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二蕊荷莲豆中的一个新环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石竹科植物二蕊荷莲豆 (DrymariadiandraBl.)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环九肽 ,其结构经波谱鉴定为环 ( -脯 -脯 -苯丙 -苯丙 -缬 -异亮 -丙 -苯丙 -亮 - ) .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内源真菌2524号的肽类成分(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采自香港的红树林内源真菌 (No 2 5 2 4)能产生丰富的肽类代谢产物 ,从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 5个环二肽 :环 (酪_亮 )二肽 ,环 (苯丙_丙 )二肽 ,环 (丙_缬 )二肽 ,环 (脯_甘 )二肽和 5_异丁基_2 ,4_二酮咪唑烷。它们的结构通过IR ,FABMS ,NMR以及 2DNMR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3.
以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7种新的N-杂环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酰胺类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确证,7种新化合物的产率较高,为43%~72%.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珊瑚内生细菌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1D NMR和MS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依次为:环(羟脯-苯丙)二肽(1)、环(脯-酪)二肽(2)、环(苯丙-甘)二肽(3)、环(苯丙-丙)二肽(4)、环(丙-酪)二肽(5)、环(亮-甘)二肽(6)、环(甘-缬)二肽(7)、环(丙-缬)二肽(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细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南海马尾藻Sargassum sp.内生真菌No.ZZF36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5-hydroxymellein(1)、甘露醇(2)、对羟基苯甲酸(3)、环(缬-丙)二肽(4)、胸腺嘧啶(5)、尿嘧啶(6)、丁二酸(7)。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马尾藻内生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对南海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novaecaesareae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经多种柱色谱技术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4-羟基-L-脯-D-苯丙)二肽(1)、环(4-羟基-L-脯-L-苯丙)二肽(2)、环(4-羟基-L-脯-D-脯)二肽(3)、环(4-羟基-L-脯-L-亮)二肽(4)、环(L-脯-L苯丙)二肽(5)、环(L-亮-L-脯)二肽(6)、环(D-脯-L-亮)二肽(7)、环(8-羟基-L-脯-D-异亮)二肽(8)、N-(4-氧代戊基)-乙酰胺(9)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化合物1-9为叶立德类化合物,且1、3和7含有自然界中不常见的D构型氨基酸。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Streptomyces novaecaesareae中分离得。  相似文献   

7.
以环丙烷及2,2-二甲基环丙烷类化舍物甲酸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8个新的(呋喃、吡喃)糖基环丙烷甲酸及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酯类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确证,合成产率为38.7%~58.2%.  相似文献   

8.
以对烟草花叶病毒 TMV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 1, 7-二 (取代苯基 )二乙撑三胺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 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 (2)的活性最高,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百分率达到 55% .  相似文献   

9.
从银鹊树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的液体发酵液中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液相色谱制备得到3个聚酮类化合物Peniodionoxanthone(1),(R)-coniochaetone B(2),5-methoxyl-(R)-coniochaetone B(3).化合物1-3的结构通过NMR和MS等手段确定,其中Peniodionoxanthone(1)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3是首次从自然界发现的天然产物.此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归为聚酮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在各种生物活性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中药材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茎中分离得到4个齐敦果烷型三萜成分(1,2,3,4),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经过波谱学分析确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E,23E)-3-caffeoyl-23-coumaroylhederagenin(1)和(3E,23E)-dicoumaroylhederagenin(2)。根据所测的数据和文献报道的NMR数据比较,得已知化合物分别确定为(23E)-coumaroylhederagenin(3)和(23Z)-coumaroylhederagenin(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八角枫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以已知晶体结构的Pseudomonas mesoacidophila MX-45菌株海藻酮糖合成酶(MutB)的晶体结构为模板,在SWISS-MODEL模建立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海藻糖合成酶的立体结构,并对初始结构作能量优化,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选择TreS-glu保守区内的氨基酸R245、D247、E289、F244和保守区外的氨基酸A288进行定点突变,并对突变酶F244C、F244L、F244W、F244Y、A288G、R245X、E289X、D247N、D247E进行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比较突变子对酶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245、E289突变为其它的19个氨基酸后酶活力全部丧失,D247E和D247N也丧失酶活,F244C、F244L、F244W、F244Y和A288G的比活力分别降低到TreS-glu的38%、24%、62%、64%和35%,A288突变成T288后没有酶活。与TreS-glu相比,F244C、F244W、A288G的Km值基本不变,F244L、F244Y对底物麦芽糖的亲和力降低,F244Y的最适反应温度和TreS-glu相同,均为27℃,而F244C、F244L、F244W和A288G的最适温度提高到32℃。与TreS-glu相比,突变酶的最适反应pH值均有所下降,其中F244C、F244Y和A288G的为7.5,比TreS-glu的8.0均下降了约0.5个单位,而F244L和F244W的为6.5,比TreS-glu的8.0均下降了近1.5个单位。与TreS-glu相比,突变酶的热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F244Y、F244W和A288G的Tm值比TreS-glu的提高约1℃,F244L提高约2℃,F244C提高了近4℃。  相似文献   

12.
两株红树内生真菌共培养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的共培养,从该培养液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到环(L-苯丙-L-脯)二肽(1),环(D-脯-L-苯丙)二肽(2),环(L-苯丙-反-4-羟基-L-脯)二肽(3),环(顺-4-羟基-D-脯-L-苯丙)二肽(4),环(L-脯-L-酪)二肽(5),环(D-脯-L-酪)二肽(6),环(D-脯-D-色)二肽(7),木糖醇(8),腺苷(9),尿苷(10),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真菌中分离到,化合物2,6,7,8为首次从海洋真菌里获得。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MS、NMR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手段确定其结构依次为:环(色-丙)二肽(1)、环(甘-酪)二肽(2)、环(丙-酪)二肽(3)、环(缬-酪)二肽(4)、环(甘-苯丙)二肽(5)、环(甘-脯)二肽(6)、环(丙-缬)二肽(7)、环(甘-丙)二肽(8)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且均首次从南海珊瑚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对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海海洋细菌110的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海海洋细菌110的代谢产物的研究黄钟奇周世宁吴雄宇姜广策林永成(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环二肽,结构分类号O624.421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迄今从海洋微生物中已分离到大量有意义的各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15.
从圆果甘草干燥根茎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与已知品对照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六烷酸、7,4’-二羟基黄酮、异甘草素、4-羟基-2,4’-二甲氧基查耳酮、甘草甙和蔗糖。  相似文献   

16.
对放线菌YIM48789的发酵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鉴定为1-O-乙酰基-甘露醇(1)、环(脯-丝)(2)、尿嘧啶核苷(3)、2’-脱氧尿嘧啶核苷(4)、腺嘌呤核苷(5)、胡萝卜甙(6).化合物1首次从天然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均首次从该放线菌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将E型莰烯醛与盐酸羟胺在碳酸钠作用下反应合成了E型莰烯醛肟,将E型莰烯醛肟用乙酸酐脱水得到E型莰烯腈,产品得率和纯化均在90%以上.产物结构均经MS和NMR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E型莰烯醛肟和莰烯腈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进行了抑制活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药液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E型莰烯醛肟对油茶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A)、玉米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B)、梨链格孢菌(Alternariakikuchiana,C)、辣椒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D)、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E)、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F)、毛竹枯梢病菌(Ceratosphaeriaphyllostachydis,G)、猕猴桃果实拟茎点霉(Botryisphariadothide,H)、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gloeosporioides,K)的抑制率均达100%; E型莰烯腈对所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高于98.5%,多数为100%.当药液质量浓度为250 mg?L-1时,E型莰烯醛肟对A、B、E、F、G、H、K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仍达95%以上.抑制效果超过甚至远超过百菌清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海洋来源普通青霉菌Penicillium commune 366606的化学成分.人工海水发酵,发酵产物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后得浸膏,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NMR、MS)和结合文献数据等对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从海洋真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melithasterol B(1)、chrysophanol(2)、2’,3’-dihydrosorbicllin(3)、2-pyruvoybenzamide(4)、2-aceylquinazolin-4(3H)-one(5)、fenestins A(6)、cyclo(D-Pro-D-Leu)(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普通青霉菌(Penicillium commune 366606)中分离得到,并报道了化合物4~7对5株癌细胞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534号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534号分离到8个化合物,其中的6个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分析波谱数据鉴定出来,其中环(苯丙-苯丙)二肽是首次从海洋真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三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根茎的化学成分.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RP-8和RP-18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三七根茎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三七皂苷T5(Notoginsenoside T5,Ⅰ),人参皂苷F1(Gin senoside F1,Ⅱ),人参皂苷F2(Ginsenoside F2,Ⅲ),三七皂苷E(Notoginsenoside E,Ⅳ),人参皂苷Ⅱ(GinsenosideⅡ,Ⅴ).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Ⅰ~Ⅳ为首次从该植物根茎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