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死水微澜》的女主人公邓幺姑和《包法利夫人》的支玛进行婚外恋的原因和行为具有相似性,但她们在爱情中的地位与态度不同:艾玛是以主动的姿态去爱的,爱情就是艾玛生存的目的;邓幺姑则以“被爱”的受动姿态去等待爱情,爱情是她生存的手段,这两种不同的恋爱观有其社会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谢晋于1957年靠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电影《女篮五号》而家喻户晓。此后,这位第三代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开始了他的电影叙述和电影模式化的创造,一部部令人深思和感人至深的力作,掀起了一场场的谢晋电影风。然而在他的电影作品里,尤其是早期维护女权所创作的女性三部曲(即1957年的《女篮五号》;1961年的《红色娘子军》;1965年的《舞台姐妹》)和文革后的反思三部曲(即1980年的《天云山传奇》;1981年的《牧马人》;1986年的《芙蓉镇》),却是在一种道德与政治体系的相互置换模式中完成的,这一模式体现在谢晋所关注的女权形象、男性形象和对电影所构制的“家”和“国”中。  相似文献   

4.
《岭南逸史》是清代中叶成书的一部客家文学著作,但所述史事常有所据,作者自诩“是编悉依《霍山老人杂录》《圣山外记》《广东新语》及《赤雅外志》、永安、罗定省府诸志考定”。据现代学者与笔者考证,所言不虚。书中形象反映了粤东客家地区的社会风俗,尤其是崇文习俗,而集中体现在:一般客家山村弦诵为乐,惠州西湖诗社兴盛;社会上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书中女性知书识礼,不但千金娴诗书,婢女亦风雅;精心打造与韩愈相关的古迹以凸显地方崇儒尚文风气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q-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相似文献   

6.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紧身甲》。指出这种叙述中内在的性别歧视。分析了当时美国的父权社会、彼得以及作者本人对彼得的妻子艾玛的不公正,指出了艾玛才是真正的受压抑者。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概论》是《中华文明简史》的姊妹篇,两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完整架构与体系。《中华文明概论》对中华文明诸问题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和探索,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著作。该书具有四个方面鲜明的特色:一、理论为先,深度开掘;二、论从史出,资料翔实;三、中外对比,突出特色;四、立足现实,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0.
小说《荆棘鸟》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塑造了三位坚韧、善良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她们与命运的抗争、对爱情和幸福的执著追求却令人慨叹;小说也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西施都是作为美女或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不同的人因从不同的立场来审视西施,所以对西施的形象也有了不同的认识。现对《浣纱记》中西施的形象进行分析,从一位普通女子的角度来探索其凡人魅力与英雄气质。  相似文献   

13.
叶丽玲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2):49-51,66
《妇女乐园》是《卢贡一玛卡尔家族》中的一部:描写了19世纪商业大潮下巴黎一位商业巨子慕雷与一位贫穷少女黛妮丝的爱情散事。一般.人们较多关注和讨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黛妮丝.笔者认为左拉在这部小说里所刻画的男主人公不同于在其他作品中所刻画的男性形象.本文侧重论述男主人公慕雷——他作为商场“英雄”和作为“凡人”的性格的统一,这种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左拉“理想主义的抒情”。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民族斗争史是一部血泪史。黑人对于自己身份的焦虑使他们一直都被视为“他者”。一些黑人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之外,成为主流社会的“他者”;另一些黑人则变成了同时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会和黑人社区之外的双重“他者”。詹姆斯·鲍德温在《桑尼的布鲁斯》中刻画了这两类“他者”的形象,并指出他们走出迷茫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霍小玉与李娃是唐传奇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凝聚着作的浪漫情怀:在外貌美描摹的同时,更重女性心智才情的展现;另一方面反映了作对社会生活、人物内心深细入微的洞察力,从两位女性形象身上也折射出了深广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6.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也是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的典范。两部作品都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刻画了两位女性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美国女性在社会中所遭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石景艳  白光 《科技信息》2009,(21):I0167-I0167
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善于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刻画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三部剧作《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和《奇异的插曲》中女主人公遭遇的分析,探究男权文化对女性婚姻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的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金瓶梅》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颇具活力。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人物第一次走入长篇小说的艺术殿堂;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出多变的形象;同时觉醒的女性有了合理的追求与欲望,开始了抗争。由人物形象剖析出作者的关学观:以丑为美,形象的市井化,关注人性。  相似文献   

19.
刚刚上映的电影《色·戒》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女主人公王佳芝的形象是对传统的女革命家形象的一种颠覆,在某种层面上讲是对我们传统观念的一次冲击.这也正是我们要直视的问题: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多元的价值观与个人追求正在彰显.  相似文献   

20.
一部描写中国宋代社会风俗史的《水浒传》 ,在塑造了众多侠肝义胆男性形象的同时 ,也为我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对《水浒传》妇女群像进行梳理 ,并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 ,也能进一步认识妇女群像极富时代特色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