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团聚加煤系黄铁矿抑制剂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团聚是以脱除煤中灰分为主的团聚技术,脱硫的效率很低,采用山西介休的高硫煤,探索在油团聚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黄铁矿抑制剂(巯基乙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对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黄铁矿抑制剂对脱硫效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3种高硫煤为对象,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Fe2(SO4)3溶液浓度和原煤粒度等因素对Fe2(SO4)3溶液热处理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对脱硫前后原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e2(SO4)3溶液浓度为1mol/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h,煤粒度小于0.096mm的条件下,原煤中黄铁矿硫的脱除率高达67%,而煤中的有机硫含量并无明显的变化;升高反应温度,增加Fe2(SO4)3溶液浓度,延长反应时间以及减小原煤粒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煤的黄铁矿硫和全硫的脱硫率;经Fe2(SO4)3溶液处理后原煤的黏结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新峪煤完全失去了黏结性;Fe2(SO4)3溶液脱除原煤中无机硫主要是通过Fe3+的强氧化性将黄铁矿硫氧化为SO2-4进而脱除。  相似文献   

3.
贵州高硫煤的微生物浮选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贵州高硫煤洁净利用新途径,分析了贵州高硫煤样的煤岩学特征、煤化学工艺特性、煤中硫含量及形态,并通过微生物浮选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高硫煤对于实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影响脱硫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对于黄铁矿表面性质的改变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不同高硫煤对于预处理时间、粒径等实验条件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脱硫率变化趋势也较复杂;除了脱硫实验条件,煤样本身性质对于高硫煤脱硫率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因素包括:煤中各种形态硫的含量与分布状态、煤中黄铁矿硫占全硫的比例、黄铁矿与黏土矿物伴生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选煤厂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煤泥的煤质特征。通过柴油与多种促进剂混合制备得到复合药剂,并进行了常规药剂、现有复合药剂与新开发复合药剂的浮选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当新开发复合药剂换算柴油用量为360 g/t时,精煤产率为39. 42%,精煤灰分17. 35%,该指标与常规药剂和MJ型药剂分选时约500 g/t用量时结果相近,较常规药剂和MJ型复合药剂分选可有效节约药剂耗量,并得到好的分选指标。当该复合药剂换算柴油用量720 g/t时,得到较优分选指标,精煤产率为47. 13%,精煤灰分为16. 24%.最后对新型复合药剂的分选机理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生物脱硫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煤炭脱硫方法。本文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L1对南山高硫煤中无机硫的脱除情况。考察了脱硫前后原煤中硫含量、灰分以及煤热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用L1对原煤进行生物脱硫后煤中黄铁矿硫含量由原来的0.48%降低到0.20%,无机硫脱硫率达到67%,灰分含量由原来的6.1%降低到4.3%,煤的热值由原来的6349 cal/g增加到6370 cal/g。并且通过XRD、SEM、TG以及FTIR等分析方法分析了煤炭脱硫前后的结构及成分变化。结果显示原煤脱硫后比脱硫前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新汶煤田的高硫煤进行了加氢的研究。在加氢过程中观察到对煤中的硫有显著的脱硫效果,但对有机硫和无机硫的脱除效果不同。本文着重讨论新汶高硫煤的加氢条件和硫的脱除。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高硫煤的脱硫降灰,采用三锥水介旋流器,取华恒高硫煤小于3 mm粒级的煤样进行脱硫实验,探讨三锥旋流器脱硫降灰的粒度下限,分析颗粒在三锥水介旋流器内部的运动特性,得到了颗粒径向速度与颗粒密度和粒度、所处的径向位置、颗粒的切向角速度以及颗粒轴向位置等变量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三锥水介旋流器的降灰粒度下限为0.125 mm,脱除黄铁矿硫粒度下限为0.074 mm。该旋流器中产生的自生介质和前两段锥体连接处的淘析作用可以使三锥水介旋流器实现高效分选。  相似文献   

8.
高硫煤浮选脱硫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择适合高硫煤特点抑制剂的基础上,在浮选过程中添加抑制剂,以达到浮选脱硫的目的。同时讨论各种抑制剂对浮选精煤产率、降硫率、灰分、完善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浮选抑制剂中以石灰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对兖州和义马两种高硫煤在H2/Ar等离子体热解过程中的脱硫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等离子输入功率、停留时间和供煤速率对H2S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2S产率随等离子发生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加;随停留时间的延长H2S产率先增加,然后降低;反应后焦样的n(S)/n(C)比原煤的n(S)/n(C)小,表明硫的反应活性较碳高,容易转化进入气相.XRD结果显示含氢等离子体煤热解过程和加氢热解过程中硫的转化机理不同,含氢等离子体煤热解过程无机硫全部转化成气相产物.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西南地区高硫煤分布广泛的特点,结合国家环保新要求,以折算硫分为基础来分析锅炉SO2排放情况,并从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3个阶段计算并探讨了高硫煤脱硫工艺选择。结果表明:折算硫分更能直接反映SO2排放情况;采用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加炉后烟气脱硫的两级脱硫工艺方法,可以满足高硫煤排放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微波辅助H2O2复配体系脱除煤中硫分的效果,选取宁夏宁东地区鸳鸯湖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柠檬酸和氢氧化钠与过氧化氢复配作用于煤样,通过微波辐照处理,微波辐照功率为900 W,辐照时间为5 min。结果表明:单独过氧化氢处理后脱硫率为34.29%,过氧化氢–柠檬酸和过氧化氢–氢氧化钠复配体系最大脱硫率分别高达43.67%和45.31%,且脱硫过程大部分硫铁矿硫被脱除,煤中硫形态逐渐向高价态转化,原煤中的噻吩被部分转化为亚砜、砜和硫酸盐硫;微波辅助复配助剂处理后可以增大煤样与助剂的接触面积,提高羟基自由基与煤中含硫基团接触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脱硫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波辅助H2O2复配体系脱除煤中硫分的效果,选取宁夏宁东地区鸳鸯湖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柠檬酸和氢氧化钠与过氧化氢复配作用于煤样,通过微波辐照处理,微波辐照功率为900 W,辐照时间为5 min。结果表明:单独过氧化氢处理后脱硫率为34.29%,过氧化氢–柠檬酸和过氧化氢–氢氧化钠复配体系最大脱硫率分别高达43.67%和45.31%,且脱硫过程大部分硫铁矿硫被脱除,煤中硫形态逐渐向高价态转化,原煤中的噻吩被部分转化为亚砜、砜和硫酸盐硫;微波辅助复配助剂处理后可以增大煤样与助剂的接触面积,提高羟基自由基与煤中含硫基团接触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脱硫率。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升温条件下,对高硫煤的反应物配比、物料粒径以及反应温度对还原分解磷石膏时气体中SO2的浓度、磷石膏中主要成分CaSO4的分解率和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S(摩尔比)在0.7、温度大于1 000℃时,可使SO2浓度大于20%,磷石膏中CaSO4分解率大于90%,脱硫率大于85%.为高硫煤还原分解磷石膏制取高浓度SO2提供工艺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以解决现行工艺中分解磷石膏时产气SO2浓度低且波动大,制酸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固体残渣还能作为制水泥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燃煤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煤样中黄铁矿硫的赋存状态以及影响生物预处理浮选脱除煤中硫的几个因素,如不同的煤粒度、不同驯化菌种及不同的细菌组成等,指出煤样中黄铁矿硫的赋存状态适合用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的方法脱除,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洁净煤技术,全硫脱除率可达到42%·同时指出煤驯化接种二次的菌液脱硫效果要比用9k培养基培养的菌液和用煤驯化接种一次的效果要好,但是差别不是太大;细菌的分泌物和细菌细胞在浮选脱硫中是共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细粒煤脱硫难的问题,采用磁化浮选工艺对高硫煤进行脱硫降灰的研究,利用煤与黄铁矿的磁性及可浮性的差异进行分离。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常规浮选法相比脱硫率提高7%。  相似文献   

16.
煤炭的微生物脱硫技术优点很多,如成本较低、能耗较低、脱硫的过程相对简单,反应条件也比较温和、对环境无破坏作用等。本文是利用微生物混合菌群对煤炭进行脱硫工作,探究各种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实验条件。菌种是从阜新海州矿附近土壤中筛出的硫杆菌,将此菌与浮选技术相结合,对重庆市松藻煤矿的高硫煤进行脱硫研究。在实验中,分别研究了菌液浓度、菌液浸泡时间以及煤样质量对于煤样脱硫和脱灰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炭质量在80 g,菌液加入量在150 m L,菌液浸泡时间在60 min时,脱硫效果最佳,全硫脱除率为46.12%。  相似文献   

17.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硫煤(山东兖州煤与重庆南桐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解离(-200目以下),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两种煤中煤和黄铁矿硫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及解离面的表面化学组成、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揭示高硫煤在高解离度下煤与煤系黄铁矿硫的物理特性、表面特性、煤与煤系黄铁矿硫表面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高,柴油H2O2氧化脱硫技术又存在氧化剂价格高、柴油收率低和有含硫污水排放等技术经济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方法,在此为其中试试验研究。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中试装置由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再生回收、萃取脱硫与萃取剂回收等四个单元组成;反应器为静态混合反应器;在建立的中试装置上对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操作条件进行了优选实验:在表观停留时间3~5min、反应温度60℃、反应物料循环量1000L/h、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为0.24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为2.5的最佳实验操作条件下,成品柴油的硫含量从2273μg/g降到106μg/g,柴油硫含量符合欧洲Ⅱ类柴油标准(≤300μg/g),脱硫率达到95.34%,柴油收率为97.23%。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还原剂云南煤和脱硫剂SH对硫酸渣在直接还原焙烧过程中提铁降硫效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方法分析了云南煤与脱硫剂SH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硫酸渣中的黄铁矿生成具有挥发性的气态单质硫和气态羰基硫、金属铁和非磁性的陨硫铁;硫酸渣中的赤铁矿和磁铁矿则被还原为金属铁;云南煤对硫酸渣在焙烧过程中的脱硫效果比较明显,但无法达到要求的指标;添加脱硫剂SH可以进一步降低还原铁中的硫,其机理是脱硫剂与硫酸渣中的黄铁矿在直接还原焙烧过程中反应生成金属铁和没有磁性的硫化钙,通过磨矿--磁选的方法将硫化钙与金属铁分离,从而达到脱硫目标.  相似文献   

20.
浮选药剂BET与煤和黄铁矿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浮选药剂BET对煤和黄铁矿的表面电位、润湿性、ESCA分析和吸附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BET与煤和黄铁矿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实际煤样的分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ET的浮选效果要优于普通煤用浮选药剂,尤其是用于高硫煤的浮选时,它有很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