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的一种共惠性病原.可以在同种和不同种的动物间传染,可以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主要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成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作者选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株人工发病试验,结果表明:鹌鹑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强的易感性,不论是经消化道还是肌肉注射均导致急性感染经过。同时发现,24小时内死亡者均为败血症死亡,超过24小时死亡者,实质器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变。从组织学检查还发现,组织坏死性变化似乎由一单细胞坏死发展到多个细胞坏死的不同程度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疑似感染巴氏杆菌的病死种鸽进行剖检,取心、肝、脾、肺等脏器的14份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药敏试验,确诊为鸽巴氏杆菌病;使用磺胺二甲嘧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巴氏杆菌(Pacteuria penetrans)是根结线虫天敌中的优势种群,该菌能有效控制烟草根结线虫危害,提高烟叶质量和品质.本文阐述烟区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分布特征,提出了利用巴氏杆菌进行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减少、控制根结线虫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通辽市某牧点山羊出现急性死亡现象,经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确诊为山羊巴氏杆菌病,提出了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巴氏杆菌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临床分离的动物源性巴氏杆菌抗链霉素耐药菌株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出StrA基因350-1153bp序列.PCR产物及表达载体通过粘端连接,将长约804bp的StrA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上,构建了克隆载体质粒pGEM—TstrA.StrA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同源性为99.8%.只有一个碱基发生突变,但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的流动量增大,一些传染疾病不断发生,特别是绵羊巴氏杆菌病对养羊业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搞好本病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对绵羊巴氏杆菌病进行诊治,取得较好的效果,仅供大家参考。爱辉区大乌斯为村一户养羊84只,于1997年9月23日有26只先后发病,主要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佳,险行,呼吸加快,打喷涕、腹泻,有的双前肢立于高坡,当天死亡2只。一、剖析变化:皮下有小点出血和淡黄色液体渗出,胸腔内积有黄色渗出物,肺淤血,有点状出复和不同程度的肝变并有少量黄白色坏死灶、心冠脂肪及心问外暖有弥散性出血点,肾…  相似文献   

8.
由慢性肺脓肿的兔病例中分离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人工感染20~4O日龄、60~90日龄家兔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家兔经胸腔、鼻腔感染造成的病变与自然病例相似,即纤维素性化脓性胸膜肺炎;经皮下感染引起弥漫性蜂窝织炎;经静脉、肌肉感染可产生败血症。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病变和A型所引起的病变相似。  相似文献   

9.
多杀性巴氏杆菌幽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Phi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和温敏控制表达系统与质粒pPBA1100基因杂交,构建了重组子pPBA1100-E.将重组子转化到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温度诱导使裂解基因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检验重组子.扫描电镜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幽灵和菌落形成单位评价遗传灭活率.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琼脂糖电泳呈现三条谱带,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组子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细菌幽灵.菌落形成单位检验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遗传灭活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神经症状和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经镜检、细菌培养、荧光抗体检验确诊;以作好鸭舍清洁卫生、保温、接种鸭疫巴氏杆菌为主要预防措施;治疗以抗菌素、沙星类药物为主,配合中药,保护率达40~60%。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过程,在细胞的发育和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涉及凋亡这一过程的因素众多,本文对近年来其中的一些基因如IEG,ICE,Fasl-Fas/APo-1(CD95),Ca2 ,ROS和NF-kB等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开远6根发病的甘蔗茎上分离到甘蔗黑腐病病原菌,鉴定了该病害的病原菌,以期为防治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致病性测定,ITSI-5.8S-ITS2 rDNA序列的系统发病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甘蔗黑腐病是由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Butl.)Moreau)引起的,该病菌导致甘蔗黑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疾病患者粪便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Hp Stool antigen ,HpSA)在诊断H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353例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47例,年龄范围14 - 89岁,平均年龄49.0? 15.73岁。入组者均空腹6小时以上,留取新鲜粪便标本,应用酶免疫法(EIA)检测HpSA,同时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作为金标准。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评价HpSA试验的诊断价值。 结果 X 2 检验表明EIA法检测Hp感染与13C-UB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EIA法检测HpSA敏感度94.35%,特异度98.30%,阳性预测值98.24%,阴性预测值94.54%,阳性似然比55.5,阴性似然比0.06,符合率96.32%,Youden指数0.93,Kappa值0.93;EIA法检测Hp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0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 HpSA是一种非侵入性诊断Hp感染的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鲇鱼苗烂尾病病原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鲇鱼烂尾病(暂定名)是近期发现、危害严重的一种细菌性鱼病.作者从病鱼病灶中分离出Z4-2菌株,经过人工感染后分离再感染成功.通过形态学观在和生理生化测定,初步确定Z4-2为病原菌,是一种气单胞菌(Aeromonassp.).对青霉素、保而鲜等不太敏感,对氯霉素,呋喃唑酮、鳗康素、强力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15.
16.
从观赏花卉蜘蛛兰(Hymenocallis littoralis)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2种真菌,按照柯赫氏证病律方法确定其均为该病害的病原菌.根据2种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的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病菌主要侵染植株的叶片,接种试验表明它们可以单独侵染,也可以复合侵染,引起相似的症状,但2种病菌混合接种后发病更快更重.室内接种叶片和田间自然发病叶片上的症状相同,初为水渍状灰褐色的小点,扩展后形成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灰色至灰褐色,边缘紫褐色至红色,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带,后期病斑互相连接,导致叶片大面积或全部成灼烧状枯死并萎垂.该文描述了2种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主要结构的形态特征,但它们的种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肺癌组织中P53和P21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69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53和P21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结果:P53和P21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68.1%;肺癌癌旁支气管粘膜和腺体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17.6%,与肿瘤区相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病人术后生存期有一定关系,P53阳性率越高,其存活期越短。P21蛋白表达肺腺癌高于肺鳞癌(P>0.05)。P53和P21蛋白表达与肺癌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与P53蛋白积累有关,P53蛋白蓄积是判定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ras基因突变是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与肺腺癌发生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验,说明了近年来成都市某鸡场出现的仅腺胃表现肉眼可见病变的鸡病,属内脏型马立氏病,研究结果显示了组织病理学检验对正确诊断马立克氏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s (Trionyx sinens) in culture farms using an artificial warming system in Zhejiang, China, often show typical signs of white-spot disease such as white spots on their bodies, skin lesions, anorexia and eventually death. The sick turtles were mostly 5-80 g in weight. A suspected fungal pathogen was isolated from the sick turtles and verified as Paecilomyces lilacinus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its ribosomal DNA (rDNA). Detailed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white-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从患病锯缘青蟹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直径50~60 nm.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病蟹肝胰腺、肌肉、心脏、肠和鳃等多处组织器官受到感染,该病毒分布在细胞浆中,呈晶格状排列,不形成包涵体;这种病毒会导致细胞瓦解,细胞核肿大变形,核质聚缩,核膜破损,肌丝断裂,线粒体坏死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