏大地热流增大与全球气候变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公认的解释是由于人类活动和使用化石燃料,温室气体过度排放产生温室效应所致。本文通过沥青热绝缘模拟以及对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的热绝缘功能、中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与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发掘、地球与金星环境、近百年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与近百年大气中CO2浓度年增量及全球平均SST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水球",温室效应极其有限。试验结果和收集的证据显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壳中的化石燃料有类似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热绝缘作用,油气、煤炭就是地球的"皮下脂肪组织"。人类无休止的大规模开采矿产能源,使地壳热绝缘功能减弱,大地热流增大使地球内部热量过多传至地表,导致地温、尤其是海洋水温增高,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文章还对如何修复地壳热绝缘层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温室效应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而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实行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生活"是我们现代生活中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本文介绍了"低碳生活"的概念,讨论了我们办公环境的"低碳生活",提出了"低碳生活"从办公开始的节能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7.
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过去的100多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我国北方地表温度也已显著变暖。近90年来,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上升了0.5~1.0℃;华北地区建国以来年平均温度上升1.2℃。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出现异常,旱涝和风暴增多。全球变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0里,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8厘米,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地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致使大气低层“温室效应”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8.
现在,人们常说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轻它带来的温室效应,防止全球变暖。那么,二氧化碳为什么会使全球变暖呢?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高,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埋藏在冰川内的病毒有可能复苏,引起大规模的疫病.本文介绍了天花的危害以及绝灭,以天花病毒为例讨论了温室效应与已经绝灭的病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前几期《少儿科技》中,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臭氧层被破坏和酸雨(见本刊2002年第3期和第6期———编者),这是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中的两个,还有一个就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什么是温室效应呢?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上的空气中含有一些成分如二氧化碳,它好像一层透明的薄膜罩在地球的上面。太阳光可以透过它们射到地面,使地面变暖。而地面变暖后放射的大量热辐射可以被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同时,二氧化碳还向地面放射热辐射,这样就使地面上的热量不会大量散失到太空去,使地面附近能保持比较暖和的局面。这种作用与暖房…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煤炭石化等能源消耗日增,燃烧后排出的有害气体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气温变暖已成为全球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除逐渐采用洁净煤等发电技术外,优化电源组成,发展如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电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10,(8):12-45
“温室效应气体”是引起地球变暖的原因,倘若像今天这样继续排放的话,那么到本世纪末,世界气候就会发生许多难以预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温室效应理论简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活动、温室效应增强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结合前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温室效应并不都是负面影响,温室效应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气候变化是指气候指标的平均状态和离差以及概率三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三个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增强的效应也有减弱的效应;人类活动是造成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需要精心呵护,人类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候的变化.人类并不是对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化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4.
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结合青藏高原冻土带下水合物的特点,运用水合物生成相平衡原理,预测了基于0.04℃/a升温梯度背景下的青藏高原冻土带水合物的稳定性。预测结果显示:温室效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和冻土层剖面压力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合物的分布和稳定性,造成冻土带水合物的分解释放出大量CH4强烈温室效应气体,从而对高原环境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影响到气候变暖,这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其实,影响地表气温的因素较多。本文试从大气对流——辐射平衡、阳伞效应、气溶胶、太阳风等方面来阐述它们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的作用,希望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温室效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高,造成“温室效应”,并引起地球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有些学者通过模拟研究,认为如果CO2排放量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增加2-4℃。如果按照现在CO2的排放速度,50年后全球温度将升高1.5-4.5℃,海平面将上升20-140厘米。  相似文献   

17.
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变暖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测定海洋变暖趋势受到世界的关注。大范围海洋声学测温是基于声波能在大洋中远距离传播以及海水中声速是温度灵敏函数的原理,通过测量远距离脉冲声信号的传播时间可以推算海洋温度的时、空变化。SCOR已成立了声学监测大洋的96工作组,决定在全球大洋设网进行常年观测,名为海洋气候声学测温(ATOC)计划。本文着重介绍该计划及我国参加该计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以及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德水 《科技资讯》2014,(8):134-135
本文综述了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机理,以及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并分析各气体理化性质,介绍它们影响气温的过程以及温室气体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处理目前全球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20.
马杰 《科学世界》2005,(9):47-47
能源消耗增长意味着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了降低办公室和家庭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日本环境省针对全球变暖问题正在进行名为COOL BIZ的宣传活动。旨在提倡节约用于制冷的能耗,但又能凉爽度过夏天的生活方式。如果不穿西服,不系领带,可以使身体感觉温度下降2℃,因此,把房间空调的设定温度调高就可以节能,而且能削减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这个宣传活动的背景是因为近几年写字楼或家庭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