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跑道机场着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多跑道机场不同利用率下几种着陆方案基础上,通过比较模拟数据并依据M/D/n队列瞬态模型计算出多跑道机场的飞机平均空中滞留时间。结果表明:随着飞机进场密度的增加,应按照飞机重量等级的不同安排着陆次序,最佳的着陆方案为首先安排中型飞机降落,然后安排大型机和小型机分别在不同的跑道降落。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0,(23):12-12
负责调查印度5月特大坠机事件的小组11月17日宣布,印度航空公司飞行员格卢希察在飞机着陆前打盹超过半个小时、被唤醒后也不清醒,造成飞机下降时与跑道接触角度错误,最终导致飞机冲出跑道坠毁。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辅助风量计算蔡良才,邓学钧(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南京210018)风对飞机起飞着陆有影响,尤其是对飞机着陆安全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有较大侧风时,飞机着陆会随侧风方向而偏移,不易对准跑道着地。(2)在有较大顺风时,飞机起...  相似文献   

4.
跑道容量是航空运输的瓶颈,尾流间隔、进近速度、公共进近航段、机型比率构成跑道容量的关键参数。考虑到实际管制程序实施的可行性,将飞机跑道脱离时间作为跑道着陆容量研究的关键参数。分别对飞机实际间隔和对跑道占用时间进行正态分布分析,根据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下,加上缓冲余度,对雷达管制下单跑道着陆容量模型进行调整完善。  相似文献   

5.
备用跑道净空要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备用跑道用途及其净空规定出发,指出现行备用跑道净空规定存在的问题,提出备用跑道净空区的组成和要求,并应用飞机起落航线理论,对应急起飞着陆及应急起飞备用跑道净空规格的来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军用飞机着陆过程所需的跑道长度,提出基于安全性的跑道长度安全系数计算方法。主要分析飞机在着陆过程中,受到着陆质量以及风速、气压气温、道面摩擦、纵坡等环境因素的复合影响,用蒙特卡罗法数值模拟满足着陆安全性的跑道长度值L′l,安全系数C为L′l与基准着陆滑跑距离Sl0的比值。结果表明:在同一安全性下,跑道长度的安全系数随着飞机的着陆质量增加而减小;飞机对着陆安全性要求越高则安全系数的值就越大,但是安全系数存在边际值。以某军用机型为例,设定机场的环境因素,数值模拟着陆所需的跑道长度值符合实际要求。若该机型以最大质量进行着陆,当满足安全性为99.99%时,在道面干燥的条件下安全系数为1.40,在道面潮湿的条件下安全系数为1.98。安全系数的最大边际值分别为1.43和2.02。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分析任意动力外荷载作用下超大型浮体瞬态弹性响应的时域有限元方法,并通过已有的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对浮式跑道在飞机着陆期间的瞬态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其中,飞机在着陆期间产生的外力、飞机的位置以及速度时间历程均采用波音747-400大型喷气式客机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飞机着陆早期其滑行速度超过跑道弹性变形波速,而随着飞机减速直至完全停止后,弹性变形波才超过飞机并与停止的飞机碰撞而使部分弹性波被反射.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现代航空器的发展,更加合理地设计机场跑道平面尺寸,对跑道宽度设计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依据飞机着陆过程侧向偏移量的计算公式,将可靠性理论引入到跑道宽度的设计中,弥补了以往仅依靠飞行要求和经验来确定跑道宽度的不足。对某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和飞机着陆轮迹横向分布规律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跑道侧风去除部分静风后服从极值I 分布,着陆轮迹服从正态分布。基于蒙特卡洛法,通过matlab 软件分别计算不同失效概率所需的跑道宽度,并对现有跑道宽度进行了可靠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跑道宽度对空气相对密度变化不敏感,现有跑道宽度的理论失效概率与实际失效概率比较接近,具有较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原机场飞机减载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气候环境特殊,空气稀薄,飞机在高原机场运行时,起降性能受气温气压影响显著,飞机载重受到限制.基于高原机场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分析,提出飞机减载的判定准则和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轮胎速度、跑道长度、刹车能量和道面承载能力等因素对飞机起降质量的限制.根据运动学理论分析起飞离地、着陆接地平衡状态,得到离地速度与起飞质量、接地速度与着陆质量的关系,计算轮胎速度限制的最大起飞着陆质量;分析高原机场跑道长度计算理论,利用解析积分法计算跑道长度限制的飞机最大起飞着陆质量;将刹车能量对飞机起飞着陆质量的限制转化为决断速度对飞机起飞着陆质量的限制,通过决断速度计算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采用ACN-PCN(aircraft classification number-pavement classification number)评价法,确定飞机的最大起飞着陆质量.以某高原机场为例计算某型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和最大着陆质量,给出了具体的减载方案.研究表明,对于正常起飞和正常着陆,轮胎速度对最大起飞质量和最大着陆质量影响最敏感;对于一发失效,刹车能量对最大起飞质量影响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机载相机获取的跑道图像进行处理,估计飞机姿态和位置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飞机的飞行过程进行控制.在估计过程中,仅利用跑道照明的透视图像,通过Hough变换提取三条跑道线,然后对该图形状和位置特征进行分析,借助计算机视觉的知识来估计飞机的姿态及位置.控制调整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使各阶段平滑衔接,最终使得飞机准确着陆.试验证实上述方法计算简单,避免了传统反求飞行状态参数方法的繁琐过程,而且该调整方法也行之有效,适于对飞机着陆进行实时导航.  相似文献   

11.
基于蜂窝的定位与基于卫星的定位都是当今无线定位的研究热点。在分析了独立采用基站TDOA定位和同步卫星TDOA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基础之上,提出了蜂窝网无线定位辅以同步卫星TDOA的定位方法,给出了各自的TDOA定位的算法,并分别对TDOA定位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表明这种定位方法弥补了独立的蜂窝网无线定位和同步卫星定位系统的不足,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定位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定位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基于3个地面控制点的目标图像解析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地球模型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特点,在地心直角坐标系下求解目标的位置,用解析算法实现对目标的定时定位,并采用GPS定位数据对北京地区7个点进行了目标定位测量,给出了各点的误差分析.算法不依赖卫星平台和雷达参数,可用于未校正的星载SAR图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因定位的意义与基本操作,分析了基因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定位克隆研究取得的若干重大突破以及我国在基因定位研究领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蜂窝的定位与基于卫星的定位都是当今无线定位的研究热点。在分析了独立采用基站TDOA定位和同步卫星TDOA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基础之上,提出了蜂窝网无线定位辅以同步卫星TDOA的定位方法,给出了各自的TDOA定位的算法,并分别对TDOA定位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表明这种定位方法弥补了独立的蜂窝网无线定位和同步卫星定位系统的不足,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定位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蜂窝系统中无线定位系统的选择,包括基于移动台的定位系统、基于网络的定位系统以及混合定位系统.分析了几类常用的无线定位方法的确定以及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分别阐述了GSM和CDMA两种蜂窝系统中无线定位的应用特点,最后还介绍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水田作业机械的精确定位,在惯性传感器定位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系统.该系统以激光、陀螺仪与编码盘等传感器模块为硬件基础,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50 m×50 m的测试范围内,静态定位误差小于10 cm,系统定位可靠,精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P2P的分布对象定位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P2P(peer to peer)架构的分布对象定位模型,该模型继承了P2P网络本身强大的可扩展性及容错特性,它将分布对象定位信息完全散布在整个系统中,克服了传统对象定位机制的目录服务器节点瓶颈缺点.其次提出了基于P2P的对象定位信息的发布、查询以及维护算法,并对算法的合理性作出了详细的分析;为了缓解由于系统定位信息本身的不均衡性所导致的瓶颈节点的负载,引入了扩散算法;replica算法则使得系统有足够的容错能力.然后设计了该模型在CORBA中实现对象定位的应用框架.最后对该定位机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三角形内定位误差,首先对三角形定位进行建模;其次在对该模型分析证明的基础上得出三角形内最小定位误差出现的条件;最后基于该条件抽象出了三角形内定位误差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该规律的正确性.得出的结论均来自于推导计算,为定位算法研究提供了有力理论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非理想情况下虹膜图像定位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虹膜定位算法.该算法先使用基于极坐标特征的改进模糊C-均值算法对虹膜外圆半径进行粗定位,再采用圆周差分法对外圆参数进行准确计算.该算法通过使用极坐标作为聚类特征及放宽模糊聚类的聚类条件,提高了虹膜定位算法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非理想情况下虹膜图像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立体视觉的DR图像定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基于立体视觉的射线数字图像的实时定位技术,该技术较之胶片法有更高的检测效率,讨论射线数字图像定位中的关键技术,并重点研究了基于旋转视差法的缺陷深度定位技术,该技术比平移法具有更多的优势;详细分析了旋转视差法深度定位中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校正的方法.本文技术可以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