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痕量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优势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分支,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力和与高分子同样的抗腐蚀性能的双重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它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点以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和光化学稳定性,在分析化学、生物科学以及医学等领域逐渐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分子印迹是一种制备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聚合物的技术,而在量子点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合成的聚合物可以兼具出色的光学特性和高度的形态选择性两大优点。此文简单概述了量子点和表面分子印迹的原理和特性,以及在量子点表面做分子印迹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μmol/g,Qmax2=16.680μt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分子印迹的发展及原理,综述了当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分析了分子印迹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分子印迹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敌百虫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为聚合物基体.敌百虫为模板分子,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敌百虫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该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包括壳聚糖与敌百虫的作用力.以及交联、洗脱条件.测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其中对结构类似的氧化乐果的分离系数达到3.57.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分子印迹的发展及原理,综述了当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分析了分子印迹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分子印迹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技术于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并展望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技术是最近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它结合了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是合成预定选择性固定相的新兴技术;整体柱是新型的色谱固定相技术.二者的结合集成了各自的特色,是当前的前沿课题.本文就分子印迹整体柱制备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共价印迹法,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甲醇溶液中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的富集率可达98%以上.并结合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离、模拟生物传感器、模拟酶催化、作为辅料用于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了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应用中的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分析传感技术领域和其它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该技术的产业化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杨本晓  唐瑾  鲜啟鸣  于红霞 《河南科学》2007,25(6):1047-105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微球法合成了对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以此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填料,试验了聚合物在结构相似底物竞争环境下对双酚A的特异选择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对双酚A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特异性结合的平衡常数达1.78×105 L/mol,表观最大吸附量为7.23μmol/g.固相萃取结果表明:合成的MIPs对双酚A具有高度的特异选择性,为从复杂环境介质中分离富集双酚A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EGCG分子印迹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为功能基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模板分子,硫酸为交联剂,制备了EGCG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并探讨了平衡吸附时间、pH值、温度及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比例等因素对印迹膜吸附性能的影响.SEM和AFM测试结果表明印迹膜的表面形貌不同于非印迹膜;同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印迹分子的洗脱情况.平衡结合法实验结果表明,印迹膜对EGCG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和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膜在识别EGCG的过程中存在1类结合位点,其平衡结合常数K为4.046,最大吸附量Qmax为49.52mg·g-1.  相似文献   

14.
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棉酚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高聚合物质对特定目标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和分离的技术,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高灵敏的检测和分离,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提高了传统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率。在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率和特异性的实验中,可知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氯仿为致孔剂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率和特异性最好,其k值和k’值分别为3.2和2.791。同时,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HPLC-UV)进行了比较,发现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I值为3.85)对棉酚的检测优于HPLC-UV(I值为2.28)。  相似文献   

15.
麻省理工学院对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发展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芳  杨新元 《科技信息》2007,(4):17-18,12
麻省理工学院从一所技术性的工科院校发展成科技性的理工学院,直到现在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国的理工院校学习和借鉴。笔者首先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概况;其次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发展过程中三个重要时期的分析说明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我国理工院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笔者希望我国的理工院校能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启示,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以邻香兰素为烙印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烙印技术合成了1类新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研究了它们的吸附特性及选择性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非模板聚合物相比,模板聚合物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铅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is[(3-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为功能单体,铅离子为模板分子,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无水乙醇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为络合溶剂,十二胺为扩孔剂,采用预组装方法结合二重印迹技术合成得到铅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对铅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采用红外光谱及比表面测定仪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对铅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076μg/g,对铅离子的分配系数为172.4,是其它金属离子的10倍以上.填充有印迹聚合物的分离柱应用于痕量铅的处理,具有优良的分离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染料和农药等方面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但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对其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交联剂,通过光接枝的方法制备了对水杨酸有特异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技术研究了此聚合物对不同浓度水杨酸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合物灵敏度高,对目标分子有较高的识别特性,在10-11~10-6 mol/L浓度范围内对水杨酸的吸附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为水杨酸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逆问题病态性又能提高图像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MIT图像重建方法.根据Hessian矩阵的维度,构建了一种Tikhonov和NOSER型混合多参数正则化算法.将模拟退火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组合,以广义交叉准则构建目标函数,进行正则化多参数寻优.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有效克服了MIT重建图像数值解的不稳定性,增强了抗噪性能,而且所获得的重建图像的质量优于Tikhonov正则化和混合正则化算法,为MIT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