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阳离子水溶性表面活性大单体二甲基十六烷基(2-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HAB)与丙烯酰胺通过自由基混合胶束聚合和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疏水单体含量、不同缔合强度的疏水聚合物,在80℃条件下用表观黏度法研究了疏水单体含量(0.05 mol%~0.15 mol%)不同的聚合物溶液的缔合强度和温度对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及流动活化能的影响.当疏水单体含量为0.15 mol%时,临界缔合浓度约为0.15wt%;实验结果表明外加盐(NaCl、CaCl2)对该类型的聚合物具有明显的盐增黏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BC)为共聚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实验发现一定范围内减少引发剂用量、降低反应温度均能提高共聚物分子量,引发剂滴加完毕之后40min时产物黏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选择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两亲性聚合物主体,合成具有两亲性的活性单体二甲基十四烷基环氧丙烷氯化铵(M EQ),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增粘性能和表面活性的羟乙基纤维素(M EQHEC)。系统地对M EQHEC的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增粘性、盐敏性、温敏性、流变性、表面活性等,并采用荧光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对聚合物在溶液中超分子聚集形态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HAPAM).考查了引发温度、单体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含量、疏水单体含量、单体配比以及引发剂浓度对共聚物表观黏度的影响,在聚丙烯酰胺(PAM)大分子主链上引入阴离子基团和疏水基团后,阴离子的电黏效应与疏水基团的疏水缔合作用相互协同,使得共聚物水溶液的黏度明显提高.利用FTIR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用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仪研究证实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行为.采用Brukerfiled流变仪对所合成的疏水缔合共聚物水溶液的流变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紫外引发聚合技术制备了具有疏水特性的三元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并用于典型环境雌激素雌酮(E1)的分离和去除。由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AODBAC)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ADA),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分别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分解性能进行表征。FT-IR和~~1H NMR结果表明聚合物成功合成。通过引入疏水性基团(苯基),TG/DSC分析观察到PADA热稳定性能提高。在最佳条件下(p H=7,絮凝剂用量为4.0 mg/L),用高效絮凝剂PADA-3(阳离子度为40%,特性黏度为6.30 d L·g~(-1))得到最佳E1絮凝性能(E1去除率90.1%,絮凝体积18.3μm,絮凝动力学22.69×10~(-4)s~(-1))。Zeta电位和絮体尺寸分析用于探究E1去除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E1去除过程中,电中和、吸附和架桥效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法使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单体共聚,得到疏水缔合三元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共聚物特性粘数影响,得到较好的聚合条件为:单体浓度35%,氧化还原剂用量为0.017%,反应温度为75℃,m(AM):m(DMDAAC):m(ST)=5:3: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物特性粘度为7.2×102m L/g。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阴离子单体衣康酸、活性单体羟甲基丙烯酰胺、交联单体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和接枝反应制备工艺,制得中等分子量、低粘度的活性两性聚丙烯酰胺(TX-02)。根据国内造纸浆料现状,选用废纸浆料进行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导2 000~2 500μs/cm的条件下,当TX-02干添加量为浆料的0.9%时,其能提高纸张耐破强度21%,提升浆料的滤水性能33%,增强纸张内结合力36%,填料助留率上升了10%。  相似文献   

8.
DMAPMA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酰胺(AM)类聚合物是指丙烯酰胺的均聚物及丙烯酰胺与其它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的统称,聚丙烯酰胺(PAM)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产品,是水溶性聚电解质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本文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作为共聚单体,采用(NH4)2S2O8-NAHSO3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引发AM与DMAPMA共聚合反应,合成分子量较高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9.
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为疏水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化学交联剂,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和聚乙烯醇(PVA)为聚合物基质,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微晶-共价-离子-疏水缔合-氢键多重交联水凝胶。通过改变PDMC、AM和MBAA的量,制备出了结构不同的多重交联水凝胶。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多重交联水凝胶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 73 g PDMC、5 g AM、15 mg MBAA体系制备的多重交联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0. 71 MPa,断裂伸长率为419. 0%。通过吸水性能的测试,表明所制备的多重交联水凝胶吸水性均较好,其中8. 75 g AM、15 mg MBAA体系制备的水凝胶的吸水率最高,为1612. 0%。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由氧化还原体系、偶氮化合物和辅助引发剂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引发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氯化铵(DMC)反应。利用该技术生产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最高可达800万,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可在1-50%范围内任意调控。  相似文献   

11.
荧光法检测辛硫磷残留量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pH为6.0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水溶性荧光素(SF)与一定浓度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反应,使其荧光强度剧增,当在SF-CTMAB中加入辛硫磷(phoxim)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与辛硫磷的加入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辛硫磷残留量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32~0.72 mg.L-1,检出限为0.026 mg.L-1,已用于大米和土壤中辛硫磷残留量的检测,回收率在97.5%~10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3%~2.2%,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纳米CuO在水介质中分散性能,以纳米材料常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磁力搅拌和超声振荡与添加分散剂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CuO悬浮液,研究了磁力搅拌和超声振荡以及分散剂型与剂量对纳米CuO悬浮液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力搅拌和超声振荡对于纳米CuO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明显提高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而添加一定剂量的分散剂对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磁力搅拌30 min和超声振荡60 min与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0.2%的纳米CuO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SDS-CTAB-H2O-NaBr双水相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实验测定并绘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水-NaBr系统的双水相区和偏光区,探索了NaBr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和CTAB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有两个双水相区和偏光区的位置,盐浓度愈大,双水相区和偏光区愈向相图两侧移动,当NaBr浓度高于0.2mol/L时,双水相区与偏光区发生偏离,部分双水相区上相偏光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机模板剂去除法制备介孔La-Co-Ce-O系复合氧化物,研究溶液体系的pH值及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对晶态和孔径结构影响;对制备的样品采用XRD测试和N2吸脱附方法表征其晶态结构和孔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介孔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高达160m2/g)和均匀的孔径;当pH值和CTAB浓度变化时,实现介孔La-Co-Ce-O系复合氧化物的孔径在3.0~21.0nm之间可调;制备条件的变化对介孔氧化物样品的晶态结构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用反胶束体系固定化醇脱氢酶(ADH)的研究.在此体系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辛烷和己醇作为溶剂及助溶剂.考察了ADH固定化的影响因素,确立了最佳固定化条件:含水量w0即cH2O/cCTAB为13,酶液pH值为7.8,CATB浓度为0.35 mol/L,己醇浓度为13%.  相似文献   

16.
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双水相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实验测定并绘制了正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双水相相图,考察了温度和外加盐溴化钠对双水相区域的影响,并用电镜观察了双水相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SDS或CTAB过量的两个区域形成双水相,属于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类型,温度升高导致双水相区域扩大,溴化钠的加大使双水相区域扩大并向混合比增大的方向移动,加入溴化钠后,对CTAB过量区双水相的平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分相速度。  相似文献   

17.
膨化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膨化食品中的铝含量,利用三价铝离子在乙二胺-盐酸缓冲溶液中与铬天青-S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反应生成绿色三元络合物在610 nm处测其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其含量.结果发现:样品中87.5%符合标准,品牌膨化食品铝含量较低,不合格产品为散装的膨化食品.  相似文献   

18.
通过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A与CTAB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异常的粘度行为,显示出一定的电粘效应,并导致其混合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未观察到PVA的加入对CTAB溶液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水溶液中,铁(Ⅲ)与四丁基溴化铵和硫氰酸钾能够生成不溶于水的[Fe(SCN)6][TBAB]3三元缔合物.当加入硫酸铵后,该三元缔合物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通过浮选,Fe(Ⅲ)可以与V(Ⅴ),Ir(Ⅳ),Pt(Ⅳ)和Ru(Ⅲ)定量分离.当溶液中四丁基溴化铵和硫氰酸钾的浓度分别为0.8 mmol/L和7.0 mmol/L时,Fe(Ⅲ)的浮选率达到98.2%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氧化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实验结果表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催化合成环己酮,可提高环己酮的产率,具有所用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需用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