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地下水中氯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去除地下水氯苯的最佳条件,采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培养了含氯苯的菌泥驯化培养的微生物,以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处理地下水中的氯苯.本研究从机械强度,传质性,氯苯降解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条件,并对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微生物降解氯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氯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氯苯初始浓度大于20mg/L,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氯苯效果好于游离微生物的.当小球粒径为1mm,菌液接种量为8%,氯苯初始浓度为80mg/L,pH值为7.0左右,盐度低于1.5%,控制培养温度为10℃,摇床转速为120r/min时,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氯苯高效降解菌固定化小球的制备及其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大连瑞泽农药公司的活性污泥中新分离到的1株氯苯高效降解菌作为研究对象,以海藻酸钠(SA)为包埋剂,以氯化钙(CaCl2)为固定剂制成固定化小球.通过研究不同包埋条件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定化参数: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交联时间为10 min.此外还研究了固定化小球在不同氯苯浓度、温度、pH和摇床转速下对氯苯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苯浓度为120 mg/L、温度为30℃、pH为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时,固定化小球对氯苯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活性炭为添加材料,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SB-1D进行固定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活性炭添加量为1%,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包埋菌体与包埋材料的质量比为1/20。在最佳条件下,微生物小球培养7 d后对2-氯苯酚(2-CP)的降解率为72.6%。对比研究微生物小球和游离细菌的降酚效果。将微生物小球引入序批式好氧生物反应器(SBR)工艺中,分别研究小球投加量、曝气时间、曝气量对生物反应器降解2-氯苯酚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小球对2-CP的降解率较游离细菌有明显提高。在黑暗好氧条件下,有效容积为5 L的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对2-CP模拟废水降解处理的最佳稳定工艺条件为:微生物小球投加量为20 g,曝气时间10 h,曝气量为100 L/h。在此条件下,经过连续30个周期的测定,微生物小球对2-CP的平均去除率始终保持在65%左右。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研究以聚乙烯醇(PVA)与海藻酸钠(SA)以及聚丙烯酰胺(PAM)与海藻酸钠为材料制成的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水中石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七天的培养实验中,以PVA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石油的降解率为80.09%;以PAM为主要材料对石油的降解率为74.40%.以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制成的微生物小球对石油的降解效果要优于聚丙烯酰胺与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5.
肠杆菌CB-2的生长特性及质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生物对氯苯的降解特性和生长特性,采用从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肠杆菌CB-2对氯苯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肠杆菌CB-2在氯苯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24 h内对氯苯的降解率可达81.2%;肠杆菌CB-2不经诱导抗氯化汞的能力达20 mg/L;可以耐受的氯苯质量浓度为500 mg/L,并具有较宽的底物利用范围.为确定降解基因的位置,采用苯甲酸钠法对肠杆菌CB-2进行质粒消除.实验结果表明,质粒与氯苯的降解性有关,而与抗生素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包埋剂的基础上加入β-环糊精(β-CD)制成新型包埋微生物凝胶小球,用于去除水中的土霉素(OTC),研究了凝胶小球对OTC的吸附和生物降解行为.采用连续式培养的方式,考察了β-CD、水流流速、蔗糖与OTC的质量比对OTC降解的影响,最后对比了不同凝胶小球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β-CD可以增强OTC在凝胶小球中的传质能力,使得小球吸附OTC的质量从7.6 mg/g提高到8.1 mg/g.OTC的降解属于共代谢,有β-CD小球和无β-CD小球的OTC降解能力相差不大,OTC最大去除率均为40%左右,而前者的蔗糖去除率要高于后者;同样的差异也体现在最大比外源呼吸速率上,有β-CD小球的为1.22 mg/(g·h),而无β-CD小球的为0.61 mg/(g·h).含β-CD的凝胶小球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为主.总之,使用β-CD改进的新型包埋微生物凝胶可以增强OTC胁迫条件下的有机物去除效率和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固定化小球还原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来固定硫酸盐还原菌株,分析不同因素对固定化SRB小球还原硫酸盐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B固定化最佳时间是菌株增殖64h;最佳包埋条件为:海藻酸钠4%、菌液浓度30%、CaCl2 溶液浓度4%;小球在氯化钙溶液中的最佳凝胶化时间为4 h;小球的最佳颗粒粒径为1 mm;最佳环境因素是:温度35℃、pH 6.5~7.0、球液配比量1∶10.不同因素下固定化SRB小球对硫酸盐的还原效率最高可达98.76%.  相似文献   

8.
选取核桃壳作为载体材料对苯酚降解特异性菌株无色杆菌LQ-1进行活细胞固定化,以期为解决治理环境中酚类物质的污染问题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对核桃壳载体材料吸附及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苯酚特性和重复利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壳对细菌的负载性能稳定,0.5 g核桃壳的细菌负载量为1.632 mg;核桃壳具有一定的吸附苯酚性能,300 mg/L的苯酚溶液,平衡吸附量为8.916 mg/g,去除率为13.99%;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苯酚能力优于游离细菌,0.5 g的固定化细菌20 h苯酚去除率达到98.40%,可耐受700 mg/L的苯酚浓度,6次重复利用后苯酚降解效率明显提高,降解时间缩短至14 h。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污染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风险,其在水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转化途径为吸附和降解,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水平.为进一步确定抗生素在水环境中降解和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例,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试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基础上,通过单一变量实验研究介质粒径、水环境pH和初始浓度对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降解和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颗粒粒径0.25~2 mm,介质粒径越小,抗生素降解效率越低,在入渗能力和透气性较好的粗颗粒介质中,更有利于抗生素的降解和吸附.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降解率最高的pH分别为7.38和7.73,天然水pH范围利于抗生素的降解自净;在细砂介质中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初始浓度对细砂介质中抗生素去除率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初始浓度为60μg/L达到峰值,继而缓慢降低,过高或过低的初始浓度均不利于抗生素的吸附和降解.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溶液共混法以硼酸作为交联剂制备PVA-SA水凝胶生物载体,并结合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仪、扫描电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载体进行分析;通过快速排泥法对载体挂膜,考察其在废水处理中的生物活性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PVA浓度为7%、SA浓度为1%时,制得PVA-SA水凝胶生物载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为24.233 m2·g-1,平均孔径为60.895 nm,孔隙分布以大孔和中孔分布为主,微孔所占比例比较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挂膜前的凝胶球空间网络稳定,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挂膜后的凝胶球表面及内部有效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生物活性较好,耗氧速率为8.95μg O2·(min·颗)-1,COD去除率能达到89%,能够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11.
由外加菌剂对含异辛醇废水处理的实验证明,人工添加的菌剂对废水中异辛醇的降解效果良好.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仅会利用污染物中的碳源和氮源,而且会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共同形成一个代谢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通过对细菌16SrDNAV3可变区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变化浓度梯度凝胶电泳等细菌种类的研究,发现微生态中的细菌种类随污水浓度的变化并非呈单一递减的趋势,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会出现某类微生物优势群体;同时结合气相色谱分析,跟踪观察了异辛醇的降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为乙醇.  相似文献   

12.
用前期研究中获得的2,6-二叔丁基酚(简2,6-DTBP)降解菌(Aeromonas sp.),进行了对2,6-二叔丁基酚的降解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经固定化包埋后,降解底物2,6-DTBP的能力大大提高。在100.0mg/L的初始浓度下其降解率在十二天可达到81%。通过对固定化菌株的降解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其对底物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当2,6-DTBP初始浓度为100mg/L时,固定化菌种其动力学常数为0.1232,半衰期为5.63day。扫描电镜观察到菌种在海藻酸钙包埋载体中能良好地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3.
好氧微生物处理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油田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要求能够尽量的回收原油,减少微生物对水中剩余原油的降解.研究采用已驯化好氧生物载体填料,通过原水的室内试验,考察微生物降解石油过程中,将原油用于自身代谢底物和将原油回收的比率.研究表明,164.53 mg/L的采出水中原油,约12%的原油被微生物吸收利用,80%原油被回收,同时还有约5%~8%处理过程中被挥发和损耗;如果污水处理工艺中,采用气浮装置进行原油的回收,微生物将原油用于自身转化利用率为5%.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好氧微生物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其维持自身生存所利用的原油较少,而用于三元污水的深度处理上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提高相对微生物浓度、增强生物污水处理效率等优势。本文系统阐述了PVA(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分析了PVA包埋微生物的方法,指出了常用包埋方法(物理交联法、化学交联方法)在PVA载体应用过程中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技术。文章深入探讨了PVA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方法在水处理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得出建立生物活性较好、机械强度较高、水溶膨胀性较低、操作相对简单的固定化优化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水处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沾3内源微生物驱的生物特征变化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微生物驱油通过激活油藏中特定的微生物群落提高原油采收率。分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优势菌的动态变化,考察油藏生物特征与现场开发动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优势菌含量与现场生产动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菌群多样性与原油产量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4类优势菌的交替协同作用直接影响了原油产量,优势菌总量的变化与原油产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且油井产量的变化滞后于生物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降解苯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固定化细胞的微生物选择、细胞固定化载体的选择以及不同因素对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降解苯酚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降解苯酚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苯酚降解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食醋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同化醋酸能力强的微生物,将其固定化制备微生物膜再与氧电极结合,制成微生物醋酸传感器。实验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响应醋酸浓度线性范围约为2~30mg·L~(-1);响应时间为2~5min;25d内测定400余次,灵敏度基本不变;取食醋发酵车间空气样品进行回收率测定,结果为97.5%~105.0%。  相似文献   

18.
将超声波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相结合,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中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作用于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对LAS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以LAS的降解率r为主要指标,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干预的参数条件,结果表明:一定频率参数的低强度超声波能有效增强固定化细胞的生物活性并促进固定化细胞传质,实验以LAS初始浓度c为50 mg/L的模拟废水为对象,在最适超声条件下LAS的降解率最高达83%,比固定化细胞不加载超声组提高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