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缕梅族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缕梅亚科15属植物的细胞核核糖体DNAITS区(含5.8S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初步探讨金缕梅族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金缕梅族呈复系演化特征,Ju桠亚族Ju木属和四药门花属是关系密切姐妹群,与蜡瓣花系统关系较近,三者共同构成金缕梅亚科最基部的分支;马岛金缕梅亚族的Noahdendron和毛枝花属是秀柱花族的姐妹群;金缕梅亚族金缕梅属与弗特族亲缘关系较密切,有可能可以合并成一个  相似文献   

2.
测定和分析了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壳菜果亚科等各亚科代表属的核糖体DNAITS区和58S编码区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壳菜果亚科(Mytilarioideae)植物形成1个单系类群[含壳菜果属(Mytilaria)和山桐材属(Chunia)],支持壳菜果亚科作为1个独立的亚科.本研究所得到的ITS数据表明马蹄荷亚科(Exbucklandioideae)与红花荷亚科(Rhodoleioideae),金缕梅亚科(Hamamelidioideae)与双花木亚科(Disanthoideae)分别为姐妹群关系(其自展数据支持率各为95%和58%).分子系统树还表明,测得的所有金缕梅科植物形成一单系类群(其自展数据支持率为99%),枫香亚科(Liquidambaroideae)为该科最基础的1个分支.这结果与1997年所得到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测定和分析了金缕科壳菜果亚科等各亚科代表属的核糖体DNAITS区和5.82S编码区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壳菜果亚科(Mytilarilideae)植物形成1个单系类群「含壳菜果属(Mytilaria)和山桐材属9Chunia)」,支持壳菜果亚科作为1个独立的亚科。本研究所得到的ITS数据表明马蹄荷亚科(Exbucklandioideae)与红花荷亚科(Rhodoleioidea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缕梅科12属植物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常规的木材解剖学方法,对我国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5个亚科12属14种植物,进行了木材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科中最原始的是金缕梅亚科(Hamamelidaceae)的榴木属;最进化的是同亚科的蚊母树属和水丝梨属。这说明金缕梅亚科内部各属之间的进化程度并不一致。其它4个亚科中的7个属,进化程度处于榴木属和蚊母树属、水丝梨属之间。壳菜果和枫香树这两个亚科内,各自的属间进化程度较为一致。马蹄荷亚科与红花荷亚科均各只有一个属,它们的进化程度相对于金缕梅亚科的3个属来说,较为居中,且彼此也很相近。总的来说,除了金缕梅亚科内部各属进化程度差异较大以外,剩下的4个亚科进化程度都较为接近。在同一亚科内,属间木材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但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姜族是姜科中最大的族,包括25个属,与舞花姜族共同组成姜亚科.本研究应用ITS,matK片段,通过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Bayesian推断(Bayesian Inference)、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对获得的序列进行联合矩阵分析,构建基因树,对姜族与舞花姜族之间的关系及族内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系统树的拓扑结构显示:①姜亚科为单系类群.②Distichochlamys与Scaphochlamys、象牙参属与距药姜属、直唇姜属与喙花姜属是姐妹类群.③姜花属、象牙参属、山奈属、姜属是单系类群.④姜黄属与Paracautleya,Smitha-tris,Hitchenia形成并系类群.⑤凹唇姜属与拟姜黄属成并系类群.ITS和matK片段对姜族内部深分支系统关系的解决力尚有不足,建议今后寻找新的分子标记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变异与鳅Tuo亚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鳅Tuo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Dan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Tuo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Tuo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Ju和细鲁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Tuo亚科应归属于Ju亚科(Gobioniae)。研究结果支持鳅Tuo亚科分为异镖鳅Tuo属(Xenophysogobio)和鳅Tuo属(Gobiobtia)。  相似文献   

7.
对鳅鮀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鮀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鮀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鮀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鮀和细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鮀亚科应归属于鮀亚科(Gobioninae).研究结果支持鳅鮀亚科分为异鳔鳅鮀属(Xenophysogobio)和鳅鮀属(Gobiobtia).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变异与鳅鮀亚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鳅鮀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鮀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鮀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鮀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鮀和细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鮀亚科应归属于鮀亚科(Gobioninae).研究结果支持鳅鮀亚科分为异鳔鳅鮀属(Xenophysogobio)和鳅鮀属(Gobiobtia).  相似文献   

9.
摇蚊科隶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现行分为11亚科.本文整理了常用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在摇蚊科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摇蚊科中的9亚科(不含智利摇蚊亚科和乌桑巴摇蚊亚科),除前寡角摇蚊亚科外,其余均为单系;直突摇蚊亚科与摇蚊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寡脉摇蚊亚科与长足摇蚊亚科为姊妹群.在摇蚊亚科中,摇蚊族(Chironomini)、长跗摇蚊族(Tanytarsini)都是单系群.常用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在摇蚊科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18SrDNA和28SrDNA适合研究从界到科所有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于部分类群可以进行属间分析;CAD基因能较好地解决从亚科到属之间各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ITS和EF-1α可以解决种或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COⅠ和COⅡ适合研究属、种及种以下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但不能很好地解决较高的阶元如族间、亚科以及科的系统发育关系;16SrDNA适用于种、属阶元水平的系统学研究,但不适用于种内;Cytb适合研究种内到种间甚至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0.
16SrRNA基因序列变异和中国野鲮亚科鱼类单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鲤科中的鲃系是一个单系类群,由鲃亚科、鲤亚科、裂腹鱼亚科和野鲮亚科组成,但它们各自的单系性及相互关系还没有系统发育证据.采用PCR方法获得了27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8种野鲮亚科鱼类,代表了中国野鲮亚科13个属.应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法分别构建其分支系统图.结果表明,野鲮亚科鱼类形成了一个单系类群,并且包括两个主要分支类群:其中一支包含鲮属、缨鱼属和墨头鱼属;另一个支系包括野鲮属、拟缨鱼属、异华鲮属、卷口鱼属、唇鲮鱼属、泉水鱼属、直口鲮属、盘鮈属、纹唇鱼属和华鲮属.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传统分类学中使用的一些形态特征,如口唇及其相关结构等,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并不完全与其系统发育进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天南星科植物族属分类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南星科属单子叶植物,有块状或延长的根状茎,花小常有臭气,肉穗花序包在佛焰苞内。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些种可为药用、食用和观赏植物。本科可分18个族:1.菖蒲族;2.奥昂蒂族;3.叶佛焰族;4.安祖瑞族;5.龙草族;6.刺芋族;7.石柑子族;8.水芋族;9.蓬莱蕉族;10.柱衣族;11.瑞查德族;12.代芬巴加族;13.芋族;14.喜林芋族;15.佛焰苞果族;16.大薸族;17.排同草族;18.欧南星族。全球计有115属2100种;我国35属206种,南北各省皆有分布,有些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2.
黄威廉 《贵州科学》2012,30(3):1-10
棕榈科属单子叶植物,外形美观多高大挺直,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亚热带有之,为极佳之重要观赏经济植物。该科可分为8个族:1.顶榈族;2.树头棕族;3.鳞果桐族;4.黄藤族;5.槟梆族;6.椰子族;7.海枣族;8.象牙榈族。全球计有222属2500种;我国22属72种。  相似文献   

13.
石蒜科属单子叶植物,多年生草本,具球茎,根状茎。花通常艳丽,为重要的观赏经济植物。该科可分为13个族:1.百子莲族;2.葱蒜族;3.吉里斯族;4.盔花族;5.石蒜族;6.文珠兰族;7.葱莲族;8.网球花族;9.伊克修莲族;10.油茄律族;11.油斯德夫族;12.骑士莲族;13.水仙族。全球计有85属1200种,主产温带、瑗温带地区,热带较少。我国14属140种,广布南北各省。  相似文献   

14.
部落是藏族社会的根基,史诗中岭部落从单一的血亲联盟逐渐发展成以联姻、战争为前提的部落联盟,统一了青藏高原。它艺术地再现了古代藏族社会从氏族、部族、部落到部落联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Leeuwenberg(1980)创立的马钱科(Loganiaceae)分类系统,包括10族29属约500种,采用表征分析和分支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广义的马钱科需要 调整,把Buddlejeae独立为一个科,即狭义Loganiaceae包括Polyprenum,Spigelia,Mitreola,Mitrasacme,Geniostoma,Labordia,Logania,Strychnos  相似文献   

16.
措吉 《西藏大学学报》2011,(1):127-132,139
青海省果洛甘德县有一个格萨尔艺人辈出的德尔文部落,他们自称是格萨尔王的后裔,且认为格萨尔王是莲花生大师的转世、佛教三怙主的代表。因此,整个部落信仰格萨尔王。每年藏历六月去神山煨桑烟祭是部落生活的重中之重,他们通过公共煨桑仪式供养佛、菩萨、格萨尔王、护法神、战神、地方神和土地神等,祈祷佛法兴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们幸福等。文章在实地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就德尔文部落的基本情况、祖先传说、煨桑仪式的原由、时间、参加人员、祭祀地点和神灵系统、煨桑仪式过程以及仪式完毕后的各项娱乐活动做了民俗志的描述,认为这种集体煨桑仪式是承载了德尔文部落神圣信仰的宗教行为,部落的历史记忆则通过赛马、射箭、说唱《格萨尔》等活动得以传承,这一集体仪式也加强了部落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挑取地衣体髓层菌丝法对浙江省清凉峰的地衣内生菌进行分离培养。基于ITS序列和28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选取的55株内生菌都属于子囊菌门且具高度的物种多样性。用滤纸片法检测该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真菌活性,发现其中有8株具抗菌活性,占所测菌株的14.55%,抑菌圈的直径最大达到3 cm。研究表明地衣内生菌可产生丰富的具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作为对多种病原物具有抑菌活性物质筛选的资源,是抑菌活性物质潜在的、丰富的资源库。  相似文献   

18.
青海阿柔部落由于环境、历史的原因直至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部落制结构,血缘关系浓厚。阿柔部落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和发展演变,由最初的氏族部落发展为后来青海地区著名的大部落,由最初结构简单、分布地域狭小的部落经历了历史上不同王朝的更替以及几次大规模的迁徙而形成如今的分布状态,部落的组织形式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