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述了韩剧的家庭伦理魅力在中国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通过挖掘韩剧的文化内涵,分析在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中,中国文化魅力的体现,以及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从而提升我国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伦理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伦理关系是微观家庭伦理关系与宏观社会伦理关系的中观形式,家庭伦理是社区伦理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搞好社区伦理建设、社会伦理建设必须从抓好家庭伦理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它具有伦理至上的根本属性。因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引礼入法、礼法融合的过程实现了法律伦理性的形成,使宗法血缘的人伦道德内化在中国传统法律之中并在精神和原则上支配着它的发展和变化。文章概述了中国传统法律及其伦理性的内涵和特点,详细阐述了中国法律传统伦理性的形成过程和在国家政治领域中的表现及在家庭/家族与社会领域中的表现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伦理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个"编码/解码"的游戏:一面精心编织着结构巧妙的家庭伦理故事以绕开审查制度,一面似又在试图煞费苦心地引导、激活观众心中的"伊朗现实"。面对西方力量以及内部阶级矛盾的双重撕扯,个人选择已不再是走出牢笼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家庭伦理建设是社区伦理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伦理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伦理关系是微观家庭伦理关系与宏观社会伦理关系的中观形式,家庭伦理是社区伦理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搞好社区伦理建设、社会伦理建设必须从抓好家庭伦理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7.
儒家非常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夫妇关系.从<水浒传>脱胎发展而来的<金瓶梅>对西门庆的家庭情况进行了重新建构.西门庆的家庭是一个带有浓郁商业气息的市井之家,儒家的家庭伦理观念对这个家庭已经失去了维系人心的力量,夫妇之间应该遵守的伦理规则和伦理秩序被打破,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往往不择手段.<金瓶梅>的作者一方面批判了这个家庭中的伦理失序,另一方面也对李瓶儿等人的情欲追求表示了同情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三次转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的家庭伦理理念,是传统家庭伦理三次转型的结果.三次依次递进的转型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呈显出不同的特点.第一次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并存时期的转型,以"自由、平等、民主"为主旨;第二次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转型,以"革命化"为主导;第三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以"权利与义务、以人为本"为理念.三次转型是一个由社会伦理而家庭伦理的过程,与传统伦理的由家庭伦理而社会伦理的过程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单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生活幸福的重要内容,更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深入,社会道德风气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直接影响到家庭伦理,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根基,增加了家庭的破裂,弱化了家庭成员的责任。在今天全国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强化家庭责任,从责任角度解读传统家庭伦理中形成的这样一种规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家的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好像不太注重家庭亲情关系了。一些人不愿意结婚成家,一些人成家后却有家不归,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濒临解体或已经解体。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儒家传统伦理的角度,分析了三种家庭人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认为家庭解体、有家不归的原因是无“家”可归,丧失了精神家园是当代人所处的历史困境。阐明这个问题,对于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道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代,孝道成为家庭伦理的核心、社会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因此,两汉孝子辈出、孝行兴盛.作为"孝"的实践主体之一的妇女,分别以女儿、儿媳的身份尊敬、赡养长辈,在孝伦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汉女孝,形式多样.就其行为的发生机制来看,既有内在的精神动因,又有外在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审美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产行为,它生产的不仅是物质,还有幻象,它在改变人与艺术的关系的同时导致崇高精神的丧失,表面具有民主色彩,实际却有等级之分。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所造成的消费盛宴中,人们的身体在场,而精神却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伦理性,即人的道德,而这种道德又必须是后天习得的,中国古代教育之最大特色在于以道德教育为核心。而当今时代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物质文明的挑战,道德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因而有必要继承传统,探索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世训》伦理思想对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体现在新的伦理学立场上,把大量道德中性的思想、行为从理学的“非此即彼”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减少了道德评价对人生的过度介入;体现在伦理观的特点上即理性化、平民化、生活化;体现在它的现代伦理意义上,给处于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价值依靠。从传统伦理思想中提取了人们的共识,给现代的人们自身的精神心里矛盾给予解脱,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和谐的生活提出了实际可行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儒家音乐思想中蕴含着浓厚的伦理道德意识,其内容主要是以"德"为基础的为人之道、待人之道的礼乐观,"礼"通过伦理来约束、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而"乐"则是通过一定的"美"的形式,陶冶人的道德情感,影响人的道德意识。礼乐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汉王朝作为第一个公开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运用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手段,强化了以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的地位,从此以后,孝不仅成为支撑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支柱,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发挥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使孝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积淀成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法治蕴涵着一个民族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一国的法律只有与该民族的伦理精神相一致,才能获得社会普遍的道德支持,从而得到有效实施。在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体现法治所内涵的伦理诉求,制定良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并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生活的终极目标,旅游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发展的初衷就是要服务于人的旅游和幸福生活的需要.但在消费社会里以消费为目的大众旅游逐渐背离了旅游发展的初衷——让旅游者成为消费者、旅游活动成为消费活动,从而遮蔽了旅游之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旅游发展幸福悖论的实质是“旅游发展”和“人的幸福”这二者之间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错位.从旅游发展中的异化现象入手,论述了旅游发展幸福悖论的内涵,提出了旅游健康发展的伦理价值指引:为了破解旅游发展的幸福悖论,必须确立人的幸福是旅游发展的主要目的,树立以发展伦理价值原则为指导的新型旅游发展观,践行合乎伦理的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