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山雪鸡卵壳及壳膜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扫描电镜观察了高山雪鸡(Tetraogallushimalayensis)卵壳和壳膜的超微结构。其卵壳由5层构成,由内向外分别是基帽层,乳突层,栅栏层,结晶层和护膜层。气道外孔有益层。栅栏层有少量气泡(Vesicles).壳膜由3层膜构成,外层和中层为纤维膜,内层为非纤维结构的平滑的薄膜。本项观察发现了引导栅栏层形成的钙化桥。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细密到线(500线/mm)的81NiPe/Cr多层膜的磁电阻和铁磁共振(FMR)谱,发现在这种多层膜中的畴模铁磁共振(DMFMR)并非与条形畴相联系.证实了横向磁电阻响应中的Barkhausen噪音(来源于畴壁不可逆的跳跃)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对家鸽(Columba livia)顶盖脑片Ⅲ层神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只家鸽的离体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到顶盖Ⅲ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55个,观察了γ-氨基丁酸9gamma-aminobutyric,GABA)及其拮抗剂以及电刺激Ⅲα ̄f亚层对Ⅲ岐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作用显示:脑片灌流GABA(10^-6mol/L,3min)后,16/21个单位(占76.2%)放电频率减少,1/21个单位(占4.8%)放电频率增加,4/21个单位(占19.6%)放电频  相似文献   

4.
产于凹凸棒石粘土矿层中的硅岩具有特征的沉积构造,SiO2含量高(77.92~89.44%),U/Th>1、Zn、As、Sb等元素含量高,稀土总量低(4.5×10-6~16.55×10-6)。稀土配分型式及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热水沉积硅岩一致,推算形成温度为71℃~81℃。上述特征表明硅岩为热水沉积产物,亦说明在苏皖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形成过程中存在有热水事件。  相似文献   

5.
深海锰结核的描述方法及术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生物岩的角度提出深海锰结核(锰质核形石)的描述方法及所用术语。从宏观到微观应按(1)核心和包壳,(2)壳层和叠层石礁体,(3)叠层石建造体和柱体,(4)纹层以及(5)生物组构5个层次进行描述。文献中关于锰结核的同心环带结构、同心球粒状构造、鲕状构造、斑杂构造实际上是叠层石柱体的不同切面。作者提出,锰质叠层石中的纹层疏密相间,是微生物周期性生长而形成的。其中亮层和暗层的元素成分基本一致,主要由铁锰质矿物所组成。  相似文献   

6.
在醋酸盐缓冲底液中,锗(Ⅳ)能与槲皮素形成络合物,并吸附在汞电极上,在溴酸盐存在下,形成吸附催化波。使用单扫二阶导数极谱法时,锗浓度在6.0×10 ̄(-8)~2.0×10 ̄(-6)mol/L与峰高有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2.0×10 ̄(-8)mol/L.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Ge(Ⅳ):槲皮素=1:3。平行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2.8x10 ̄6(mol/L) ̄(-2)·s ̄(-1)。  相似文献   

7.
由放置在简立方子上的125个以单位键长联接的残基模拟肽链,残基分为亲水和疏水两类.考虑每对非键联接的空间相邻疏水残基间相互吸引.新生肽链的折叠由两种算法模拟:生长算法模拟新生肽链的生长过程,类似于动力学生长行走(KGW).折叠算法采用Metropolis算法.在肽链生长过程中,两种算法交替使用,一旦生长完毕则只使用折叠算法.对30个随机序列和4个真实蛋白序列的模拟结果表明,生长完毕时,即经过约103步模拟,肽链就已处于一种能量较低的状态,其后的折叠较缓慢,再经过约105模拟,无明显变化.Karplus小组的模拟结果表明,27肽须经107步才能达到全局极小,这与蛋白体内折叠时标相差很多.提出robust极小的概念取代全局极小来描述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状态.一个robust极小由一组能量足够低的、动力学可及的、几何结构相似的极小组成,系统进入robust极小就不会因热涨落而跃出.一个序列一般有多个robust极小,具体折叠到哪个则与折叠途径有关,据此提出将序列结构特异性推广为序列一途径一结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PPY)/聚砜(PSF)复合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组分,并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呈双层不对称孔结构,其内层(与工作电极接触的一面)是由黑色聚吡咯组成的带少量微孔的致密导电层,而外层(与溶液接触的一面)则是由白色聚砜组成的具有许多微孔的绝缘层;相同条件下所制的复合膜电化学重复性好,在酸性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位傅里哀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分别在400~450℃、常压、高空速(12000~14400h.s.v.g.)的H2、N2/3H2或N2气氛的动态条件下,检测了双促进氨合成铁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并分别在D2、N2/3D2或15NH3/H2气氛中,进行了常规同位素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主要含氮化学吸附物种是分子态的N2.ad,其u(N-N)=2036cm-1(s),2012cm-1(w)和1935cm-1(w),而不是原子态的Nad,其u(Fe-N)=1087cm-1(vw),和NHad其u(Fe-N)=886cm-1(vw),表面有相当量的化学吸附氢存在,其v(Fe-H)=2056cm-1(s),1950cm-1(ms),1931cm-1(m),1902cm-1(w),915cm-1(s,桥式)等.作为与报道过的激光拉曼光谱的互补研究,本结果支持了以缔合式途径为主、解离式途径为次的平行竞争缔合式合成氨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锁阳(C.songaricumRupr.)花药壁发育属基本型,中层为一层,腺质绒毡层,细胞具双核现象,药室内壁见纤维状加厚;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室,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也有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直生胚珠,单珠被和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直线形和T-形排列的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性并发育成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11.
大苇莺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大苇莺卵壳主要由壳膜层、乳锥层、柱状层和表层等超微结构构成。不同形态的壳膜纤维交错成网状,呈多层排列,其上有球状、茬状、火柴状芽突和纤维孔;有的纤维伸入壳内,可能参与气孔膜状内壁的形成。乳锥层由多角形锥体、锥突、锥核及锚连纤维构成,气孔开口于锥体间或锥突上,柱状层最厚,为壳功能的主体,含有大量气孔,气孔内有隔膜和球状塞,有助于控制气流和通气状况,保证胚胎发育过程气体交换的需要,开口于表层的气孔外口由钙结晶微球和护膜封闭,可保护胚胎免受细菌的侵袭,防止水分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草莓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等五层细胞构成。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器丰富,内质网多呈封闭的同心圆结构。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腺质绒毡层在原位解体。相邻小孢子母细胞之间有胞质通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内质网减少,质体增多。小孢子第一次分裂不同步。发育成熟的2-细胞雄配子体内含物有差别:一种在营养细胞中累积了大量淀粉粒和油滴;另一种在营养细胞中很少见到淀粉粒和油滴,但高尔基体、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丰富,在质体中仅含小的淀粉粒。不同的花粉管中淀粉粒数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长序狼尾草幼苗形态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海民  张伦 《贵州科学》1995,13(4):28-30
本文对长序狼尾草幼苗的根、叶片、叶鞘和胚芽鞘等部分进行了详尽地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14.
在季节冻土区,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受冻融循环和外部荷载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利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水分传感器对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黄土内部的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得到不同深度处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过程.结合静荷载的应力场,进一步分析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的初期,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快速增大;之后,孔隙水压力开始随温度呈周期性变化.在一个冻融周期内,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且孔隙水压力和水分都随温度的变化而表现出滞后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孔隙水压力在荷载下方和两侧形成三个集中区;水分则在荷载下方形成高含水量区,在荷载两侧形成低含水量区.通过对静荷载产生的应力场进行分析发现,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场的空间分布与静荷载产生的应力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们经过几年来对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的详细观察和系统研究表明,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1)主要矿体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并呈层状,可以与地层同步挠曲;(2)矿体内保留有典型的沉积成因的结构构造;(3)层状矿中黄铁矿内的Co/Ni比值小于1;(4)矿区及邻区的含矿层位内发现有火山物质存在。主要来自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含锡热液受早期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层状硫化物的“地球化学障”作用的控制而沉淀成矿。因此,大厂锑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是另一种意义的沉积—(花岗岩)热液迭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露头实测、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等方法,结合岩石薄片与物性资料,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山西组辫状河砂体的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2种成因砂体,河道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t,心滩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m-M-Sm-Sp-M-Sp或Ge-Sm-St-Sm-St-Sp-M-Sp;辫状河砂体可划分为5级构型单元,由小到大分别是层系、层系组、心滩/河道增生单元、心滩/辫状河道、单期河道,河道砂体由多个增生单元在垂向上加积构成,心滩砂体由多个增生单元与串沟砂体在垂向上加积构成,内部发育泥质夹层;心滩砂体物性优于河道砂体,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整体可以作为优质储层,而河道砂体仅在靠近河心的部位物性较好,可作为优质储层;心滩砂体内规模较大的泥质夹层附近和河道砂体的边部及中上部可聚集剩余油,且心滩砂体内剩余油储量相对河道砂体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从个体发育看,甘薯绒毡层细胞的结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小子孢母细胞时期,除细胞具有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外,最明显的特征是细胞质积累大量的电子致密的淀粉粒.到减数分裂后期,淀粉粒全部分解,而脂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随淀粉粒的分解而增加,这表明脂质体的形成与淀粉粒密切相关.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状结构增加,线粒体内沉积电子致密物质.在这个时期,内质网和线粒体分别参与孢粉素颗粒和原乌氏体的形成.③小孢子发育至成熟花粉粒时期,除线粒体继续形成原乌氏体外,脂质体首先分解形成与孢粉素颗粒和原乌氏体大小相似的囊泡或小脂质体,然后分别沉积嗜锇物质而形成孢粉素颗粒和原乌氏体.孢粉素颗粒、原乌氏体和乌氏体的数量随脂质体的退化而迅速增加,表明质质体与孢粉素颗粒和原乌氏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Sitia R  Braakman I 《Nature》2003,426(6968):891-894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is a factory where secretory proteins are manufactured, and where stringent quality-control systems ensure that only correctly folded proteins are sent to their final destinations.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ER factory are monitored by integrated signalling pathways that constantly adjust the levels of folding assistants. ER chaperones and signalling molecules are emerging as drug targets in amyloidoses and other protein-conformation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可液化土层的位置对土层-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位置的液化土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PL-Fin土体液化本构模型,使用FLAC3D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液化土层发生液化大变形时刻液化区分布、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比变化规律及差异、地下结构的位移及差异沉降规律,并与非液化场地下的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有:当结构底部存在液化土层时,引起的结构位移最大,使结构下沉;结构两侧的土体液化会引起结构上浮,并使侧墙水平向向层间位移和顶底板竖向层间位移增加;结构整体位于液化土层中时,土体位移、结构位移和结构层间位移差都不是最大值,仅研究结构整体位于液化土层的规律存在不足;结构周围、两侧、底部、底部45°位置、左右两侧和底部45°位置以及底部和底部45°位置存在液化土层(B+C)位置共计6种工况下结构顶板y向层间位移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车站不同位置存在液化土层,土层液化的反应和对结构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液化大变形发生在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突增后的1~3s后,因此可由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的突变判断是否发生液化大变形.  相似文献   

20.
塔中隆起北斜坡志留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详尽的岩石学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志留系(主要是下砂岩段)储层的特征.志留系砂岩成分成熟度总体较低(岩屑砂岩为主),但在下砂岩段下亚段常夹数层高成熟度的石英砂岩;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成岩压实作用较强(粒间一般以线接触为主);以碳酸盐类及硅质和高岭石为主的胶结作用总体较强;溶蚀作用一般较弱,但局部层段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的溶蚀作用强烈,对储层性质影响较大.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粒间孔、颗粒(长石、岩屑)溶孔、碳酸盐(主要为方解石)胶结物溶孔和微孔隙.储层孔隙类型和组合在平面和纵向上存在一定变化,多数层段以粒间孔和微孔为主,局部层段碎屑颗粒间碳酸盐溶孔占较高的比例.进而总结了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为压实作用、成岩胶结作用和储层岩石学特征(碎屑组分和粒级等).较为优质的储层基本为中-细粒以上石英砂岩(或成分接近石英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