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纤维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及染色性能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与纯PET纤维相比,蒙脱土改性PET纤维具有较高的模量和较低的收缩率,改性纤维的上染率亦有明显提高.含磺酸基团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CDP)/MMT纤维的上染率和上染速率大于PET/MMT纤维,表明蒙脱土和聚合物中的离子基团对促进PET纤维的染色性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PET与共聚酯共混纺制中空共混纤维,经碱处理后形成多孔的高吸水涤纶。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和热收缩仪等测试对高吸水涤纶纤维和共混纤维的结构和染色性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高吸水涤纶染色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吸水涤纶纤维与共混纤维相比较,不仅具有许多微孔,而且结晶度高,晶粒尺寸大,单位非晶体积大,非晶区结构紧密;高吸水涤纶的上染量与保水率呈指数关系。由此推论高吸水涤纶上染量高主要是由于纤维中微孔的吸附染料作用。  相似文献   

3.
常规的染整理论无法直接反映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过程,该文定义新的染色概念K/S/CF,通过测定染色后纤维的K/S值和染料的上染量CF,直接研究染料在抗菌防螨腈纶中阳离子染料的扩散过程.由于在纺丝原液中添加了少量的抗菌防螨剂,因而在纤维内部形成较大的微洞和毛细孔,染色时阳离子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有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电化学染色中半染时间与槽电压和温度的关系。实验表明:当槽电压增加、温度升高时,半染时间t1/2较常规染色降低。这说明电化学染色可以增加染料的上染速率。不仅如此,电化学染色与常规染色相比,可以提高上染率,降低能耗,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电子计算机定量控制上染率,从而使电化学染色工艺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了几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分散染料对氨纶的染色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分散染料结构与氨纶染色的上染百分率的关系,系统研究了影响分散染料染氨纶的主要工艺参数(温度、时间、pH值),以及这些工艺参数对氨纶的断裂强力和弹性回复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氨纶纤维用分散染料染色,偶氮苯类和含有-OH,-NH2等极性基团且分子较大的蒽醌类的分散染料,染色性能较好,上染率达80%以上。染色工艺条件为:90~95℃,pH值4~6,染色40~60min。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对PET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探讨超声频率、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及碱浓度对处理后织物所得色深的影响,找出对PET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出超声处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PET织物经过超声频率为40 kHz、NaOH质量浓度为3.0 g/L、60 ℃下60 min的超声处理后,PET织物可在较低的染色温度下取得更高的色深值,从而降低染色温度,节约能源,并提高染料上染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一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 AT用量为1g/L时能大大提高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2)当染色温度为100℃、pH值为5.0,保温30min时,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3)活性染科在之后上染,加入30g/L元明粉,8g/L纯碱,保温30min,棉纤维上染率达到最佳;(4)染色织物经色牢度测试均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高锰酸钾和柠檬酸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用丙烯酰胺单体对亚麻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并且同浴加入活性染料对亚麻纤维进行染色处理,主要研究接枝温度、时间、pH值对染料上染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Lanasol三原色对羊毛散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对比染色后织物的各项性能,研究最适合羊毛染色的工艺条件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Lanasol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时的最佳工艺为染液pH控制在4~5,染色温度在85~100℃下均可,元明粉用量控制在5%(owf)以下,适量加入1%~2%的Albegal B,固色pH在7左右.加入0.1g/L亚硫酸氢钠可以在低温下(80℃)达到较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  相似文献   

10.
从超分子化学角度研究了双萘环和单萘环通用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对腈纶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相邻阴离子染席的空间屏蔽作用,其上染率下降.对涤纶纤维染色时,染料分子自身的空间结构对上染率的影响不明显.对棉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纤维的直接性好、磺酸基在分子中所占的比例低,其上染率提高.对羊毛和丝绸染...  相似文献   

11.
藤材染色中活性染料上染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艳红X3B和嫩黄X6G两种活性染料对省藤和黄藤藤材、藤皮染色,研究活性染料对两种藤不同试样的上染性。分析了原料的不同处理方式、染液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等对藤材上染率的影响,比较了省藤和黄藤与毛白杨、红松和竹材间上染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对藤材可上染;藤皮经打磨、酸、碱处理均不能上染;活性染料上染率最佳的染色条件:染液质量分数0.5%,染色时间2 h,染色温度40℃;省藤、毛白杨、红松和竹材的上染率差异不明显,黄藤上染率最低;同种藤染色,活性嫩黄X6G上染率优于活性艳红X3B;热水抽出处理后,藤材上染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染色性能.选用活性染料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以织物的上染率和K/S值为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分析法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染色效果进行评定.通过实验得出最佳染色工艺为:活性艳红KD-8B1%(o.w.f),磷酸三钠质量浓度40g/L,食盐质量浓度40g/L,浴比1∶50,固色时间45min,固色温度90℃,匀染剂0.5g/L.采用优化工艺对织物染色后,测试得出的织物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达到了织物染色要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分散染料上染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上染速率曲线及吸附等温线,研究提升基布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分散染料在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是由Langmuir定位吸附和Nemst吸附两种不同方式共同作用完成,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Nernst二元吸附模型.在一定染料浓度范围内,基布染色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酸性媒介黑T低温低铬染色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氨/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预处理的羊毛,在80~85℃下加适当稀土染色、其上染率高于常规染色,染色牢度达到常规染色水平,并能减少红矾用量、降低纤维损伤、节约能量和染料、降低铬污染.  相似文献   

15.
以未处理、55℃超声波处理和沸水处理的羊毛纤维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处理方法对纤维力学性能、表面形态、化学结构的影响,从纤维角度探讨超声波低温染色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的羊毛,束纤维强度降低,油脂质量分数减少,纤维表面鳞片张角增大并产生不规则裂纹,部分二硫键断裂,纤维分子有序程度降低,因此,羊毛在染色过程中更易润湿,染料更易进入纤维内部并扩散.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研究了PTT纤维的染色性能,比较了PTT纤维与PET纤维染色性能,确定了它能用分散染料染色,同时在染色工艺上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乙醇胺予处理(简称MEA)及染浴助剂相结合的方法,对媒介染料羊毛染色进行了探讨。文中分析了MEA予处理羊毛对染色的影响;讨论了低温促染剂GF在媒介染料染色中的作用机理;确定了在85℃条件下进行低湿染色的工艺。该工艺与常规染色相比,提高了上染率,减少了纤维损伤,同时改善了纤维性能,提高了折皱回复角。  相似文献   

18.
以二甲基亚砜为溶胀剂在聚合前对涤纶进行溶胀,溶胀程度随溶涨时间和温度而提高.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分别用溶胀PET纤维和未溶胀PET纤维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合.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经过预溶胀后的PET纤维初始反应速率较高,并且达到的接枝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糜蛋白酶对羊毛纤维的预处理情况,再用染料酸性大红BS在较低温度下对预处理后的羊毛进行染色,测定了羊毛的上染率、表观色深值、断裂强力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糜蛋白酶用量为2%(owf)、pH值为7、温度为40℃、时间为60min的预处理条件下,酸性大红BS在80℃下染羊毛的上染率达到95.1%,色深值(K/S)达到15.05,强力下降率只有5.78%,与常规染色工艺条件下的染色性能相比,上染率和色深值均有提高,而纤维强力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织物的电化学染色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文中讨论了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电化学染色的影响因素与降低能耗的具体数据,并给出了上染率与外加电压、上染率与温度和电流与时间等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的电化学染色同样可提高上染率,降低能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