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报道了活体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疫苗等微生物制剂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从水质调节、疾病防治,作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微生物制剂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EM是目前我国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广泛用于饲喂畜禽鱼,具有防病治病、助长催膘、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清除粪便恶臭等独特优点。 EM是由乳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已在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我国江西省天意生  相似文献   

3.
EM菌液对降低猪舍有害气体含量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EM菌液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的简称,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是由乳酸菌群、光合细菌群、酵母菌群、芽孢杆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高效活性菌剂。EM菌液是一种微生物制剂,不含任  相似文献   

4.
利用3种微生物及其复合微生物制剂对5组制药废水进行处理.在20 L制药污废水中分别加入1.2 L光合细菌(7.8×1010cell·L-1)、枯草芽孢杆菌(8×108cell·L-1)、反硝化细菌(7.8×109cell·L-1)和它们的复合制剂(三种微生物各0.4 L)进行处理,时间为14 d.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处理效果远高于单一微生物处理.经过复合细菌处理的制药污废水中TN下降92.5%,CODcr下降79.5%,色度降低了74.5%,pH值下降了2.5.结果显示复合微生物对制药污废水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制剂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活体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疫苗等微生物制剂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从水质调节、疾病防治,作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微生物制剂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19A菌目前在我国已开始用作饲料添加剂,可用于添喂畜。禽、鱼类,具有防病治病、助长、催膘、降低饲料消耗、清除粪便恶臭等独特优点。IDA是由乳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已在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觎多个国家广泛应用,效益显著。我国江西省无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日本19A机构合作,已研制开发出“曰M原露”,并投入批量生产。据国内应用表明,该产品添加在饲料中饲喂母猪可提高繁殖率30%,育肥可增重10%~15%,饲喂鸡、…  相似文献   

7.
恶臭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是全球仅次于噪声的一种公害。怎样处理垃圾填埋场中的恶臭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该文首先介绍了恶臭的来源以及危害,然后从南康垃圾填埋场中采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主要对硫化氢、氨两种恶臭物质的去除展开试验,得出了融合5种制剂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去除臭气、抑制苍蝇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近海稠油开发中存在的一次及二次原油采收率低、油水粘度差大、易水突、产层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生产压差大、油层内微粒运移严重、胶质、沥青质等有积垢沉淀物在井筒附近形成严重堵塞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微生物与CO2复合驱的方法。分别归纳了注CO2开发稠油与微生物开发稠油的方式及应用情况;分析了CO2微生物复合驱开发稠油的可行性;提出了CO2微生物复合驱在开发稠油时需解决的问题。在稠油的开采与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皂种子乳液制备复合微球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加料方式,单体亲水性、引发剂,交联剂及交联度,壳单体与种子乳胶间相容性等因素对复合微球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马达是一种可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进而实现自主运动的微型工具。近年来,该研究逐渐拓宽至微马达与微生物交叉领域。总结了微生物马达的制备、微马达在微生物的检测及体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微生物的识别机制及生物相容性与微马达的自主运动能力互为补充,因此微生物马达的出现既为微马达的在体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微生物的检验提供了新方法。目前,受制于制备方法相对落后、运动并非完全可控、体内降解困难等限制因素,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微马达,微生物马达的研究仍处于相对原始的阶段。提出了对马达新材料的研发和驱动方法的优化将会有效解决问题并赋予微生物马达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因素选择实验与动态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证实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复合凝胶固定的微生物在氯苯污染地下水中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优于游离微生物和土著微生物,并且证明了含水层介质粒径与小球粒径比值越大,越有利于固定化微生物对氯苯的迁移的观点,含水层介质粒径与小球粒径比在2—5之间时,15d后氯苯降解率高达78.16%;小球粒径越小,越有利于降解效率的提高。同时得到最佳氯苯降解效果的PVA-SA复合凝胶固定化条件为:PVA浓度80g/L,CaCl2浓度10g/L,包埋剂与菌液体积比30:1,SA质量分数1.0%。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复合菌剂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在不断扩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问题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文章中采用八株降油菌制成混合菌剂,通过动物试验和陆生植物生长试验,对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生物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用微生物复合菌剂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对植物生长无毒害作用,具有相对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MEOR的效率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了微生物驱油的五个机制,并通过比较其对微生物驱油效率的影响,发现渗透率变化、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和界面张力降低在微生物驱油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参与MEOR的细菌能够适应不同条件的储层环境,并代谢出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效果最为明显。最后,本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微生物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并确定其在增加石油产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对于MEOR在油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生物技术与水污染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指出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目前在提高传统的有机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效能,开发毒害性化合物在生物处理技术,污染场地的生物补救和修复技术,研制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用于环境治理的向生物制剂等方面,显示出了不可估量的潜力,将成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资源的微生物安全性逐渐引起关注,传统的消毒技术(如氯消毒、紫外消毒)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为水中病原微生物控制技术的革新提供了良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零价金属纳米材料(如银、铁)、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如二氧化钛)和碳基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控制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纳米材料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机理,从纳米材料自身特性(如尺寸、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表面修饰等)、微生物(如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初始浓度等)和环境条件(如pH值、溶解氧等)3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纳米材料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因素,指出了纳米材料在去除病原微生物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纳米材料在水中病原微生物去除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To guarantee the efficiency of biotreatment of domestic wastewater in chilly season, six high efficient cold-adapted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Zoogloea, Aeromonas, Flarobacterium, Micrococcus, Bacillus, Pseudomonas. These cold-adapted microorganisms with 63.67%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higher than that of mesophiles at low temperature were immobilized on soft polyurethane foams and applied to internal circulation compound bioreactor (ICCBR) to treat domestic wastewater. In an experiment period of 12 month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ecological factors, sludg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ology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ICCBR was 85.79% between 4℃ and 10℃ in winter, and 86.66% in the whole year, and COD of systemic effluent was below 60 mg•L−1 which could achieve the first-degree B 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in China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he reduction in microfauna and biomass on carriers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transie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rotozoa and metazoan decreased from 110000±30000 microorganisms/mL sludge in summer to 35000±20000 microorganisms/mL sludge in winter, and biomass on carriers increased in the beginning and slightly reduced in the end.  相似文献   

17.
针对建筑生活热水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对比研究了银离子、热力以及银离子-热力复合冲击消毒技术对生活热水管壁生物膜微生物的灭活效能.结果表明,银离子浓度和热水温度对管壁生物膜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灭活效果影响显著,银离子浓度和热水温度越高,管壁生物膜的微生物灭活效果越好.银离子-热力复合消毒对管壁生物膜微生物灭活效果显著好于单一的银离子消毒或热力消毒;60℃热水、0.05 mg/L银离子、消毒60 min条件下的复合冲击消毒效果已接近单一的70℃热力冲击消毒效果,消毒后生物膜变薄或脱落,生物膜结构破坏明显.银离子-热复合冲击消毒显著,提高了建筑生活热水管壁生物膜微生物灭活效果,更高效地杀灭了病原微生物,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生活热水安全消毒和水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从水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出发,梳理了典型微生物的致病特征及其感染风险;比较了中国相关标准中指示性微生物种类与美国及欧盟的差异,并分析了中国7大流域中指示性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性;基于污染微生物的来源明确了影响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对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总体而言,中国各大流域均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完善和提高相关水质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控制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源,提高微生物的检出能力,对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污染物,它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但可被生物体富集,并且可以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因此,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将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生物体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并进而影响到人体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