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正切数的数学意义,论述了西方数学家J.Gregory、Schlomich、Andre、Estanave、Schwartz、Toscano、Entrenger和Knuth等人的成果,研究了晚清数学家徐有壬(1840年前)、戴煦的开创性工作,介绍了数学史界李俨等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和揭示19世纪上半叶法国数学的发展特征,聚焦在这一时期法国数学界的工作,通过分析1820—1840年法国科学院历年的数学奖问题,说明这一时期法国数学家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并指出19世纪上半叶法国数学围绕数学物理—分析学对物理问题的应用分支展开研究的特点。研究以刘维尔为代表的年轻数学家的活动,以展示这一时期法国数学家个体如何成长和发展及其职业化道路以及研究取向如何受到“保护人”及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4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于2007年12月17-22日在浙江大学隆重召开,丘成桐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刘克峰教授任组织委员会主席。本次ICCM的注册参会代表有1200余人,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其中12位数学家作了晨兴数学讲座,8位数学家作了新世界数学讲座,6位数学家作了泰康数学讲座,另有20多位数学家作了国际邀请报告与大会一小时报告,200多位数学家作了45分钟特邀报告。  相似文献   

4.
提起数学,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令人困惑的现象:一些人视数学如畏途,兴趣淡漠,他们认为数学很抽象,认为数学的公理、公式、定理仅仅是数学家头脑思维的产物。数学家靠一张  相似文献   

5.
稍微了解数学的人们都知道,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20世纪的数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到2000年,数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虚实之间     
说到虚数i=-1,大多数人尽管学了十几年数学,不免还是感到心虚。虚者,不实也。然而在数学中,虚数却是和实数平起平坐的东西,尤其是把实数和虚数加在一起的复数,更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其实虚数和复数,早在500年前,数学家已经知道它的存在,而在200年前,已经对它有相当的了解,只不过一般人,甚至许多数学教师和数学家对它也未必吃透,因此,围绕着虚数甚至负数,一直有着许多争论和误解。  相似文献   

7.
正1.1939年11月10日,在江苏省南通市,杨乐呱呱坠地。长大后,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省身亲切地称为"师弟",一辈子爱数学、研究数学。2.上初二时,杨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用英文字母设未知数,竟可以巧妙解答许多难题。看到当时书中的定理多以外国数学家的名字为名,他暗暗立志:要把中国人的名字写在未来的数学书上。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家立传是很有难度的事情,原因是科学家奇闻轶事较少,他们的工作又不太好被一般人理解,所以,科学家传记图书中,很少有佳作传世.而这种情况,在数学家身上更为明显.多年来,E.T.贝尔的<数学精英>(又译<数学大师>)一直是数学家传记的典范,恐怕今后也很难有超越它的作品.不过,这并不等于说数学家题材就再也没得可写了.在不同视角、不同文化背景下,还是有不少可供挖掘的素材.赫尔曼的<数学恩仇录:数学家的十大论战>、蔡天新的<难以企及的人物--数学天空的群星闪耀>两本书,就令我耳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3日,著名华裔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7个“千僖年数学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朱、曹300页的论文《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哈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在《亚洲数学期刊》2006年6月号上以专刊的形式刊出.用丘成桐的话说:全世界能读懂朱、曹论文的数学家不会超过10人.2000年5月24日,美国麻州的克雷(Clay)数学研究所在巴黎法兰西学院宣布:对7个“千僖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岁末之际,在香港隆重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上,全球成绩卓的华人中青年数学家仅有两人获得“晨兴数学奖”金奖,这是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其中香港中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讲座教授、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辛周平博士获此殊荣。“晨兴数学奖”是由世界名数学家邱成桐和香港晨兴集团创始人陈启宗先生共同发起,以全球华人数学家为对象,奖励45岁以下在理沦及应用数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华人数学家。  相似文献   

11.
希尔伯特是对20世纪数学有深刻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领导了著名的哥廷根学派,使哥廷根大学成为当时世界数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并培养了一批为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数学家。  相似文献   

12.
华罗庚是我国自学成才的典范。一生75个春秋,为数学的发展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既在纯理论的数学上为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一流数学家;又在数学的运用方面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创举。正如有的外国数学家对华罗庚教授的评价说:他拥有威仪的相貌,迷人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他用惊人的勤奋和炽烈的热情,教育他的人民运用数学;全世界没有一位数学家曾经像他这要做过。也从来在世界上没有一位数学家的演讲会有这么多的听众(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听众)。华罗庚教授的数学普及教育思想,冲破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孔夫子思想。他普及数学方法,在学术上洞察之深、选材之妙、加工之巧、表达之神,真是深入浅出之典范,造诣精深之楷模,足予堪称是世界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幕府末期明治初期,日本引进西方数学时出现数学术语混乱状态,阻碍了西方数学的传播和数学教育的普及,成为数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当时日本数学名词术语,对近代日本数学名词术语的确定历程进行全面研究,确定其主要来源有三。和算中的术语成为传统数学家了解西方数学的工具,其中又涉及中国传统数学中的术语和明末清初汉译著作中的数学术语。明治以后的数学家们在理解西方数学著作原意的基础上,尝试创造新的数学名词术语,是明治初期涌现出众多新数学名词术语的又一缘由。近代日本数学名词术语得以规范和统一的工作主要由东京数学会社的"译语会"完成,对"译语会"成立的过程及确定诸多数学名词术语的详情做了全面考察,通过一手文献说明了"数学""代数学""算术"等重要数学名词术语确定的过程,最后指出规范和统一名词术语对数学发展的重要性,并说明近代日本确定数学名词术语的过程映射出近代中日数学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宏 《甘肃科技》1998,14(5):35-36
数学科学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和蕴涵于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两个部分。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是数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发现概念、定理、公式的具体行为过程,促进着数学的发展。概念、定理、公式等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而获得,但数学思想方法只能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发现数学家的思维发展过程,模仿、参与数学家的思维发展过程去获得。换言之,概念、定理、公式等只要看数学家的研究结论就可获得,但数学思想方法就要参与数学家的研究过程才能获得。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数学     
通过部分著名思想家、数学家对数学的认识和一些具体事例,说明数学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下,探讨数学发展的一些问题,如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内部的矛盾,以及数学专业人员和数学家在发展数学中的作用等,可以从理论上澄清被“四人邦”搅混了的思想,了解当前数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正确认识数学理论的发展和作用,把被“四人邦”破坏了的数学教学和理  相似文献   

17.
贾其锋 《科技资讯》2006,(33):76-77
数学发展电也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电,有高潮也有低谷,内容十分丰富。学习、研究数学电,了解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一方面可以古为今用,为今天的数学研究寻找方法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教育服务,在课堂上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原貌和全景,补充学生所缺乏的感性认识,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了解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不屈不饶的、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能够激发和抚慰人的情怀,是让人赏心悦目,动人心弦的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核心,是可以改变人类物质生活,给予一切的动力。这是数学家克莱因说的。所以我们要掌握数学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学会数学思维,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数学是其他学科思维知识储备的工具,如何将高中的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融合渗透,发挥数学对高中其他学科的辅助作用,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高中数学与其它学科间的渗透进行研究,从中涉及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等各方面的课程,通过搜集相关的资料,对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进行阐述,从中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学发展简史及未来趋势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基  刘刚 《科技信息》2012,(4):129-130
数学家庞加莱说:"如果我们要想预见数学的未来,适当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他敏锐地指出了数学史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数学的概念和理论,如果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它的现实模型和实际应用,就会对它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研究数学发展史,可以总结历史上数学兴衰的经验教训,掌握数学发展的规律,继而预测数学未来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数学美学的视角分析和整理刘徽的数学思想,从另一个视角再次认识刘徽的工作,同时也丰富数学美的内容。方法采用原始文献分析与考证法。结果刘徽的数学美思想主要表现在数学美学的本质、特征和创造三个方面。结论魏晋时期齐鲁数学家刘徽的数学工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美思想,这是大数学家进行数学创造时的主要特征和取得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