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是否存在着两个平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或着是否存在着对两种语言的处理都适应的策略,本文将着力探讨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的异同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罗婷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194-194
本文着力探讨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的异同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魏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2):150-150,121
本文将探讨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异同因素,尤其是在文化因素方面:内容(即背景知识)认知体系(schema),形式(即文章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差异和图式对第一、第二语言阅读异同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语言阅读与二语或外语阅读有不少重要的共同因素,但过程大不相同.本文将考察第一语言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相异与相同之处,具体地说,考察内容(背景知识)图式、形式(语篇)图式、语言图式等文化差异因素,并以此构勒出双语读者的样态.  相似文献   

5.
在一语环境下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阅读既具有相似性,同时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同。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存在的差异和相似性的分析,探讨了教师在教授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时,应该根据不同点并且利用不同点和相似性,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良友 《科技信息》2009,(28):I0329-I0329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的兴起,学习者个体变量之一的认知风格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阅读作为学习英语进行二语输入的最重要最优先的技能与认知风格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联系也吸引着广大研究者。本文回顾和梳理了认知风格与英语阅读关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了部分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厉建娟 《科技信息》2011,(1):I0219-I0220
英语动词的使用灵活多样,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CLEC和BROWN两个语料库提取的语料为依据,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keep动词的使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keep的使用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V+ADJ和V+N/POUN类联接存在着过度使用。而V+N/PROUN+ADV和V+N/PROUN+PRE存在着使用不足或者误用。笔者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外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母语对外语学习所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双语学习"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这种影响被称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即便语言迁移不能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倘若不考虑语言迁移,就无法对任何一个方面予以准确的解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母语的迁移现象可分为正向迁移现象与负向迁移现象,基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程度与性质,母语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准确认识到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质,深刻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造成的迁移影响,并从中得出应对母语迁移现象的指导方案,是帮助语言学习者快速掌握第二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宋起慧  尹德谟 《科技信息》2011,(10):I0005-I0006
二语习得研究主要探讨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这个中间过程,最终目标是揭示人们在获得母语(或第一语言)后习得第二(第三、第四等)语言的奥妙。由于大脑处理第二语言的过程目前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所以二语习得研究只能通过对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来推测和判断这个"黑箱"是如何工作的。本文对二语习得过程的研究是建立在综合地应用语言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及其相互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语言输入到内部处理再到语言输出的全过程来分析大脑处理第二语言的认知过程,即第二语言的动态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0.
郭丙武  王晶  孙智高 《科技信息》2011,(31):50-50,7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汉两种语言基于二者所内化的认知的不同及根植于不同文化的差异,产生了对应词词义不等值现象。关照文化视角下这种不等值现象并对其类别进行初步探讨,对以汉语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教学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颖聪  严峻 《科技信息》2010,(30):I0169-I0169
第二语言习得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要素。本文结合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论述输入输出理论与大学英语技能培养的关系:即充足的输入,有效的吸收和输出是增强,巩固语言基本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闰荣 《科技资讯》2014,12(23):212-212
不同语言系统都存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对母语有阅读困难的读者对第二语言的阅读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困难是研究者们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从大连市某小学中选取32名阅读障碍学生作为实验组,另选32名非阅读障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真假词(字)判断任务,考察字形信息在阅读障碍与正常水平的非熟练的汉-英双语者两种语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英两种语言的颜色词各具特色,在语义、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比较,力求探寻汉英两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民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认知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英语阅读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部分。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英语不是母语而使不同的人对这门语言的掌握能力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英语学习者阅读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理解上。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各自的阅读方法是否恰当有效。因此,如果自身阅读水平较差就应当找出问题所在,努力转变成阅读水平高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传承着文化,语言的差异也体现着文化的差异。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种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教学,势必在其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学习者本土文化和汉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因此,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必须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  相似文献   

16.
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中的合理成分对语言教学有指导作用,它涉及深层次语言学习问题。从语法方面考察汉维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对第二语言教学来说,为的是按照语言关联理论找出有别于本族语思维方式的聚合,养成用第二语言思维的习惯;同时也是为了按照语言共项理论找出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共有特征,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7.
语言间的表达差异是各民族认知特点的体现,时空概念会引申到抽象领域,影响思维。少数民族学生及留学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本文界定本族语之外的统称第二语言)的习得,其目的是从掌握正确语言知识到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基于布依语学生与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习得中介语语料,从认知角度比较了布依语、英语与汉语“X上”空间关系的对应表达方式,验证了人类对相同空间概念化和提取能力具有共性也有差异;语言间的差异体现为对维度表达的精准程度不同、运用的表达手段各异;提出二语习得成功的衡量标准在于能够用目的语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进行交际,教学双方应该有意识的将该种能力培养融合到语言习得的各个阶段。从语际角度分析学生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探究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路径,促进二语教学并最终达到提高多语者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英美人与中国人对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认知存在着差异,故英语与汉语的时间的隐喻化表达上存在着异同.两种语言在时间的隐喻化表达上的共性来自于人类相似的认知能力并共享一个"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而差异则是源于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中,动机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决定着语言学习者是否能全神贯注于他的学习以及预示着他在语言学习上能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在概括性介绍了两类第二语言习得动机以及它们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之后,本文着重讨论了如何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讲解英语语法而应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0.
维果茨基认知理论中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高级思维功能建构于社会、文化、历史和教育的大环境中,此环境又是一个由社会成员相互交流形成的实体,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辩证统一体,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相互作用能带来第二语言的发展。对于语言输入与输出在语言认知中的作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与Swain的输出假说则持有各自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运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去解决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存在的分歧。在强调两者独立的情况下,阐释了两者同时对于语言认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