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学评论界对《简·爱》的阐释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时期为新文化运动到四十年代末;第二个时期为建国后至"文革"结束.两个阶段的阐释均随中国历史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可以说,对这一作品的文学批评深受时局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炼锑技术发展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7年至1918年,为炼锑技术引进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从日本引进生锑冶炼技术,后阶段从欧洲引进一套制炼锑氧和纯锑技术;第二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9年,为炼锑技术改进时期,经历对制炼锑氧与纯锑技术模仿和政府对锑业实行统制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分类管理为主、临时机构牵头的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时期,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期,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完善与反思时期,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期。回顾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果,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提出了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炼锑技术发展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7年至1918年,为炼锑技术引进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从日本引进生锑冶炼技术,后阶段从欧洲引进一套制炼锑氧和纯锑技术;第二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9年,为炼锑技术改进时期,经历对制炼锑氧与纯锑技术模仿和政府对锑业实行统制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选》所选边塞诗体现出魏晋刘宋一段历史时期边塞诗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变化可从两个方面阐释:诗人主体由不具备边塞意识转向具备边塞意识;诗歌从建安军事诗衍变为刘宋边塞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美术作品为依据,论述了西藏当代美术的发展历史,将这段历史分为启蒙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三个阶段,总结了每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成就,论述了每个历史阶段的创作特点,勾勒出了西藏当代美术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空间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山西省历史时期(730BC-2000AD)以来雪灾的等级、发生时间(阶段、季节变化和周期等)和空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以来山西省共发生雪灾208次,平均13.125 a发生一次。其中,将雪灾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16.83%、72.60%和10.58%;小波分析显示,雪灾存在5 a、23 a的周期变化,23 a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历史时期以来山西省雪灾呈波动上升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经历了频次较少-快速增加两个阶段;4月和冬季发生频次最高,分别占总数的15.76%和34.47%。雪灾发生频次空间差异大,南部发生的最多。初步确定,历史时期以来山西省雪灾的发生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明清时期雪灾发生频次最高;现代为雪灾发生的频发期,寒冷气候需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人本思想的演进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为时代的缩影,各代史书的编撰中必然渗透了当时人本思想的流变,暗含撰史者对当世的理解与阐释。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划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标准应当是中日民族矛盾是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由其所引起的抗日战争时期特定历史阶段的内涵与特征。以此为标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开端标志应是1941年12月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10.
近300年来岱海流域气候干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岱海60cm柱状岩芯的磁化率、孢粉、粒度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对历史时期岱海气候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记录进行探讨,岱海湖泊沉积记录近300年来的气候干湿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与历史记载有较好的一致性;频率磁化率高值段对应气候偏湿阶段,低值对应气候偏干阶段,人类活动特别是人口增加和土地开垦,加剧流域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沉积物中细颗粒组分增加,频率磁化率升高;孢粉Ulmus的变化受流域人口增加的影响。频率磁化率和孢粉是反映岱海历史时期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明了郧阳抚治历史阶段划分的理由与相关事件:总体可分为暂设阶段和定设阶段两部分;而按照郧阳抚治面对的主要任务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时期:郧阳抚治暂设阶段与“第一次治乱时期”;郧阳抚治定设阶段之“第二次治乱时期”;郧阳抚治定设阶段之“和平发展时期”;郧阳抚治定设阶段之“第三次治乱时期”。  相似文献   

12.
秋瑾所生活的年代处于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她的文学创作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她前期的创作以诗词为主要形式,集中在赞誉古代女英雄的主题上;后期成就最高的是赋有启蒙思想的白话文创作。对她前后两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考察与评价,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国内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独立权。有关国家主权的概念和学说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各异,曾产生过不同形态的主权.总的来说,关于主权的理论和学说,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主权概念产生的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这一阶段的近代国家主权学说一般称为绝对主权论。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一阶段,近代国家主权学说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两大对立的潮流,即:根本否定国家主权和削弱或贬低国家主权的潮流;维护与发展国家主…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创作了33首登临词,分属于其人生经历的各个阶段。这些登临词的内涵富于变化,从中可以略窥辛弃疾一生的心路历程。稼轩登临词内涵的变化可以从前期、中期与后期三个阶段分别加以考察:第一阶段为江淮、两湖时期,其词主要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满腔愤懑以及念家忧国、故土难归的羁旅愁情;第二阶段包括带湖隐居、七闽宦游与瓢泉隐居三个时期,其词主要展现了辛弃疾虽体察到仕途艰险,却又不甘心隐居的心理矛盾;第三阶段为两浙、铅山时期,其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当前政局的清醒认知和对历史功业难以久远的哲思。这三个阶段意脉相连但其主要内涵各不相同,共同勾勒出辛弃疾一生的心理轨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壮志难酬之情从始至终贯穿于稼轩不同时期的登临词,但却呈现出由显到隐的趋势,这也体现出辛弃疾登临词内涵的变化,进而表现出其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在理论建设上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进行揭示,为目前中国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将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划分为1949-1979年、1979年以来2个大的阶段,对每一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例如第一个阶段是以侯仁之院士为代表,创立了从探明、复原城市所在地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特点与变迁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形成的"环境-文化理论"观点,除从研究城市所在地及区域之地理环境变迁来研究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外,还要结合地域文化及其传承、嬗变来研究.结论 "环境-文化理论"是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上的最新成果,将会对当前之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过去5000年中国气温变化序列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近20年来基于孢粉、石笋、湖泊沉积、泥炭、冰芯、历史文献等代用证据重建的中国31个地点(区)的温度变化序列,利用集成方法重建了中国过去5000a来分辨率为100a的气温变化序列.结果显示:在千年尺度的变化上,3050—250BC为温暖时期,250BC—1950AD为寒冷时期,在这两个千年尺度的冷暖气候期中又明显存在次一级的冷暖波动阶段.5000a来中国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冷暖变化差异,特别是在东部季风区、青藏区和西北区之间,在2850BC,2350BC,1350BC,950—350BC,50—250AD 和550AD等百年数百年阶段上还存在反相波动.与北半球其他地区过去5000a来温度变化研究结果比较,中国的气温变化与这些地区在长时间尺度的变化上具有同步性,但在百年数百年尺度的变化上,冷暖气候期的起止时间存在差异,说明冷暖气候变化在不同地区可能不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解放以来先后提出的三种油气地质工作程序方案,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当前我国油气地质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并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出一个新的油气地质工作程序方案。新方案的基本内容是将油气地质工作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七个阶段:油气资源予测时期,该时期只有一个阶段,即区域地质研究及含油气性予测阶段;调查时期包括四个阶段:沉积盆地(或地区)普查阶段、含油气有利地区详查阶段、可能储油气圈闭精查阶段及调查油气藏(田)阶段;勘探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油气藏(田)工业勘探阶段和油气藏(田)试验性开采阶段。文章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对象、任务、方法和类型、工作成果及储量级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形成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因为有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为基础;有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国民党对异党的排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等历史基础。它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9.
《比较媒介体制》一书提出了三种体制模式,对于我们了解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不同的国家、政府和媒体的关系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各个历史阶段中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并对目前网络社会中我国的媒介体制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阐释应该达到一种和谐的政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春秋时期即已产生私学。近代意义上的私立高等学校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发轫、民国初期的成长、国民政府时期的定型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政府对私立高等学校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放任自流、到严加控制、再到规范管理的三个阶段。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在其发展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为:建立了自身合理可行的组织管理体制;其分布地区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性;办学规模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有所增减;在办学经费、承受能力等方面远不及公立高等学校。近代私立高等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对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