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角     
灵芝高产栽培技术 灵芝又称灵芝草、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以其子实体及孢子供药用,具有滋补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效,在临床上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胃病、肝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配合治疗肿瘤,可降低放、化疗所引起的副反应。常服灵芝孢子粉可显著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现就我镇人工高产栽培灵芝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灵芝的药用及栽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翔 《安徽科技》1999,(11):36-36
灵芝为担子菌类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灵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系木生真菌,性味甘、平,具有滋补强壮、宁心安神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胆固醇高、肝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和咳喘症。对中枢神经有抑制和保护作用,也有健脑功效。 灵芝除作菌类药膳和药用之外,可通过深加工,开发出灵芝系列产品,如茶、酒和保健饮料等;还可通过造型设计、盆景加工,制成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的精美工艺品。 栽培灵芝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门路,具有技术简单好掌握、易管理、生产周期短等特点。所用原料为农林副产品及下脚料,如杂木、木屑、小径材、麸、玉米芯等。灵芝是药类真菌中比较容易生产的一种菌类,一般每株子实体干重达60g  相似文献   

3.
灵芝的功效及其药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灵芝的化学组成,功效和多种药用方法,以便加以有效利用,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广泛分析研究中国灵芝科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国药用灵芝化学成分及药用状况等研究进展,并对中国灵芝这一具有重要医药、商业和科研价值的物种的问题上提出了我们的观点.考虑到汉名“灵芝”曾被长期误用于国内长期进行人工栽培的“四川灵芝”Ganoderma sichuanense J.D.Zhao&X.Q.Zhang,本文建议将误用名“灵芝”正名为“四川灵芝”;将长期被误称为“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 Murrill的种名正名为“漆光灵芝”Ganoderma lucidum (Curtis)P.Karst..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攀枝花创建旅游城市的定位,提出开发具有药用、保健、观赏价值灵芝作为攀枝花旅游产品的构想,以“珍、奇、新、雅”的旅游产品,打造“康乐之都”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灵芝GL-2发酵物与药用子实体提取物对动物机体抗衰老及免疫作用的影响,即对小鼠细胞内SOD活性及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喂养灵芝发酵物与子实体提取物10d,对小鼠红细胞内SOD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05),同时也提高了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尤其以灵芝发酵物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灵芝子实体产量与子实体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具有抗癌、抗肿瘤、止喘、改善睡眠、延年益寿、养颜等多种生理活性.采用相同的栽培方式栽培不同灵芝菌株,对几种灵芝品种进行比较研究,不同菌株生物活性多糖的含量由于菌种特性、培养条件的不同其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甜芝子实体产量最高,灵芝G9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叶玉娣 《杭州科技》2001,22(2):45-45
灵芝是一种药用真菌,为多孔菌科灵芝属灵芝及紫芝的子实体。该药性温,味淡,具有滋补、健脑、强壮作用,又兼有消炎、利尿、益肾之功。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头昏失眠、慢性肝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胃病等症。由于需求量日益增加,时有假药混迹于市。常见的伪品有树舌、层桑树舌及红缘层孔等同料不同种的真菌类品种。用药时须慎重鉴别之。 1.灵芝 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 Karst。菌盖木栓质,半圆形或肾形,罕见近圆形。大小不等,大的可达 12×20cm,厚达2cm,皮壳黄褐色至红褐…  相似文献   

9.
<正>1.什么是灵芝孢子粉?灵芝药用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本草纲目》:"灵芝,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草经》:"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  相似文献   

10.
榆林市食用菌研究所是我市唯一专业从事食用菌科研及服务的民营科技企业。我所推广品种有: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鸡腿菇、猴头菇;盆景灵芝、药用灵芝、猪苓、天麻等。可为社会提供上述品种的一、二、三级菌种;菌需物资;栽培、深加工(罐头)技术培训或技术承包,均上门指导,保证一次成功。近年来已为我市十二县(区)及鄂尔多斯市、忻州地区等毗邻县、旗培训食用菌专业户近千个。  相似文献   

11.
郝凌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25-125,127
灵芝是珍贵的药用真菌,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被称之为:"上上之药,方中妙品"。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衰老、保肝解毒、抗放射、抗病毒和抑菌等作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对呼吸系统、对神经系统等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品,因其具有滋补强身,扶正固本,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奇特功效,而被视为珍品、极品,称颂为“东方神奇仙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富含灵芝多糖、灵芝酸、多肽.生物碱、有机锗.有机酸、甘露醇及人体所需的 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 B1.B2.B6、E及铜、铁.钾、锰、锌等 15种微量元素。在临床医学上,灵芝具有广泛的医疗作用,它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白血球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肌营养不良等病,并对消除老年斑…  相似文献   

13.
木灵芝是长白山区一种珍稀药用真菌,依据木灵芝的特征,分别提供了新鲜野生木灵芝、野生干品木灵芝的识别方法.同时,给出了野生木灵芝与其他易混种类的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药用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组分是药用真菌中已知的主要活性物质,近年来成为食品和医药界研究的热点.药用真菌多糖来源广泛,常见的主要有灵芝、香菇、裂褶菌和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多糖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浸提、碱提、酸提和中性盐溶液提取等,新技术如超声波、微波和酶法辅助提取也逐渐应用于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研究表明,药用真菌多糖主要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脂等生物活性.药用真菌多糖的分子量、糖苷键键型、空间结构和化学改性等对其生物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中国贵州药用真菌资源的补充与总结。依据在贵州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的相关文献,整理出药用胶质菌类、腹菌类真菌25种,结合中国贵州药用真菌I-VI,贵州省的药用真菌共计377种,率属于子囊菌门10科16属37种,担子菌50科119属340种,优势科有虫草科、蘑菇科、鹅膏科、口蘑科、红菇科、牛肝菌科、乳牛肝菌科、灵芝科、多孔菌科,优势属中红菇属种类最多,乳菇属次之。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丹皮酚测定选用HPLC法,灵芝多糖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3批乳剂中丹皮酚、灵芝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12和6.127 mg/mL,平均包封率为97.99%,含量稳定均一,包封率高。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丹皮酚测定选用HPLC法,灵芝多糖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3批乳剂中丹皮酚、灵芝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12和6.127 mg/mL,平均包封率为97.99%,含量稳定均一,包封率高。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灵芝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温度,酸碱盐介质对灵芝多糖提取的影响以及活性碳脱色对灵芝多糖吸附的影响。实验表明,用醚醇将灵芝子实体粉末回流提取之后,用90℃的热水浸提二次,再用质量分数1%的碳酸钠溶液浸提二次,可将灵芝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充分地提取出来,适合食用菌产品加工之用。  相似文献   

19.
枝桠材栽培灵芝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原木段木和枝桠材熟料栽培灵芝新6、8、6、12、13、韩1、韩3、日1、日2、S1、K2、18、19号菌株,每个菌株接种180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袋。先在培养室内培养菌丝生长15~20d将栽培袋移至荫棚脱袋埋土栽培。结果表明:用枝桠材栽培灵芝的生长周期比用原木段木栽培的缩短6~26d,产量可提高13.61%~69.44%用枝桠材栽培灵芝对灵芝的产孢量影响不明显,但产孢始期可缩短4~19d,产孢持续时间可缩短2~10d。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10,19(5):69-69
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完成的一种全灵芝的生产技术日前获得广东省2009年优秀发明专利奖。专家指出,该技术可明显提高灵芝的有效成分,使灵芝产业优化升级成为可能。该项新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酶法破壁方式,即通过菌种筛选法建立独特的全灵芝生物酶破壁专利技术,巧妙利用活性生物酶作用于灵芝孢子壁,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湿度和发酵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