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在我国北方的广阔的原野上,晚新生代曾经生活过一类大型走禽——鸵鸟。例如以山西保德戴家沟上新世早期鸵鸟骨盆化石为代表的维氏鸵鸟(Struthiowimani),以内蒙古二登得等地上新世中期鸵鸟蛋化石为代表的蒙古鸵鸟(S.mongolicus),以及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的更新世的、包括许多完整蛋和蛋碎片化石的安氏鸵鸟(S.anderssoni)。在河南巩县,还发现过一例带胚胎的安氏鸵鸟的蛋化石。因为无论中国或外国,也无论是什么动物下的蛋,带胚胎而保存为化石的总是极为罕见,因而这例蛋化石堪称稀世珍宝。它的长径165毫米,短径140毫米,一端有个小破口,通过破口可以窥见蛋内不成熟的小鸵鸟的骨骸和小部分卵黄囊。  相似文献   

2.
卵黄囊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黄囊是一个由脏层和壁层卵黄囊构成的双层膜结构,其中存在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另外还发现卵黄囊能分化成其他组织类型,对卵黄囊的分化潜能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对卵黄囊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认识,并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总结10例已确诊的卵黄囊瘤的常见形态特征。结果10例肿瘤由胚胎性瘤细胞组成,具疏松网状结构,同时伴有上皮样及卵黄囊样结构,嗜酸性小球,基底膜样物质为主要特征,也有个别是以血管上皮套结构为主或卵黄囊结构为主者。结论明了卵黄囊瘤形态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对花斑裸鲤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温14-16℃,p H6.1-7.1,溶氧6.6-7.6 mg/L的条件下花斑裸鲤刚刚孵化的仔鱼全长8.02-8.31 mm,身体淡黄色,沉于水底,依靠卵黄囊提供能量;孵化后第4天,仔鱼背鳍原基开始分化,身体背部、肌节和卵黄囊之间出现大量点状黑色素斑;孵化后第6天仔鱼开始平游,并开口摄食,全长达到11.93-12.46 mm;第11天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依靠外源性营养进行生长发育,全长达到14.41-15.02 mm。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肝毒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受精后3 d( 3dpf) 斑马鱼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2 d 后,在显微镜下拍照分析,观察斑马鱼肝变性、肝脏形态学变化和卵黄囊吸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壮骨关节丸处理后的斑马鱼肝脏肿大,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延迟; 益肾乌发口服液致肝脏萎缩,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 牛黄解毒片致肝脏萎缩,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 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致肝脏肿大,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均显著延迟。结论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对斑马鱼幼鱼具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斑马鱼模型评价中药肝脏毒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长毛对虾卵母细胞环形片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卵母细胞中的环形片层(AL)。AL在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卵质中出现,在卵黄发生期间消失。AL由8条平行排列,具有50~70 nm 环孔的片层组成。相邻片层之间的距离约为70 nm。AL 通常没有核糖体附在膜片层的外表面。AL末端膨大,与高尔基体毗邻。从形态学上看,AL可能来源于高尔基体;高尔基膜囊伸直、拉平,并局部融合形成环孔,最后演变成AL。卵黄发生期间,AL分化形成为许多囊泡,为卵黄粒的形成提供沉积的场所。本文还讨论高尔基体、AL 及卵黄粒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育水温(25±0.5 )℃、盐度31~32 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 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 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 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 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素注射和人工繁殖技术获得的鲻鱼受精卵,对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和水层垂直分布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23℃水温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65±0.18 mm,卵黄球长径0.96±0.24 mm,油球直径0.38±0.12 mm,卵黄球在孵化后第5天消失,油球为第10天完全吸收;(2)不同水深(20、40、60 cm)对鲻鱼的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卵黄囊期仔鱼的死亡率影不显著(P0.05);(3)孵化后的第3天和第8天,仔鱼在水层中发生向下迁移变化,并伴随2个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经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并在24 5 ℃条件下孵化获得仔鱼, 观测了20 ℃,23 ℃,26 ℃和29 ℃仔鱼发育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结果表明: 卵黄囊期历时分别为8 21,7 41,6 61,5 61 d; 饥饿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3 01,11 01,10 01,9 01 d; 卵黄囊期仔鱼体质量的净增加量分别为2 74,3 00,4 66,3 02 mg;体长净增加量分别为3 92, 4 10, 5 20, 3 32 mm; 特殊体质量每天增长率分别为10 01%, 11 06%, 21 20%,14 05%; 特殊体长每天增长率分别为6 29%,7 22%,10 75%,7 32%. 体质量和卵黄囊体积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p<0 05).  相似文献   

10.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消失、鳍的形成、鳞片的出现等形态特征变化 ,参照国内外对硬骨鱼类胚后发育时期划分的一般方法 ,将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 (含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 )、稚鱼期、幼鱼期 ,并对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记录了各个发育时期的体长、体重的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养幼鳄出现卵黄硬结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扬子鳄幼鳄卵黄硬结形成的原困和防止的方法。人工饲养扬子鳄幼鳄卵黄硬结形成原因是过早喂食,野生幼鳄从孵出到第二年冬眠苏醒是不吃食的。孵出7—9天开始喂食将导致幼鳄卵黄消化困难并形成硬结,死亡率很高,饲养一年后死亡率达40%。幼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卵黄变性,胃扩张,接近卵黄囊附近的小肠彼此粘连长合在一起。1987年初孵幼鳄饲养于31—32℃的幼鳄饲养室内,以提高卵黄吸收速率,同时,孵出后18天触摸幼鳄腹部,当卵黄完全吸收时立刻开始喂食,死亡率很低,饲养一年后幼鳄成活率为97.9%。少数幼鳄死亡原因多种多样,但无一例死于卵黄变性。  相似文献   

12.
"发烧友"切勿赔了鸵鸟又折兵。鸵鸟养殖业在我国异军突起, 鸵鸟,鸵鸟产业,鸵鸟养殖热,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鸵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鸟类。平时所说的鸵鸟,一般是指比较高大的非洲鸵鸟。成年非洲鸵鸟体长达1.5米,体高达2.7米,体重约为130~150千克。鸵鸟头小,眼大,腿高,颈长,眼睛敏锐,听觉灵敏,不会飞,但奔走迅疾,  相似文献   

13.
幼龄鸵鸟因其抗病力差,易发生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疾病,导致鸵鸟成活率降低,制约了鸵鸟养殖业的发展。本文拟介绍几种幼龄鸵鸟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希望对鸵鸟养殖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一) 鸵鸟在分类学上属平胸总目。广义地讲它包括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非洲鸵鸟,南美草原的美洲鸵鸟(又称三趾鸵鸟);产于南太平洋岛屿和大洋洲的鹤鸵和鸸鹋。鸵鸟是鸟类中一个古老的种群。现生非洲的鸵鸟,  相似文献   

15.
花(鱼骨)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对花的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初步观察与测量。观察结果显示:(1)花胚胎发育可以划分为22个明显的时期,包括7个主要的发育阶段;(2)在(20±1)℃条件下,仔鱼在出膜后的第3天开口摄食,卵黄囊在第7天基本消失,此阶段仔鱼的全长平均日增长率为4.67%,而以第4天增长最快。该实验结果将为花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特别是为仔鱼在营养转换阶段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我国开始引进鸵鸟养殖技术,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建成了四百多家养殖场,饲养鸵鸟10多万只。随着鸵鸟养殖的快速发展,鸵鸟新发病不断增加,尤其是鸵鸟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是业内所始料不及的。由于病毒性疾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对鸵鸟养殖构成很大威胁。本文就鸵鸟的几种主要病毒性病症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鸵鸟养殖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定性滤纸为基质 ,经碱处理 ,二乙烯砜活化和巯基乙醇偶联后 ,制备成嗜硫膜 (thiophilic -mem brane ,TM) ,考察了其对鸡传染性法式囊 (IBD)卵黄抗体 (IgY)的特异性亲和吸附作用 .卵黄经醋酸钠 -醋酸缓冲液 10倍稀释于 4℃自然沉降脱脂后 ,所得上清液 (WSF)经嗜硫膜亲和吸附分离 ,可一步纯化得到SDS-PAGE电泳纯的卵黄抗体 .IgY在嗜硫膜上的吸附速度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吸附量则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少 .  相似文献   

18.
全身是宝话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养“鸵鸟热”,鸵鸟不再是动物园的“专利”,更多见于鸵鸟养殖场。目前,鸵鸟肉在广东已进入家庭主妇的菜篮子。昔日是人们对鸵鸟感到新奇有趣,而今日则引起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扬名世界我国引进鸵鸟饲养的品种有多种,1988年广州英吉利最先引进的是澳洲鸵鸟,即鸸鹋(Dromaeusnovaehollandidae)。目前我国引进最多的是原生活在  相似文献   

19.
从非洲鸵鸟的生物学基本特性、育雏期饲养、中大鸟饲养、种鸵鸟饲养等方面介绍非洲鸵鸟在南方养殖的关键技术,为非洲鸵鸟在我国南方大规模养殖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弓斑东方Tun仔稚鱼前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初孵仔鱼全长3.12-3.38mm.9-10d卵黄囊被吸收而消失。15d后鱼的器官分化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