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浪 《科技信息》2006,(12):86-87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自身储备的语言知识图示和背景知识图示相互作用,不断的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取样,预测,验证和确认或者对预测进行修正,然后进行新一轮取样,直到完成对信息的解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阅读理解的过程,有助于揭示阅读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阅读理解过程的认知解析,在于揭示阅读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以促进阅读理解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 阅读是从语言符号所提供的信息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快速阅读,则是以超过普通速度来进行和完成这一过程。阅读速度取决于分析语言信息的速度。因此,教师在传授各种阅读技巧之前,应从理论上阐述读者如何分解语言信息以理解其意义,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提纲挈领地谈谈快速阅读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提高阅读速度的可能性及其必要条件,从而更好地掌握各种阅读技巧,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本文中所指的心理语言学是认知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语言学家们对快速阅读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①对单词的理解产生于辨认出其所含全部字母之前,对句子的理解产生于辨  相似文献   

4.
肖红武 《科技信息》2008,(19):171-171
此文介绍了作者借助于图式理论,在阅读前提供阅读前导来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想法与尝试。同时结合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分别阐述了图式及阅读理解的相关过程,试图借此能探询一条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妮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161-162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语言解码和从语言符号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然而,传统阅读理解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字,词,句,段和语法的理解,阅读效果很不尽如人意。本论述中,笔者试图从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研究图式理论,探索图式和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证实图式理论的运用能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6.
徐思煌 《科技信息》2010,(35):I0277-I0277,I0295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涉及语言因素、认知能力、和背景知识。本文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入手,分析了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和原因,并从阅读教学的角度上给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评述西方学者借助于现代语言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开展对外与阅读教学的研究,介绍当代西方在外语阅读研究过程中对语言标准和阅读行为、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的认知过程和语篇教学的认识,基本反映了西方学者开展外语阅读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趋向。  相似文献   

8.
刘千凤 《科技信息》2008,(23):329-329
英语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语言学活动,包括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的掌握和阅读策略与技能等很多的因素,是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探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与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将心理语言学的有关研究发现运用到英话阅读课的教学中,着重谈当前心理语言学阅读理论及依此理论探索阅读课的目的,再探求心理语言学观点在学习环境、教师行为以及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最后总结心理语言学框架内教学模式的优点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等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从语言习得与学得的统一性,就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从而增强其英语学习能力,促进其今后发展,作一探究,为教师提供了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阅读的心理过程研究先后出现了“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模式;“自上而下”的语言心理模式以及“交互模式和图示理论。其中的交互模式与图式理论对外语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以相邻/相似关系为中介分析语言运用中的移就话语现象,阐释移就话语生成的机制,并认为移就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范畴化、原型理论、空间结构等理论,分析和阐释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意义和启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词典释义机制是人类认知心理机制的一部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产物。认知科学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使语义的分解和表述更能够反映人们言语活动的心理表征和自然语感。  相似文献   

14.
本族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是否存在着两个平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或着是否存在着对两种语言的处理都适应的策略。着力探讨本族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的异同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董艳媛 《科技信息》2011,(9):I0252-I0252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普遍存在于人们认知和生活的各个阶段。转喻的本质和认知基础决定了认知语境的制约作用,而认知语境的操作以"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对认知语境中某些文化因素构成的转喻的理解,实质上就是对已经固化在人的意识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的激活。因此,转喻的认知构建离不开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意义建构和理解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生成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生成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于娜 《科技信息》2009,(21):190-190,104
本论文从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言行为理论,认知理论,普通教学法等理论中吸取有益的观点和论述.应用到俄语语法教学中去.以解决低年级中国大学生学习俄语语法的难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牟楠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75-75,77
春晚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心理三个角度对春晚流行语的产生途径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春晚流行语所反映的人们的心理认知规律、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总结过去经历的能力,能够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并将其储存在记忆中,在以后交际中遇到类似的语篇,人们会自动地运用这种知识结构来解读或理解当前的语篇,这就是图式理论及其作用。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心理图式理论是认知过程中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心理图式体现方式为意象和知识脚本。本文以认知心理图式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例分析知识脚本的错误选择和意象突显部分的差异导致交际中误解的事实,并且解释了误解形成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