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苗族服饰纹样构成形式比较独特,大致可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大类。在此指出了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并论述现代数码服装设计对苗族传统服饰纹样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源远流长,而人物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纹样之一。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大多数学者对于人物纹样的研究都是与年画、家具、青铜器、玉器或是漆木器相关,传统服饰中的纹样研究也一般聚集在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而对于服饰中人物纹样的研究却是没有前者广泛。江南大学"传习馆"丰富的服饰收藏,为归纳、探讨民间传统服饰中有关"人物纹样"的主题提供了各类素材,从中可以总结出不同题材的人物纹样在传统服饰中运用案列,继而探析民间的信仰与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深青少年对畲族传统服饰的了解,将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合理地应用于青少年装设计中.通过对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的田野调查与分析,探讨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在青少年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选用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的题材、色彩、构图形式和工艺表现,设计出5套青少年装系列作品.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应用于青少年装设计中,有助于青少年了解畲族传统服饰纹样内涵,对畲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与保护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美术的产生,数学的公式、定理中蕴含的美逐渐在艺术领域里为人们所发现和利用.将傅里叶级数与图案纹样的构成形式相结合,对图案纹样的创新设计进行研究和实践.傅里叶级数形成具有数理关系和非人为因素的图形,为图案纹样设计提供了新的理性创作工具,也为设计师提供更广阔的形态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5.
惠安女服饰有独特的地域特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服饰纹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色彩强烈,呈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实地调研惠安女服饰纹样的设计种类、表现手法、色彩运用,论述了惠安女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该服饰纹样的研究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服饰中以"鱼"纹和"鱼饰"为装饰的服饰文化价值.探讨中国民族服饰中的"鱼"纹样的吉祥寓意以及"鱼"文化在服饰中的象征意义.指出服饰中喜闻乐见的"鱼"所蕴含的生殖崇拜特征,祖灵崇拜"以衣寓裔"、认祖归宗的寻根意识和长辈们望子成龙的祈盼和祝福.是人们对平安康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心理追求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7.
瑶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玉时阶瑶族服饰以其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工艺精美而获得人们的赞誉。而瑶族的服饰美,又集中地反映在它们的图案纹样上。瑶族衣服多以单色布料为底布进行裁缝,再以彩色丝线在布上织绣图案纹样为装饰。这些图案纹样大多织绣于衣服最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8.
白志刚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12-212,214
本文在分析杭州丝绸产业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应用传统纹样于现代丝绸产品设计中的问题。阐述了随着人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传统纹样将会化繁为简,体现出全新的生活状态,在分析中国哲学思想及传统纹样构成规律的基础上否定了时下流行的“只要在中国传统纹样上汲取西方现代构成的一些构成法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现代风格的纹样设计作品”看法。同时提出保持传统纹样结构、创造现代情感的丝绸纹样题材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惠东妇女服饰纹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本文对惠东妇女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和表现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丰富多彩。作者曹雪芹将自己对服饰方面的独特研究充分表现在小说人物身上,并频繁再现在人物的头饰、款式、衣料、纹样、颜色等方面,既鲜活了人物性格,又展示了中国服饰文化,包罗万象,美妙绝伦,艳丽多姿。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如挖掘民族数学文化素材、将数学多元文化融人数学课程与民族地区师资培训中.反思这些对策,要极大改善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现代女士唐装的流行趋势,明清官服纹样在现代女士唐装上的运用,针对中国文化的回归现象,说明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倾向仍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大理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自古至今沿袭下来的白族服饰文化更以其独特性和审美鉴赏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白族服饰的文化意蕴,无疑是了解白族、认识白族文化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明政府利用赐服制对西南土司的管理方法有两种,其一通过赏赐与土司首领品级相当的朝服、公服,旨在通过统一外在形象达到政治一统的目的;其二景泰、正德年以后,在品官制服之外赏赐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希望通过额外赐服达到弥补明廷财政拮据的目的。这虽与朱元璋在明初确立的对西南夷"怀德"的安抚政策表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实际上明统治者对西南夷的统治政策和明初已有了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艺学"可指代两种不同层面的文论体系:一是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即中国文艺学;一是少数民族层面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即少数民族文艺学。对于中国文艺学来说,少数民族文艺学不是要在原有体系中填补余下的空白,而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文艺学观念,即反对独断论的、非单边主义的、去中心化的、多民族视角的文艺学观念。对世界文艺学来说,中国文艺学亦如是。  相似文献   

16.
从广西民族装饰纹样的分类和特点出发,举例说明了广西的民族装饰纹样中体现的各种吉祥观念,并对广西民族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认为吉祥观念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意识,它被人们借以各类载体表达和呈现,其中以民族装饰为吉祥观念的最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占领着越来越大的市场,民族元素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服装及服饰品设计。为了传承、保护和开发传统民族服饰,在研究中国民族元素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通过筛选和抽象变形的手法,将材质、纹样、色彩、造型、工艺及设计手法等运用于现代服饰品设计中。同时,设计中要注意与流行元素结合,而非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城市化水平在新世纪不断提速,这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促使族体间发展差距和民族认同状态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在分析族际冲突中民族认同所扮演的角色、中国国家认同构建中的现实张力、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及其完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民族认同与公民身份构建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关注点。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学术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进行了"再阐释",同时还探讨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剖析傣族孔雀舞的事例来研究中国政府的文艺政策是以何种形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并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如何参与展示民族形象的。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象化,所以想通过民族舞蹈改变人们对少数民族既存的形象和想象,并期待民族舞蹈对展示的"想象的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