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过研究下一代信令网的系统构成,分析了下一代网络(NGN)信令流量的特性,对比相关网络的流量特性,并分析自相似流量产生的原因,通过仿真下一代网络的信令流量,验证了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具有自相似、多分形的特性。还分析了自相似流量对下一代网络信令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研究下一代信令网的系统构成,分析了下一代网络(NGN)信令流量的特性,对比相关网络的流量特性,并分析自相似流量产生的原因,通过仿真下一代网络的信令流量,验证了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具有自相似、多分形的特性。还分析了自相似流量对下一代网络信令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中分析了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到工作流量特性的畸变原因及其畸变过程,介绍了流量特性的选择步骤及方法,并就如何提高调节阀的适应性和调节阀选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水压节流阀流量特性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的设计方案,并根据节流阀流量的实验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对该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出误差小且直观的曲线图,在此基础上,对节流阀的进行流量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量安全阀的结构、用途与工作原理,详细推导了大流量安全阀气体弹簧的力学特性表达式,为大流量安全阀的特性分析与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两相流压降特性是两相流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特征参数,不同类型的不稳定有不同的压降特性与之对应。本文在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的5MW热工水力模拟实验台架上对自然循环条件下两相流压降与系统流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流动中压降流量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在发生振荡时,压降与流量反相,加热段入口欠热度保持不变。在压降流量相图上,振荡呈现为逆时针方向周期6s的极限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电子膨胀阀内部制冷剂的壅塞流动特性,应用均相流和冷冻流模型描述电子膨胀阀的流量特性,用亚稳态特性系数建立膨胀阀质量流量计算模型,并采用某型号电子膨胀阀的实验数据与所建模型的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在-8.59%~7.56%以内.  相似文献   

8.
结合华润赛力事达玉米深加工项目中的流量调节阀,详细分析了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在实际使用中由理想的固有流量特性畸变成工作流量特性的因素,及其对系统控制质量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选择合适流量特性改善控制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空气-水试验台上,对分配集箱入口装设加速管和不装设加速管的水平U型和Z型集箱系统的两相流流量的分配特性进行了可视性研究.研究发现,水平并联管系统中的两相流流量分配与分配集箱内的流动状况有关;在分配集箱入口装设加速管后,两相流量分配特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高压细水雾喷头流量系数与雾场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喷头流量系数是细水雾系统设计喷头选型的关键设计参数之一,其决定细水雾的雾场特性从而直接影响细水雾系统的灭火性能。为了研究高压细水雾喷头流量系数与雾场特性的关系,构建了喷头及喷嘴雾场特性冷态实验平台,实验测量了两种流量系数的喷头(K=1.0,2.5)及其喷嘴的雾滴粒径分布、雾化锥角、雾场强度等雾场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系数K从1.0增大至2.5,喷嘴及喷头的雾化锥角、雾滴粒径分布及雾场强度都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1.
张慧  张秀媛 《山东科学》2012,25(3):29-33
通过分析信号控制交叉口处机动车的交通行为,利用交叉口的信号周期、有效绿灯时间,求得各种交通行为的概率和平均延误时间,提出一种基于分析各种交通行为概率的交通延误的模型。以石家庄市中山东路与建设南大街交叉口为例,采用Beckham模型对其进行交通流延误的计算。经过对结果的对比,误差为2%,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说明基于分析交通行为概率的延误模型可以为计算交叉口处车辆的平均延误提供一种估计方法,并且求得的平均延误也可以作为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服务于交通监控响应的范例推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适用于交通监控响应的范例推理系统,以交通具有重复性和相似性为背景,通过交通案例中的相似分析,得到异常响应的处理策略,该方法无需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从交通行为描述研究入手,对系统元素描述、推理算法等问题作了详细讨论,在交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框架,解决了传统的基于异常数据分析模型在交通监控响应中存在的难以精确建模和计算量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王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8951-8955
交通仿真是ITS的重要实验研究手段。传统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特别是反映交通决策行为的车辆跟驰模型,未能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中多源信息的有效融合。利用模糊积分理论确定驾驶员信息融合后对车辆应采取的反应行为。通过模型验证表明:在车辆跟驰模型实施之前,利用模糊积分算法模型化驾驶员在多源信息融合条件下的反应过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韦艳芳  郭四玲  宋宣玉  薛郁 《广西科学》2005,12(2):102-105,110
在交通流BJH模型基础上,考虑前车刹车状态对车流行为的影响,提出改进后的交通流BJH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道路车辆密集程度不太大时,前车减速刹车是时断时续的影响车流;当道路车辆密集时,密度超过转捩点密度时,平均车间距小于安全车距,驾驶员对前车刹车的行为将作出刹车反应,这样导致了交通阻塞.计算机数值模拟反映了接近实测的交通通行能力以及交通的崩溃.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车载交通信息数据发布系统存在操控复杂、用户体验效果差、响应时间过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驾驶行为识别的车载交通信息数据实时发布系统。在车联网环境下,设计车载交通信息数据实时发布系统的硬件部分,其主要包括ARM处理器、GPS接收模块、行车记录信号采集模块、接口模块、存储器、车载网络、报警模块等。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主因子决策权重进行分析,对驾驶行为特征进行提取,提取结果即为驾驶行为识别结果,根据识别结果和交通安全调查结果得到影响驾驶员行为的关键组成因子,实现对异常汽车运行信息和异常驾驶行为信息进行警报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系统易于操控,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能够减轻驾驶员心理负担,提高驾驶安全性,且响应时延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道路交通环境下的车辆换道交互行为,客观反映车辆微观行为特性及宏观车流运行规律。通过分析车辆换道微观驾驶行为,构建Logit模型定量分析驾驶人换道行为决策过程,基于“效用理论”思想,实现驾驶人决策效用最大化。选取青岛市杭鞍快速路实际交通流为研究背景,标定模型相关参数;进一步仿真验证了分层Logit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智能网联交通环境下的车车交互、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准确预测交通事故风险概率是实现隧道内交通安全主动管理的先决条件。本文从交通状态和驾驶员行为2个方面分析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不规则行为率”作为特征变量。对特征变量显著性检验,选用Logistic概率模型构造城市隧道事故率预测模型,并提出利用ROC曲线寻找阈值的方法。最后基于实测的青岛胶州湾隧道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阈值确定为0.36较为合适,此时基于不规则驾驶行为的事故率预测模型准确度为78.4%,能够较为准确预测隧道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可以为智能交通安全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运动波理论和线性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宏观与微观空间表现尺度相结合的双车道交通流混合建模方法.在交通流供需理论框架下,定义了考虑车辆变道行为和元胞自动机空间离散性影响的宏观/微观边界转换条件.该边界条件能够克服在引入车辆变道行为和应用离散化的微观元胞自动机模型时所引起的交通流质量损失问题.应用混合模型模拟双车道堵塞和单车道关闭引起的交通流瓶颈现象.结果表明,交通波在经过模型空间尺度发生变化的边界时能够连续传播,传播速度并未出现降低或者振荡现象,并且交通流质量守恒.混合建模能根据各路段所需表现的空间尺度不同,应用不同空间层次的交通流模型分别模拟,有效提高了大型交通流网络的模拟效能.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 trip generation forecasting methods use unified average trip generation rates to determine trip generation volumes in various traffic zone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raffic zone. Therefore, the results can have significant errors. To reduce the forecasting error produced by uniform trip generation rates for different traffic zones, the behavior of each traveler was studied instead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ffic zone. This paper gives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trip efficiency and the effect of traffic zones combined with a destination selection model based on disaggregate theory for trip generation. Beijing data is used with the trip generation method to predict trip volu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aggregate model in this paper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raveler behavior and destination selection shows that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traffic zone strongly affects the trip generation volume.  相似文献   

20.
针对道路交通系统中换道行为产生的干扰作用,提出了基于车间通信的两阶段车辆换道策略。基于NGSIM数据对普通车辆换道行为进行分析,建立两阶段换道模型。模型第一阶段考虑影响换道的六个影响因素,构建二元Logit模型,估计车辆换道概率;第二阶段利用安全条件确定车辆换道行为是否实施。对于互联车,在换道模型第一阶段考虑更加精确的实时交通状态信息,设计了对应的换道策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换道策略对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车间通信的换道模型考虑了本道和目标车道更多车辆的速度及位置信息,效用函数使得车辆的换道行为考虑了更大范围内平均车速和平均车距的因素,而不仅仅局限于最近邻范围内交通状态的局部效用,从而抑制了换道的频率及其产生的干扰,增加了道路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