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国际标准株X-73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得到编码信号肽除外的成熟外膜蛋白H的ompH基因,将ompH基因克隆至pMAL-p2X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ompH,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SDS-PAGE电泳检测IPTG诱导后的表达蛋白.DNA测序结果表明ompH基因片段大小为1 002 bp,与已报道的omp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而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分子质量约为78 ku,与预期的融合蛋白MBP-OmpH分子质量相符,表明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质粒并实现了目的蛋白表达,为进一步开展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保护抗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的一种共惠性病原.可以在同种和不同种的动物间传染,可以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主要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成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多杀性巴氏杆菌幽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Phi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和温敏控制表达系统与质粒pPBA1100基因杂交,构建了重组子pPBA1100-E.将重组子转化到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温度诱导使裂解基因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检验重组子.扫描电镜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幽灵和菌落形成单位评价遗传灭活率.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琼脂糖电泳呈现三条谱带,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组子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细菌幽灵.菌落形成单位检验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遗传灭活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4.
雏鸭鸭疫巴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成都市郊某肉种鸭场爆发的雏鸭疾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1700多只病鸭用两菌高度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8%.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 ,应用发育鸡胚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制备相应的灭活免疫原 ,加入油乳剂免疫增强剂 ,制备了相应的免疫制剂。通过对鸡做免疫接种后的感染保护试验 ,初步表明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从而为控制禽霍乱的发生与流行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免疫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6.
作者选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株人工发病试验,结果表明:鹌鹑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强的易感性,不论是经消化道还是肌肉注射均导致急性感染经过。同时发现,24小时内死亡者均为败血症死亡,超过24小时死亡者,实质器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变。从组织学检查还发现,组织坏死性变化似乎由一单细胞坏死发展到多个细胞坏死的不同程度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疆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诊新疆某牦牛场的某疾病的发病病源,控制病情蔓延,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生化鉴定、PCR鉴定。结果表明:得到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这6株分离菌均对庆大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磺胺、土霉素等药物敏感;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扩增了1条457bp的特异性条带,对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提交的12条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7%~99%。  相似文献   

8.
<正>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兔的重要细菌病原体。巴氏杆菌病特别是呼吸道病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和免疫学知识是来自牛、禽,而对兔巴氏杆菌的血清学材料很少。应用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巴氏杆菌)免疫生物学的材料,来提高对兔病的理解,并产生一个预防或控制疾病的基础。本综述的目的有:1.提出革兰氏阴性菌的荚膜和细胞壁的现代理论;2.提出从动物(主要是牛和禽)分离出的巴氏杆菌的血清分类基础;3.将这种分类法应用于兔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9.
1.病因1.1巴氏杆菌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鼠疫杆菌、假结核杆菌、肠道结肠炎杆菌和土拉杆菌原归本属,现前三者改归耶尔森氏菌属,最后一种改归弗朗西斯氏菌属。本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  相似文献   

10.
由慢性肺脓肿的兔病例中分离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人工感染20~4O日龄、60~90日龄家兔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家兔经胸腔、鼻腔感染造成的病变与自然病例相似,即纤维素性化脓性胸膜肺炎;经皮下感染引起弥漫性蜂窝织炎;经静脉、肌肉感染可产生败血症。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病变和A型所引起的病变相似。  相似文献   

11.
多杀性巴氏杆菌12:A对家兔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的严重的常见病之一,死亡率很高。初步试验证明,兔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细菌血清型是12:A和3:A。这二个血清型及其他血清型的比较致病性的研究较少。为了了解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防制方法和生产一个有效的活苗,必须弄清巴氏杆菌主要血清型的致病性和宿主对巴氏杆菌的兔疫反应。本文研究目的是确定来自兔病的巴氏杆菌血清型12:A对可的松处理与不处理的无巴氏杆菌病兔的致病性,形成集落方式及个体免疫反应。本实验所用兔是无巴氏杆菌病、无波氏杆菌病和无巴氏杆菌抗体的新西兰兔,共24只,分三组。第一组经氢化可的松处理(25  相似文献   

12.
某海狸鼠原种场自1993年4月起陆续有海狸鼠发病,病鼠以幼鼠最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体温升高,死前鼻流脓性分泌物或口鼻出血.病理学检查见死鼠多呈败血症,部分死鼠具卡他一出血性肠炎病变.经微生物学检查,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参照文献报道的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基因组的部分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PM的PCR诊断技术,并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本实验建立的PM的PCR扩增片段大小为457 bp.以建立的PCR方法对临床送检的可疑病猪的肺部病料进行了特异性检测和敏感性试验及生化鉴定.结果表明PCR检测阳性结果与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该PCR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应用体外抑菌试验的试管法对复方敌菌净、喹乙醇单方和两药复方(禽病消)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测定.单方时复方敌菌净和喹乙醇的MIC分别为48μg/ml和6μg/ml,MBC分别为120μg/ml和15μg/ml,复方制剂(禽病消)中的复方敌菌净和喹乙醇的MIC分别为3.84μg/ml和0.84μg/ml,MBC分别为24μg/ml和3μg/ml,FIC指数为0.16,禽病消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复方敌菌净、喹乙醇两药单独应用时增强了12.5—32倍,结果说明:复方敌菌冷与喹乙醇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禽病消组方合理,是防治禽巴氏杆菌病的有效复方新制剂.  相似文献   

15.
<正>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实验兔的常见病原菌。它可使患兔发生鼻炎、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蓄脓、睾丸炎、脓肿和全身性败血症。本文报导一例巴氏杆菌病的一种异常表现。病例报告病史:一只四月龄新西兰白色母兔突然发生双侧眼球震颤,后肢麻痹和斜颈。该兔是作为SPF(无多杀巴氏杆菌)兔从一家商贩处购入,并在兔笼内饲养了六周。在此期间,该兔处于控制的条件下,喂以颗粒饲料随意饮水,未做过实验。施以安死术后进行尸体剖检。病理学检查:主要肉眼变化是端脑,视  相似文献   

16.
改良EDTA法提取巴氏杆菌内可溶性抗原成分,经透析浓缩后保存,并取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其浓度.结果得回归方程为y=0.5589x-0.0262,r=0.9990.由吸光度推出样品蛋白浓度为1.643mg/mL,而蛋白检测仪为1.412mg/mL.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引起雏鹅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从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肝脏、心血、肺脏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命名为TSP-1。通过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分离菌株TSP-1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试验表明,分离菌株TSP-1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TSP-1对头孢克肟、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8.
应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 1菌株 (血清型为A∶1 ) ,分别通过接种人工培养基、含动物血液人工培养基、发育禽胚、感染易感鸡等途径 ,获得相应菌培养物后 ,分别制备成灭活免疫原 ,进行了对鸡免疫接种后的感染保护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应用接种发育禽胚及感染鸡制备的相应菌培养物 ,其菌体发育及制备免疫原后免疫接种鸡的感染保护效果 ,均优于人工培养基的相应培养物 ,为免疫原的有效制备提供了技术资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用结核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兔抗结核菌多克隆抗体对结核分支杆菌H37Rv的菌体蛋白和培养液蛋白成份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固体培养菌与液体培养菌的菌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多肽抗原成份,而培养液中的抗原成份与前两者差异稍大。通过筛选和鏊定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研究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特点,为探索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核糖体大亚基蛋白RPL15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功能,设计并合成了RPL15蛋白的多肽,作用于抗原免疫兔子,使其产生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RPL15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证实本研究成功制备并纯化了RPL15的多克隆抗体,且该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RPL15蛋白.免疫荧光实验表明RPL15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主要定位于核仁并呈点状分布,且与UBF、FBL和C23存在部分共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