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个基于统计方法的OD矩阵求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OD矩阵估计模型的基础上,并在路段分配概率是随机变量这一假设的前提下,给出了一个统一的OD矩阵模型基本形式,针对该OD矩阵估计模型给出了一个基本求解算法--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是在传统的数学规划方法和遗传算法的基础之上给出的.同时通过算例的求解,分析了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OD矩阵估计模型的基础上,并在路段分配概率是随机变量这一假设的前提下,给出了一个统一的OD矩阵模型基本形式,针对该OD矩阵估计模型给出了一个基本求解算法———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是在传统的数学规划方法和遗传算法的基础之上给出的。同时通过算例的求解,分析了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对集中通勤接送服务的车辆路径与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节约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由于该优化问题与传统的车辆路径规划有所不同,具有多目标抵达地、多车协作和多行程车次的特征事实,现有的模型与算法不能直接应用于该问题的求解。首次建立了集中通勤接送服务模式下以最小化运营成本为目标的车辆路径与调度问题的0-1整数规划模型,并开发了一种基于特征点的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在实证研究中,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模型和算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由路段交通流量反估出行OD矩阵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路段交通流量来估计交通出行 OD( origin-destination)矩阵 ,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它为获得 OD矩阵这种代价高昂而意义重要的交通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 ,并缓解了对难度很高的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的需要。利用一个适合实际应用的交通流量反估 OD矩阵模型——熵极大模型 ( entropy maximization model) ,在结合阐明其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数学原理的同时 ,重点给出适于计算机编程的模型迭代求解详细算法 ,并提出使用 Bi-Section和Newton-Raphson组合算法来保证其中非线性方程求解的稳定性和效率。进一步给出了使用熵极大模型的 OD矩阵估计软件包的设计思路和程序构架。该技术可直接指导高度实用化的 OD矩阵反估软件工具设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可变线路式公交设计了一种可同时处理预约需求和实时需求的两阶段车辆调度模型.第1阶段模型以预约需求为服务对象,建立了以乘客出行成本和车辆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路径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车辆初始行驶路径方案.第2阶段模型以实时需求为服务目标,在原定行驶路径方案上利用启发式插入算法将4类乘客排入车辆行车计划中.基于实例的仿真试验验证了两阶段车辆调度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乘客预约出行比例的方式可提升系统性能,本例中当乘客需求量达到25人/h、预约出行比例达到70%时,系统整体性能相较于纯动态需求条件下提升近10%.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动态OD矩阵估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模型,建立了一种高速路动态OD矩阵估计算法,可通过对路段交通量和行程时间的检测来估计时变的OD矩阵。对任意估计时段的OD流,通过假定各车辆间的时头距均匀分布,且可按相同比例拉伸或压缩,得出了模型中关键的分配矩阵的解析算式。算法是一种递推的估计过程,仅需较少的先验信息。针对一个具有19个OD对的高速公路网,大量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对具有较大流量的OD对估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有限的交通采集设备,实现全面掌握城市路网交通运行状况、快速有效制定管理措施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封闭环"式检测线圈布设方式和城市局域路网交通量与OD矩阵估计方法.以交叉口转弯比例稳定性实证研究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并探讨路段分配流量和OD估计唯一性问题.采用蒙特卡罗法设计车辆转弯行为仿真模型,并提出了局域路网交通量与OD矩阵估计的集成仿真方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实际路网上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可为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相关交通模型的建立和交通采集设备的布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实时动态OD(Origin Destination)矩阵是动态交通分配系统的重要输入.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有关概念,考虑交叉口进口道观测数据建立了相应的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一步预测卡尔曼滤波方程实现估计和预测. 案例研究表明,将交叉口观测数据纳入测量方程能更好地对OD矩阵做出较精确的估计和预测,且基于仿真的分配矩阵估计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OD流量在检测设施上的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9.
考虑城市混合交通中公交车流的特殊性而建立了最优信号控制下的多车类备用能力模型来研究不同车类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路网备用能力的影响.设计了带极值扰动的简化粒子群求解算法(dsP-SO),模型约束的处理采用边界附近不可行解部分保留的方式,给出的算例验证了该算法求解约束双层规划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起--讫点(OD)总流量的增减不意味着该OD上所有车类流量都随之增减,设置适当的最小OD需求量乘子能确保各车类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0.
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在动态环境下进行车辆路径优化的导向局域搜索算法.算法在产生初始解以后的动态求解过程中,不再做车辆之间的顾客调整,而只应用2-opt局域搜索算子更新车辆服务顾客的顺序,即针对每辆车辆的旅行路线求解一个旅行商问题.建立了在动态环境下车辆执行运输任务过程的仿真模型.仿真过程中,应用算法根据交通路网实际情况实时优化车辆路径,并采用4种接受准则判别是否接受新的车辆路径.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实时、高效的特点,满足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求解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快速路成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新的有效途径,正逐渐受到重视,合理规划地下快速路网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地下快速路服务中长距离出行车辆的功能定位、特性和布局原则,按照点线面依次规划的程序,建立地下快速路集散点选择模型,提出从常规OD调查数据处理到集散点选择,再利用OD表转换和基于集散点的期望线图,最终协调规划地下快速路网的规划流程,最后给出案例分析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规划流程以及集散点选择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电梯客流交通分布的求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有电梯交通分布求法的不足,借鉴公路交通领域里OD分布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适于电梯实时调度控制和群控客流仿真所需的OD分布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平面交叉口多相位自适应信号控制需要依据其进口道实时OD流量设置配时参数,以适应变化的交通需求.为此,笔者建立了描述平面交叉口动态交通需求的多变量动态线性模型及其递推算法.该模型基于交叉口进出口断面的流量观测数据,以进口道的分流概率矩阵为状态参数,利用贝叶斯预测方法,对时变OD矩阵进行联线估计.对一特定的T型交叉口交通状态的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具有较好的精度,能用于交叉口多相位自适应信号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现有关于求解OD矩阵估计的最小二乘模型所采用的逐次迭代算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引进了一种全局最优化算法即填充函数方法来找寻该模型的全局最优解。数值试验表明:所提出的填充函数算法有能力找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且与初始值的选取无关,也有潜力解决较复杂网络的OD矩阵估计。通过数值结果发现,模型的权值选取对数值结果有明显影响。为此,引进了一种确定权值的评价指标RMSE,它能反映估计量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利用该指标,可以选取较合适的权值。  相似文献   

15.
一种动态OD矩阵估计算法的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比较几种动态OD矩阵的估计方法(如广义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法,最小信息量法和极大熵法),优选出极大熵法,用组合理论推导出该方法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出模型的隐式解,由于实际解需迭代求出,文中介绍了一种迭代算法,并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最后,把所建立的模型和介绍的算法用于仿真案例和江苏省常熟市的交通诱导系统中,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图像被广泛地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视盘作为视网膜图像的重要特征,是成功诊断视网膜疾病的重要前提。以彩色视网膜图像为研究对象,发展出一种快速有效的视盘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在HSV空间的H通道中提取对比度高的主血管,然后确定主血管的方向图,最后利用一种加权匹配滤波方法找到视盘区域。该方法仅利用视网膜中主血管的方向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不仅鲁棒,而且相对快速有效。在Benchmark数据DRIVE、DIARETDB0和STARE上的准确检测率分别达到100%、97.6%和90.1%。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CORSIM中交通仿真与交通分配相结合的特点,在仿真模型中将路网的OD流量通过按动态规律沿时间轴加以扩展,使之成为一个时变OD矩阵,再分析研究路段自由流车速与高峰时段路网流量的动态关系,从而进行动态交通分配的建模研究尝试.  相似文献   

18.
航空网络的航线旅客流量,决定了机场间航线的连接.因此,引起OD流生成的经济社会因素就是航线连接的驱动力.依据重力模型的原理,先选择影响航线OD流量的机场城市经济社会因素,再通过灰色聚类方法,确定出了机场城市的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口是影响OD流量的根本因素;然后分别以这三个因子作为网络优先连接驱动因素,构建与中国实际航空网络规模相当的仿真网络,通过仿真网络和真实网络度值分布曲线对比,发现第三产业对航线连接驱动力最大,其次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