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株红树内生真菌共培养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的共培养,从该培养液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到环(L-苯丙-L-脯)二肽(1),环(D-脯-L-苯丙)二肽(2),环(L-苯丙-反-4-羟基-L-脯)二肽(3),环(顺-4-羟基-D-脯-L-苯丙)二肽(4),环(L-脯-L-酪)二肽(5),环(D-脯-L-酪)二肽(6),环(D-脯-D-色)二肽(7),木糖醇(8),腺苷(9),尿苷(10),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真菌中分离到,化合物2,6,7,8为首次从海洋真菌里获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珊瑚内生细菌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1D NMR和MS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依次为:环(羟脯-苯丙)二肽(1)、环(脯-酪)二肽(2)、环(苯丙-甘)二肽(3)、环(苯丙-丙)二肽(4)、环(丙-酪)二肽(5)、环(亮-甘)二肽(6)、环(甘-缬)二肽(7)、环(丙-缬)二肽(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细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MS、NMR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手段确定其结构依次为:环(色-丙)二肽(1)、环(甘-酪)二肽(2)、环(丙-酪)二肽(3)、环(缬-酪)二肽(4)、环(甘-苯丙)二肽(5)、环(甘-脯)二肽(6)、环(丙-缬)二肽(7)、环(甘-丙)二肽(8)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且均首次从南海珊瑚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对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筛选GPR41的激动剂,发现环二肽类化合物环(L-脯-L-苯丙)二肽(17号)可在多种(G41-CHO,G12-CHO,Mock-CHO,SH-sy5y和HEK293)细胞中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实验结果表明,17号化合物引起cAMP升高不依赖于GPCR的激活,且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orskolin与17号化合物共处理组比fsk单独处理组cAMP进一步增加.实验结果提示,17号化合物可能是通过抑制cAMP水解,从而引起cAMP水平的持续升高.17号化合物与已知的PDE抑制剂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可能是潜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这是首次发现环(L-脯-L-苯丙)二肽具有在多种细胞内提高cAMP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1)、4-(对羟基苯基)-2-丁酮(2)、肉桂酸(3)、对羟基苯乙醇(4)、苯酚(5)、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6)、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7)、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8).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4、5、6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色谱技术对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MS、NMR、X-单晶衍射及与文献数据比对等方法确定其结构,MTT法考察其对体外人鼻咽癌细胞KB和KBv200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由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2个酰胺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viridicatol(1)、cytochalasin H(2)、cytochalasin IV(3)、葡萄糖神经酰胺(4)、△~(4(5))(E)-鞘氨醇-正十六碳酰胺(5)、尿囊素(6)、胸腺嘧啶(7)、尿嘧啶(8)、环(亮-甘)二肽(9)、环(亮-丙)二肽(10)、环(苯丙-甘))二肽(11)和环(苯丙-丙)二肽(12),其中,化合物1,2,3,4,5为首次从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中发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3对KB细胞和KBv200细胞有较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MS、NMR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手段确定其结构依次为:环(色-丙)二肽(1)、环(甘-酪)二肽(2)、环(丙-酪)二肽(3)、环(缬-酪)二肽(4)、环(甘-苯丙)二肽(5)、环(甘-脯)二肽(6)、环(丙-缬)二肽(7)、环(甘-丙)二肽(8)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且均首次从南海珊瑚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对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九蒸九制后的多花黄精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在波谱技术(ESI-MS,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组分一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交链孢酚(1)、环(L-亮-L-异亮)二肽(2)、5,7-二羟基-6,8-二甲基-3-(4'-羟基苯基)chroman-4-酮(3)、5,7-二羟基-6-甲基-8-甲氧基-3-(4'-羟基苯基)chroman-4-酮(4)、3-(9,12-十八碳二烯酰基)甘油(5)、1,4-二呋喃基-2,3-二羟基-1,4-丁二酮(6)、5-羟甲基糠醛(7)、8-羟基色原酮(8).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6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抑制率为4.84%,IC50值为35.4μmol/L(对照品为57.8%,IC50值为26.4),但化合物6没有明显的体外胰脂肪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中压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albidoflavus M13.1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5-(6-methyl-7-oxooctyl)furan-2(5H)-one(1)、肉桂酸(2)、环(亮-脯)二肽(3)、5-(6,7-dihydroxy-6-methyloctyl)furan-2(5H)-one(4)、环(丙-脯)二肽(5)、香豆酸(6)、环(丙-亮)二肽(7)、N-乙酰基酪胺(8)、环(4-羟基-脯-苯丙)二肽(9)、环(甘-丙)二肽(10)、环(甘-脯)二肽(11)、尿嘧啶核苷(12)、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13)。这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来源的S.albidoflavus M13.1样品中分离得到,且均无明显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从马六甲蒲桃果实中寻找化学成分,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马六甲蒲桃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对照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山奈酚-3-O-α-L-鼠李糖(2)、异鼠李素(3)、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4)、槲皮素-3-O-α-L-鼠李糖(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6)、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7)、杨梅素-4’-甲醚-3-O-α-L-鼠李糖(8)、6,8-二甲基乔松素(9)、乔松素-7-O-β-D-吡喃葡萄糖(10)、 stercurensin(11)、根皮苷(12)、3-甲氧基鞣花酸-3′-O-α-L-吡喃鼠李糖(13),4,5-二羟基-6-甲基-α-吡喃酮(14)、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15)、反式肉桂酸(16)和苹果酸二甲酯(17)。其中化合物11~10为黄酮,11和12为查尔酮,其中,化合物4、6、14、15和17首次从蒲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4、5、6、9、10、1133~17首次从马六甲...  相似文献   

11.
从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根的乙醇粗提物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分析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洋地黄毒甙元-3-O-β-D-葡萄糖甙(1)、洋地黄毒甙元-3-O-α-L-鼠李糖甙(2)、坎诺甙元-3-O-β-D-葡萄糖甙(3)、坎诺甙元-3-O-α-L-鼠李糖甙(4)、齐墩果烷-12-烯(5)、羽扇豆醇(6)、奈皮菌素(7)、3α,11α-二羟基-20(29)-羽扇豆烷-28-酸甲酯(8)和熊果酸(9),其中,化合物1~4为强心苷类化合物,5~9为三萜或甾体类化合物,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槐(Sophora japonica)豆荚用甲醇提取,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和反相柱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山柰酚(1)、山柰酚3-O-β-槐糖苷(2)、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O-β-D-葡萄糖苷(5)、染料木素(6)、染料木苷(7)和槐属双苷(8)。其中,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槐属植物中离得到,化合物2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共生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柳珊瑚A.caerulea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共生细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甘)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胸苷(3)、尿苷(4)、原儿茶酸(5)、3-Furancarboxylic acid-5-(hydroxmenthy)-Furan(6)。【结论】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种细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柳珊瑚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的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柱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波谱分析等分离技术对楤木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云南产楤木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葡萄糖苷(1)、芹黄素-7-O-α-L-鼠李糖苷(2)、咖啡酸乙酯(3)、反式阿魏酸(4)、咖啡酸甲酯(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香兰醇(7)、β-谷甾醇(8).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柱色谱手段对奶子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其90%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醛(1),3,4-二羟基苯甲酸(2),2,2-二甲基-7-羟基色满(3),齐墩果酸(4),熊果酸(5),β-谷甾醇(6),5,7,3',4'-四羟基黄酮醇-3-O-β-D-葡萄糖苷(7),5,7,3',4'-四羟基黄酮醇-3-O-α-L-鼠李糖苷(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MCI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了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独一味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毛蕊花糖苷(4)、红景天苷(5)、咖啡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龙胆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2,4,5-三羟基肉桂酸(10)、2E-4-羟基己烯酸(11).其中化合物5,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代分离技术并经波普分析研究,分离得到了土贝母乙酸乙酯部位8个化合物,并鉴定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表儿茶素(2)、儿茶素(3)、(E)-N-(4-羟基苯乙基)-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Z)-3-O-咖啡酰基-4-O-甲基奎宁酸甲酯(6)、绿原酸(7)、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8).此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二蕊荷莲豆中的一个新环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石竹科植物二蕊荷莲豆 (DrymariadiandraBl.)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环九肽 ,其结构经波谱鉴定为环 ( -脯 -脯 -苯丙 -苯丙 -缬 -异亮 -丙 -苯丙 -亮 - ) .  相似文献   

19.
以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竹节草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Ⅰ)、槲皮素(Ⅱ)、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槲皮素(Ⅲ)、胡萝卜苷(Ⅳ)、po insettifo lin A 3-O-[3′″″-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其中化合物Ⅴ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和Ⅲ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对傣药决明属植物神黄豆(Cassia agnes Brenan)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傣药神黄豆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9为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桑色素-3-O-α-鼠李糖苷(2),山奈酚(3), 5, 7, 3′, 4′-四羟基黄酮(4), 3-甲氧基槲皮素(5), 3, 5, 7, 3′, 4′-五羟基黄酮(6),表阿夫儿茶精(7),表儿茶素(8),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9),原儿茶酸(10).其中,1~6、8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