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湘涛 《大自然》2012,(2):78-80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龙的形象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各种造型艺术中被广泛地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作为器物的立体艺术造型和作为器物上的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2.
菱形纹是中国传统几何纹样中运用较为活跃的装饰纹样之一。该文结合楚文化艺术作品,分析菱形纹在丝织物、器物上的演变过程,进一步探寻其纹样的结构组成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形式丰富多彩,造型多变,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明清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清花卉装饰纹样兼有两宋时期装饰纹样的清新柔和、朴实无华和元代的粗犷豪放、刚劲有力之风韵,注重形制与意境的结合,样式独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意蕴不凡。  相似文献   

4.
"虎噬人"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其寓意众说纷纭。从图象学研究方法入手,分析承载纹样之器物、"虎纹"以及"人纹"的图象特征。认为"虎噬人"纹表现的是羌方虎图腾及其英雄的形象,用以表达对于中主国商的臣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形式丰富多彩,造型多变,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明清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清花卉装饰纹样兼有两宋时期装饰纹样的清新柔和、朴实无华和元代的粗犷豪放、刚劲有力之风韵,注重形制与意境的结合,样式独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意蕴不凡。  相似文献   

6.
楚国的造物品类繁多、主题鲜明、格调清奇灵秀、色彩斑斓繁艳,开创了上古南方审美文化的新视界。楚器物从造型到装饰所表现出来的楚风特征表明,楚器物的产生与楚风俗有着密切的关联,楚风俗是楚器物发育生长的母胎。  相似文献   

7.
新彩瓷画的装饰艺术是包括造型和装饰的一个总体设计,属于立体造型艺术。新彩瓷画作品是一种有容积的形体,也是一种有实用装饰价值的器物形体,本身具有容积的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的特点。新彩瓷画的装饰艺术创作,历来都是围绕造型与装饰的艺术处理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原始艺术是原始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原始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通过原始艺术装饰风格的了解,我们可以认识艺术的起源与美感的产生.原始艺术不管从纹样、造型还是色彩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装饰特点.是装饰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卍字文是中国历史上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纹样,在数千年前,世界各国都发现以卍字纹装饰的物品。卍字纹自武则天长寿二年被定义成汉字以后,在纺织品以及其他器物上均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文章对卍字纹在纺织品上的装饰形式进行研究,得出此种特殊纹样在中国古代的使用状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胡琳 《科技资讯》2009,(25):208-208,210
壶造型作为我国盛器的主要器型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壶的造型也随着有所发展变化,相应使用的材质,装饰纹样也有着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旨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究中国传统“壹”造型的演变及其特点,从传统中寻找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钧瓷和现代钧瓷的指纹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 30个古钧瓷、现代钧瓷的釉和胎等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 36种元素的含量。从中选取 7种指纹元素 ,用指纹元素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古钧瓷釉和胎的起源。结果表明 ,这批时间跨越6 0 0年 ,釉色迥异 ,出自众多不同窑口的古钧瓷有着长期、稳定、基本相同的原料来源。初步分析了古钧瓷与古汝瓷相近的起源关系。发现现代钧瓷少数与古钧瓷相似 ,而多数与古钧瓷疏远  相似文献   

12.
古机械的复原是以一古机械原型为本体,根据古代的机械原理、机械工程、以及工艺技术等,重新建构此一机械.本研究以古中国机械为对象,根据史料成分进行分类,并提出一复原研究程序,有系统地建构古机械原型及古代机械科技和工艺,目的在提供研究机械史学领域的一个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古机械复原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机械的复原是以一古机械原型为本体,根据古代的机械原理、机械工程、以及工艺技术等.重新建构此一机械.本研究以古中国机械为对象,根据史料成分进行分类,并提出一复原研究程序,有系统地建构古机械原型及古代机械科技和工艺,目的在提供研究机械史学领域的一个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清代红色纺织品的染料进行提取,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对纺织品染料提取液进行分离检测,将其提取液和中国古代常用于染红的植物提取液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红色纺织品由苏木经过铝盐媒染而成。随后利用该方法对古代常用红色植物染料(红花、苏木、茜草)中的主要色素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中分离出红花红色素、氧化苏木素、茜素等多种色素成分,为古代红色纺织品染料来源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围绕中古文学与佛教的关系,在20世纪有过两场旷日持久的重要讨论:一次是关于《孔雀东南飞》是否受到印度《佛本行赞》的影响,一次是关于永明四声说是否来源于印度古时声明论的三声。前一场争论由梁启超于20年代挑起,胡适、黄节、陆侃如等文学史专家都卷入其中。后一场争论由陈寅恪于30年代挑起,因为涉及佛教史实、语言音韵学等更大范围的问题,也吸引了更多学者加入论战,包括郭绍虞、汤用彤、饶宗颐、周一良等都各有看法。  相似文献   

16.
对10个古代个体的线粒体DNA高可变Ⅰ区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基于和林格尔古代人群与现今相关欧亚人群的mtDNA序列, 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和林格尔古代人群在母系遗传上与现在北亚人群的亲缘关系最近. 结合考古学、 人类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推断这个古代人群是从蒙古高原以及外贝加尔地区南下迁移至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的游牧人.  相似文献   

17.
根据舞蹈对体育运动的起源和我国古代体育运动产生与发展的影响,论述了舞蹈艺术在我国古代体育运动中,从运动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到运动目的与结果诸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其演变与发展是我国古代体育运动在方法和形式上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与哲学认为,在“混沌”或“太一”中创生了阴阳,衍生出天地万物。老子与孔子形成天道观的时候,都受到了远古历法的影响。古代流行的盖天说与浑天说都受到远古六龙历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六龙历也是《周易》形成的天学背景。立足于古代地心说的左旋说与右旋说的争论,涉及到唯物主义经验论导向的历学家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导向的儒学家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模式起源,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作了人类文明同源课题研究,提出人类文明起源模式为远古中国阴阳易学的学术观点。课题从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把“天”和“太阳”叫做“干”的语言切入,通过中国云南抚仙湖水下远古遗址所见文字符号、图案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所见文字符号、图案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地远隔千山万水,但注重阴阳易学的哲学观念是一致的。当时的易学观念主要以数字“十”和三角符号出现,普遍见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仰韶文化时期遗址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在此基础上展开甲骨文、金文与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关王权记载的比较研究,同样发现阴阳易学哲理对文字的影响很深。特别是殷商、西周时期的金文,无不蕴藏着“干”的读音分别是“太阳”和“天”的两重内涵,这种读音和语义分明是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语言中的意思。这种读音有考古文物佐证和支撑,是阴阳易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客观反映。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从文献中对侗台语民族先祖建立的吴、越古国的记载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本文是课题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也是文学批评家。他选“六子才书“就是试图通过这六部中国群众喜欢的古典书籍,而展开评点。他评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已在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受到很大的注目。不仅如此,他对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也有丰富的素养。研究金批的占文,很容易发现,他注重以重点作家的代表作为主进行批评。因此金批的《才子古文》所选录的325篇文章,篇篇都具备金圣叹认为的好文章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