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平管气液段塞流液塞长度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空气为工质,在内径50mm、长27m的水平管中实验研究了段塞流液塞长度的统计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液塞长度受气液混合速度的影响很小,主要与管内径相关.以Taitel和Barnea提出的段塞流跟踪模型为基础,进一步考虑加速压降的影响,建立了新的段塞流跟踪模型,并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编制了数值模拟软件,实现了数值跟踪。计算结果表明,液塞长度的变化主要受大气泡尾波控制,与气体膨胀关系不大;模型对液塞长度的预测结果基本不受入口平均值和分布形状的影响。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说明统计液塞长度较好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管道中的U型弯头阻碍液塞充分发展,但对于较长液塞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明胶胶凝过程中的流变力学性质,发现粘滞系数η与切速 r 有幂律关系;在胶凝发展过程中,指数 n 从0逐渐变化到胶凝点 x=-1/2.还发现η按∈~(-k)发散,在 f=0.005Hz 条件下,实验测得 k=1.48,而幂律发散范围为0.1—0.2≤∈≤0.6—0.7,随着浓度增加,幂律发散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3.
自由下降液膜流动的长波方程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行波方法将长波方程变换为动力系统的自治方程,以分析在渐近稳定状态下自由下降液膜流动的稳定性。通过应用Maple数学软件对自治方程分析求解,获得了以雷诺数,韦伯数和波速为控制参数的特征方程。根据临界点附近的特征值的复数情况,发现在临界点附近不存在霍普夫分叉现象。非线性和线性稳定性分析均表明短波和长波在液膜流动中分别起着不稳定作用和稳定作用。分析表明,行波方法是一种具有简化偏生分方程分析的有效工具,长波方程不适于描述雷诺数较大的液膜流动。  相似文献   

4.
利用以自相似性为基础的分形理论对管内径为 5 0mm的水平管道的段塞流液塞长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水平管中的液塞长度分布遵循分形统计规律 ,充分发展段的平均液塞长度为管径的 11~ 17倍 ,最大液塞长度为管径的 2 5~ 39倍 ,平均液塞长度和最大液塞长度均与气液相混合速度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试验研究还表明 ,重标度极差分析法是计算反映液塞长度波动过程具有长程相关性的Hurst指数的有效方法。Hurst指数与气液相混合速度之间具有缓降的线性关系 ,可以用Hurst指数反映出的FBM随机过程的持久性和反持久性预测液塞长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理论的液塞长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以自相似性为基础的分形理论对管内径为50mm的水平管道的段塞流液塞长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平管中的液塞长度分布遵循分形统计规律。充分发展段的平均液塞长度为管径的11-17倍,最大液塞长度为管径的25-39倍,平均液塞长度和最大液塞长度均与气液相混合速度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试验研究还表明,重标度极差分析法是计算反映液塞长度波动过程具有长程相关性的Hurst指数的有效方法,Hurst指数与气液相混合速度之间具有缓降的线性关系,可以用Hurst指数反映出的FBM随机过程的持久性和反持久性预测液塞长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气液柱状旋流分离器(GLCC)入口管之前的小长径比组合立管为对象,建立一套气液两相流试验系统,实验研究组合立管内不同位置的液塞长度统计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液塞从水平入口段进入立管段直至排出的过程中存在液塞减速与加速现象,计算液塞长度时必须考虑。水平入口段、立管段及水平出口段的液塞长度分布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随折算气速增大,入口段平均液塞长度先增大后减小,出口段平均液塞长度则呈减小趋势。在低折算液速下,立管段平均液塞长度随折算气速增大而减小;高折算液速时,平均液塞长度随折算气速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液塞通过整个组合立管的过程中,平均液塞长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温度诱导非连续液-液结构转变--液态物质新的物理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合金成分-温度相图的液相线(TL)以上区域被视为均一的液相区,即传统平衡热力学理论所指的均匀液体.关于液体结构和性质对温度的关系,传统理论一直认为从TL到液-气临界点为连续渐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观察到了不同于上述传统理论的新的物理图像;一些合金熔体在高于TL数百度的温度范围,可发生温度诱导液-液转变(TI-LLST),即熔体结构及诸方面性质随温度发生非连续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对液气临界点相变时比热跃变的影响,得到了考虑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的影响时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跃变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9.
压缩空气泡沫析液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和析液装置,对典型的蛋白型A类泡沫灭火剂在压缩空气泡沫产生方式下的泡沫析液(泡沫溶液的质量分数取0.3%~2.4%)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来反映析液过程.研究发现泡沫在析液之前存在延迟现象,析液速率并非从一开始就递减,而是先有一个峰值,峰值过后其值逐步降低并趋近于0,此时析液质量趋于平稳.实验表明:最大析液速率、析液速率常数、50%析液时间都与溶液质量分数相关,增大溶液质量分数则最大析液速率、析液速率常数都会呈指数衰减而50%析液时间则呈指数上升.模型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很吻合,能恰当地反映压缩空气泡沫的析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单井提液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液的真正目的是要达到明显的增油效果.通过综合考虑提液能力和增油效果,借助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分析方法,提出了水平井单井提液时机应选择在无因次采油指数递减较缓,且无因次采液指数急速上升之前的阶段.在现场实际的提液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该提液时机选择方法对现场水平井单井提液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Osterloh A  Amico L  Falci G  Fazio R 《Nature》2002,416(6881):608-610
Classical phase transitions occur when a physical system reaches a state below a critical temperature characterized by macroscopic order.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occur at absolute zero; they are induced by the change of an external parameter or coupling constant, and are driven by quantum fluctuations. Examples include transitions in quantum Hall systems, localization in Si-MOSFETs (metal oxide silic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ref. 4) and the superconductor-insulator transition in two-dimensional systems. Both classical and quantum critical points are governed by a diverging correlation length, although quantum systems possess additional correlations that do not have a classical counterpart. This phenomenon, known as entanglement, is the resource that enables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role of entanglement at a phase transition is not captured by statistical mechanics-a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many-body state requires the introduction of concepts from 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 Here we connect the theory of critical phenomena with quantum information by exploring the entangling resources of a system close to its quantum critical point. We demonstrate, for a class of one-dimensional magnetic systems, that entanglement shows scaling behaviou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ransition point.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跨度悬索桥刚度退化及静风扭转发散的机理,选取了两个评价标准分别用以判断均匀流场和紊流场中悬索桥的刚度退化情况.在均匀流场中,由于主缆的变形形态与演变规律都很简单,因此可以选取主缆中点的竖向位移作为评价刚度退化及扭转发散的标准.当主缆中点向上的竖向位移恰好使其应力松弛时,结构将会出现扭转发散现象,这一竖向位移称为临界竖向位移.然而,在紊流场中,紊流中的脉动成分往往会引起结构显著的多模态耦合叠加的复杂响应.此时,前述的标准不再适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识别时域范围内主缆长度的方法,即在时域范围内,当任意一条主缆的长度的最小值达到或十分接近无应力长度时,主缆将软化进而引起间歇式扭转发散.静、动力有限元分析表明,上述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大跨度悬索桥在不同流场中的扭转发散现象.  相似文献   

13.
振动颗粒的分布随着外界驱动的变化会由对称态转为非对称态,即产生对称破缺现象.采用Urn模型,结合Eggers提出的urn的温度与粒子数呈T∝N-2的关系来分析该现象.通过研究细致平衡方程和粒子的概率分布函数获得各条临界线,由此确定相图,并说明了各相的特点.研究了序参量|ε|和磁化系数κ在临界线a附近的变化,发现与铁磁-顺磁相变类似;且这两个量的临界行为都满足标度律特点,由此确定临界线a为连续相变线.序参量|ε|在变化过程中会出现磁滞现象,由此确定临界线c为一级相变线.讨论发现这些相变现象的产生源自温度函数与urn模型本身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积分换元法与计算技术工具软件Mathematica 5.0相结合,利用电力线与等势线正交的性质对有限长直线电荷周围空间的电势函数及电力线函数进行了统一描述,严格地求出了电势函数和电力线函数,作出了相应的相互正交的等势线簇图形和电力线簇图形,并且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整化群的方法,讨论了特殊钻石型晶格上Q态potts模型的相变,求得了系统的临界点,并且得到了关联长度的临界指数。由结果可知,该系统存在有限温度的相变,并且系统的临界点随着Q值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6.
以1200S56型双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Fluent软件,运用雷诺时均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结合SIMPLEC算法,对其8个转速下的5组相似工况进行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由模拟结果分析相似工况点上泵内部流场的变化情况,发现在相似工况下泵内部流场高度相似,符合泵的相似理论.由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各工况的性能参数,得出数值模拟预测值相对于比例定律计算值的误差.结果显示,转速变化时,泵的效率下降很小,而扬程、功率的相对误差多数都在1%以内,说明比例定律能较好地反映泵的性能参数随转速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U(2)振动子模型在大N极限以及有限N情况下的量子相变行为,并讨论了临界点对称性概念在一维系统中的适用性.通过对U(2)振动子模型的势能结构,低激发谱等动力学性质的分析,我们发现系统在临界点处是最容易激发的,其低激发动力学特征可以由E(1)临界点对称性近似地描述,但随着激发能增加,近似逐渐破坏.进一步我们又数值分析了临界点处能谱的玻色子数依赖规律,结果表明二级相变临界点处的能谱随玻色子数变化的指数规律是不依赖维数的.  相似文献   

18.
减刑制度是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罚执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减刑从性质上理解是对原判刑罚的变更,在适用上必须严格符合对象条件、实质条件以及限度条件。文章通过梳理减刑制度的基本理论以及刑罚过剩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减刑制度对调节刑罚过剩的作用,揭示刑罚过剩存在的合理性,明确只有将减刑和刑罚过剩在法律的范围内有机地进行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两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电力线信道(power line channel,PLC)相关性对提高电力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力线信道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iple output,MIMO)模型和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可知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中信道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详细分析了电力线信道单输入多输出(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系统中子信道之间相关性及计算方式,同时也分析了电力线单输入多输出系统在分集合并技术下,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方式时的最大比合并和等增益合并的系统误码率,比较了2种分集合并技术在不同的信道相关性下的误码率.通过仿真得出,相关性会影响分集合并的误码率,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文献[1]的第二部分。在此主要考察了同种中间产物的二重非线性终结反应系统的演化规律、稳定性及临界失稳点的涨落特征。通过对其反应扩散方程和非线性主方程的求解分析,得到了它的临界失稳曲线,发现它与线性终结的自催化三分子模型的反应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演化过程中出现的热力学分枝和涨落耗散规律也基本一致,只是失稳点的临界值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类反应系统的特征主要不是由终结过程的重次决定的。讨论表明:二重非线性终结三分子自催化反应系统的性质由其终结过程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