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避免传统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单点失效和路由瓶颈问题,将P2P资源定位模型引入其底层路由过程,以一种基于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技术的结构化P2P路由模型Chord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存储原型系统SPIS-DSS.SPIS-DSS采用Chord的一种实现JavaChord,把网络中的所有节点组织成环形拓扑,并通过幂次逼近的资源定位机制分发和回收文件,能运行在任何具有Java虚拟机的平台上,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健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了一次博弈模型和流速均衡解析解的基础上,对基于无限重复博弈模型的流速与拥塞控制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复和无限重复流速与拥塞控制博弈模型,论证了重复博弈NEP的存在性和最优性,讨论了重复博弈中贴现因子的意义;通过2个无限重复流速控制博弈的实例(2个端系统和N个端系统),介绍了在非合作的流速与拥塞控制中规范(约束)端系统的行为方法,以维护和实现整个流速与拥塞控制系统效用的最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分布式结构的原理特点,在剖析GYC-500联网方案的基础上,从原理上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方案,使其更符合开放式,分布式的要求,改进后的安全监测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可扩充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 面向服务的P2P网络体系结构框 架模型ISPNA,同时结合P2P网络 松耦合、自组织、可缩放等特点, 对P2P网络技术中增强其可用性需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从P2P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角度出发, 将增强P2P网络可用性所需要考虑的 多方面因素放置在P2P网络的不同 层次予以解决,有利于从宏观上 把握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延长网络生命期,网络的拓扑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支撑 基础。针对传统拓扑控制方案所获拓扑的连通冗余度高或结构健壮性低等弊端,将问题转化 为多判据最小生成树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拓扑控制方案。仿真实验结果 表明,该方案可获得具有网络整体功耗低、结构健壮性高和节点间通信干扰小等特点的拓扑 结构,因而能够有效地延长传感器网络生命期。  相似文献   
6.
基于P2P的分布对象定位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P2P(peer to peer)架构的分布对象定位模型,该模型继承了P2P网络本身强大的可扩展性及容错特性,它将分布对象定位信息完全散布在整个系统中,克服了传统对象定位机制的目录服务器节点瓶颈缺点.其次提出了基于P2P的对象定位信息的发布、查询以及维护算法,并对算法的合理性作出了详细的分析;为了缓解由于系统定位信息本身的不均衡性所导致的瓶颈节点的负载,引入了扩散算法;replica算法则使得系统有足够的容错能力.然后设计了该模型在CORBA中实现对象定位的应用框架.最后对该定位机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多层移动IPv6的动态管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层移动IPv6结构中存在移动锚点潜在负载压力大及通信开销高的弊端.为了改善移动管理的性能,借鉴了多种现有的移动IPv6管理方案,针对多层移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和驻留时间预测,融合3种层次移动管理策略的多层移动IPv6的动态管理方案.该方案从MAP负载和整体开销2方面综合权衡利弊,依据预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转交地址和移动锚点.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缓解、均衡MAP的负载压力,降低整体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8.
在面向服务的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INSA参考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的网络服务体系结构描述语言INSADL.详细介绍了实体构件、交互连接件、端口、角色及网络体系结构配置等主要建模元素的语法定义,并基于INSADL提出了以网络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络系统开发思想,为面向服务的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形式化建模、描述和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了交通建筑在目前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指出在我国现阶段中交通建筑的发展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围绕交通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城市与建筑发展的趋势性问题,如交通建筑将大量建设、交通建筑的综合化与大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大城市交通立体化和城市立体化的趋势等。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停车问题将日益突出。中国各城市的交通模式与交通建筑模式将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