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亚丽  李春艳 《甘肃科技》2005,21(4):155-156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了与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和技术,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养成了健康行为,纠正了不良习惯,消除了危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促进了健康。方法:护理人员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与患者及家属循序渐进地、科学地、有重点地进行交流与沟通。结果:通过6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使18774例患者接受了健康教育。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更多的患者学到了防病保健知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复了健康,病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宣教指导,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所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5-硝基愈创木酚钠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愈创木酚为原料,经乙酰化,硝基化及水解反应合成了5-硝基愈创木酚钠,用氢氧化钠作为乙酰化催化剂,取代了硫酸,降低了反应温度,提高了反应产率,反应中生成的乙酸不必分离,用发烟硫酸直接硝化乙酰化物,总产率高于75%。  相似文献   

3.
王本辉 《遵义科技》2007,35(5):50-52
2005年,我县成功创建了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志着我县计生优质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优质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广大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积极的参与到了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中来,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县在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中开展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汕头科技》2005,(4):9-10
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召开后,市科技局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狠抓学习贯彻,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贯彻,以省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鼓舞了干劲。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育技术的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指出了它具有多样性,快捷性,灵活性,内容广泛性和操作简易性5个特点,分析了国内外网络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网络教育中现代远程教育要注意的4个关系,即教与学,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关系,给出了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就量本利分析法中几个金融经济指标,做了具体的点界运算和分析,测定了盈亏临界点或损益平衡点,解决了成本与产品的关系,确定了产品的产销量,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特别是在边际利润和安全边际模型的建立中,定量地分析了金融成本的量化位置,从而提高了金融管理的预测,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中的系统工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系统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岩土工程的学科系统是由多个学科组成,并且相互交叉和融合,具有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动态性等典型特点,提出了岩土工程的研究方法,即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是岩土工程研究的最好方法。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陡高边坡为例,讨论了岩土工程的学科系统,研究内容,研究步骤,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们开展题为“阅读中国经典,与学生积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情感研究”的师生读经典诵经典活动以来,对教师而言,增强了人文底蕴.树立了高尚的师德,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丰富了教育生活。对学生而言,促进了“精神发育”,培养了优良品德,提高了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把生活引入课堂,改变了原有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他们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改变了机械、粗糙、繁琐的复习与练习方式,拓宽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催生了课堂结构的变化,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对自行设计的公和双层独塔斜拉桥下部结构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模型中对不同构件采用不同的有限单元,同时对不同单元之间的连接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桥墩和承台之间设置的薄壁结构,极大改善了承台与群桩的受力状态,在对桩基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桩基结构应力分布更趋合理,节省了材料,减少了工程量,也进一步了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1.
对螺旋刃周铣铣削力进行了建模,在建模中考虑了切削厚度变化对镜削力影响的指数关系,铣刀偏心对实际切削厚度、切入与切出角、铣削力波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用实测镜削力识别铣刀偏心和钝削力系数的方法。仿真的铣削力与铣削试验实测的铣削力达到非常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2.
丁悦  王西彬  解丽静  杨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31(10):1153-1156,1173
建立了端铣动态铣削力模型和铣削力系数经验模型,进行了38CrSi高强度钢端铣实验,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铣削力系数经验模型系数进行辨识,分析了切削参数及其互交作用对铣削力系数的影响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范围内,铣削力模型和铣削力系数经验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每齿进给量对铣削力系数影响最显著,轴向切削深度次之,切削速度影响最小;切削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3.
面向多轴铣削加工的铣削力预测,提出了基于瞬时铣削力的球头铣刀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首先建立了铣削过程中刀具的瞬时坐标系来准确描述多轴加工中刀具的位置和位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球头铣刀任意位置和位姿的通用铣削力模型,即建立了铣刀刀刃微元的切削弧长,刀刃微元的切削宽度和瞬时未变形切削厚度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铣削力模型推导了基于瞬时铣削力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模型.最后通过铣削力系数辨识实验和铣削力仿真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辨识得到球头铣刀切削刃存在差异的切削力系数,提出结合平均铣削力方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辨识方法.首先,建立球头铣刀的铣削力模型,推导基于平均铣削力且忽略切削刃差异的切削力系数辨识模型.然后,以基于平均铣削力方法辨识得到的切削力系数为初值、最小化铣削力仿真结果和测量结果的偏差平方和为目标,引入修正系数为设计变量,设计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切削力系数修正算法.最后,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相关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切削力系数不仅能准确地预测切削刃存在差异的铣削力峰值,而且具有更好的吻合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钛合金的铣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特性将对零件的最终加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对用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工件的切削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用球头铣刀对Ti-6Al-4V铣削加工的切削力数学模型,并通过编写程序求解得出了瞬时切削力及其变化规律;其次建立了球头铣刀对Ti-6Al-4V铣削加工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获得了铣削过程中铣削区域的应力场、温度场等;最后设计并完成了切削力测试实验,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正交分析.结果表明切削参数对平均铣削力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为:轴向切深、每齿进给量、径向切深和主轴转速.  相似文献   

16.
立铣加工切削力和振动的计算机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进的非线性立铣加工铣削力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基础上,采用变步长数值积分算法(四阶显式Runge-Kutta算法),建立动态铣削加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铣削加工动力学实验,对仿真模型输出的铣削力和铣削振动的时域特性预测精度进行验证,进一步对其频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作为高效低耗的研究平台,可较好地用于立铣加工铣削力与铣削振动的预估及其频域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动态铣削力仿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圆周铣削颤振理论为基础,考虑瞬态切屑厚度及刀具有效前角对动态铣削力的影响,建立一种更准确且更实用的圆周铣削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运用数字仿真技术,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铣削力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对动态铣削力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能够正确反映铣削力与各种切削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刀具的振动状态.  相似文献   

18.
铣削力/扭矩的解析卷积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预报螺旋端铣刀铣削力和扭矩 ,建立了一个铣削解析卷积模型。铣削扭矩是铣削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通过分析单位铣削力和扭矩之间的关系 ,可以获得铣削扭矩的傅里叶级数多项式 ,得到铣削扭矩在频域中的解析卷积表达式。结合铣削力的解析卷积模型 ,建立了 6维铣削解析模型。利用 kistler测力仪进行了一系列铣削实验 ,验证了模型能够对铣削力和扭矩的大小进行较准确地预报 ,从而实现了对铣削加工过程中力和扭矩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非线性铣削力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合考虑再生振动效应和刀具偏心模型对动态铣削加工过程的影响.改进并建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的非线性圆周铣削力数学模型和铣削加工过程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对比铣削动力学实验数据和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球头铣刀多轴铣削加工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首先,将剪切力系数考虑为轴向位置角κ的多项式函数,推导了基于平均铣削力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模型.然后,设计了多组刀具轴线与工件表面夹角不同的槽切铣削实验来实现铣削力系数辨识,以保证通过实验辨识得到的铣削力系数包含了球头铣刀不同姿态切削对铣削力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辨识方法相比于基于瞬时铣削力的辨识方法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辨识精度,适用于球头铣刀多轴铣削加工的铣削力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