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性海泡石填充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表面活性剂对海泡石进行改性,用DTA分析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及海泡石用量对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泡石的加入可显著改善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海泡石填充效果较好.海泡石的最佳用量在8%-11%左右.  相似文献   

2.
活化粉煤灰填充橡胶的表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DX,SEM和XPS等技术研究了活人化粉煤灰填充橡胶的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和价态等,发现橡胶横截面上的Si和Al含量比外表面高,而S含量低,粉煤灰中的多面体颗粒与橡胶结合紧密,而微珠结合不紧密。  相似文献   

3.
碳酸钙对RTV硅橡胶密封胶的补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选择多种不同粒径及表面处理的碳酸钙作为RTV硅橡胶密封胶的补强填料.通过分析碳酸钙填充RTV硅橡胶密封胶的拉伸行为和动态粘弹谱图,由实验结果分析,认为表面包覆硅膜的碳酸钙复合粒子与硅橡胶作用机理和脂肪酸处理的碳酸钙与硅橡胶作用的机理不完全一样.碳酸钙复合粒子与橡胶基体作用主要是通过表面的硅膜与橡胶作用.碳酸钙复合粒子的抗位移能力好于其它种类的碳酸钙,适合用于高模量的结构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了橡胶/炭黑复合材料体系的导电性能。实验指出,其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呈不同强度的正温度系数(PTC)效应,讨论了不同炭黑粒子填充率,橡胶基体的性质,炭黑的结构及表面性质,加工工艺和硫化条件等对室温电阻率及PTC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泡石对有机染料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海泡石在水相中对有机染料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海泡石粒度,溶液的PH、温度及吸附时间对海泡石吸附有机染料的吸附率的影响,测定了5种有机染料水溶液的吸附等温线,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为海泡石应用于处理印染废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波等离子体用于橡胶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提出了一种微波低温微波等离子体对橡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并分析了橡胶表面改性处理的工作机理。通过橡胶表面接触角和光电子能谱(XPS)的测定,发现经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橡胶试片,其表面湿润性得到显著改善,表面极性基团大大增加。拉伸剪切强度试验显示,经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橡胶试片与粘合剂和粘合强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硝酸浸泡和硝酸铜改性海泡石并经高温煅烧,制得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协同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脱除NO。通过XRD分析发现海泡石原矿经硝酸洗涤可有效去除其中Mg以及其他以不同化合物形态出现的杂质,海泡石原矿经酸洗提纯、浸渍硝酸铜溶液、干燥、煅烧等工艺过程处理可在载体表面形成稳定的CuO物相,并且海泡石基本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证明海泡石结构稳定,是良好的催化剂载体。通过SEM测定表明酸洗可有效增加海泡石孔道截面和孔道数,增大其比表面积;并且活性组分均匀分布在催化剂表面及孔道中,在负载量适中时未发现较大聚集颗粒。证明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对NO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性凹凸棒粘土作为橡胶补强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凹凸棒粘土是一种水合硅酸铝镁晶体.表面呈棒状或纤维状、经过偶联改性后.对橡胶有良好的补强效果,且填充量高.加工性能好.可以作为橡胶浅色补强剂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源于湖北广济的纤状海泡石矿通过用几种阳离子交换剂处理后,测定处理前后的纤状海泡石的溶血率,MDA的变化以及对人体红细胞毒性的影响,发现NH+4 ,Na+ ,K+ ,Ca2+ 处理纤状海泡石对人体红细胞毒性明显下降。因此认为纤状海泡石的红细胞毒性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提纯海泡石矿物进行表面改性,探索改性前、后海泡石表面性能的变化。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DTA)、表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测试改性前、后海泡石表面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及键合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KH-570以物理包覆和化学键合两种方式存在于海泡石纳米纤维的表面,其化学接枝率约为38.3%。海泡石表面Si2p的电子结合能减少了0.22 eV,O1s的电子结合能减少了0.78 eV,O原子的化学位移较大,说明接枝反应发生在Si—OH中的O原子上。改性后海泡石粉体的表面自由能由52.63 m J/m~2减小到31.56 m J/m~2,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减轻了海泡石纳米纤维的团聚行为。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海泡石对复合重金属Cu2+、Zn2+、Cd2+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并通过XRD、IR等分析探讨了海泡石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海泡石对Cu2+、Zn2+、Cd2+的吸附顺序和富集系数顺序均为Cu2+>Cd2+>Zn2+,并且平衡吸附量随初始溶液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海泡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离子交换吸附及表面络合吸附。该研究证明海泡石具有较强的吸附复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废水及土壤。  相似文献   

12.
新康海泡石中MgO含量高达26%左右,明显高于广济、全椒、浏阳及国外海泡石中MgO的含量。Ms~(2+)占据全部八面体位置后,仍有0.133-0.318的镁离子剩余。新康海泡石是富镁海泡石变种?还是混有少量蛇纹石或是有其它富镁杂质?我们通过人工配比混合样及不同产地海泡石的X射线衍射分析,配合热处理样品X射线分析,以及物理性能测试研究,证实新康海泡石是富镁海泡石变种,结晶度差,但热稳定性高,比表面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均较大。海泡石中MgO的含量与其成矿地质条件有关,新康富镁海泡石是产于超镁铁质岩型蛇纹岩体风化带裂隙中的次生矿物,成矿母岩的富镁低钙特征是生成富镁海泡石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海泡石修复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泡石对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海泡石对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内重金属浓度、P浓度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海泡石可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P的吸收,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Zn、Cd的吸收。海泡石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浓度,从而抑制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有效阻隔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内的迁移。该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属于表面络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湘潭海泡石为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抗坏血酸.在不同吸附条件下,进行了吸附规律试验研究及吸附材料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在吸附时间为6.0 min,海泡石用量为15.0 g/L,pH=5.5时,对吸附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抗坏血酸,其吸附率能达到55%,对吸附初始质量浓度为70.0 mg/L的抗坏血酸,其吸附率能达到66.3%.海泡石对抗坏血酸的饱和吸附量为6.5 mg/g.添加少量的聚合氯化铝,吸附效率能大幅度提高,分析表明吸附效率的提高可能是吸附与絮凝协同作用的结果.经粒度测试显示,湖南湘潭海泡石粒度小、比表面积大,是一种无公害、天然的吸附材料,适于用作VC废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衍射、红外、电泳等手段,作了坡缕石和海泡石吸附有机气体的研究。发现气体吸附量与气体温度、蒸汽压、气体分子偶极矩、样品纯度、矿物结晶度有关;实验表明坡缕石海泡石对有机气体的吸附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6.
玻璃微珠在隔热涂料中的隔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空玻璃微珠有增强隔热的作用,其传热性能主要与它的性能和成膜物的组成有关,分析了中空玻璃微珠在弹性隔热涂料中的填充量、涂层厚度对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并与膨胀珍珠岩、海泡石、膨胀蛭石等填料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隔热原理,在傅里叶传热定律的基础上,简化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用新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ADDP)改性纳米碳酸钙(CaCO3),研究了CaCO3的吸油率、糊黏度、接触角等性质;研究了在CaCO3填充量不同时硬聚氯乙烯(PVC)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结果表明:CaCO3改性后从亲水性变成亲油性;改性CaCO3填充的PVC塑料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滑石粉(talc)表面,采用填料/单体原位乳液聚合,制得了包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填充料,然后与PVC共混复合,研究表明talc表面包覆PMMA后,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并存在一个临界PMMA包覆层厚度.进一步增加talc表面PMMA的包覆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