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X84和LIX54混合萃取剂从氨性溶液中萃取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2+-NH3-Cl--H2O氨性溶液为水相,考察LIX84和LIX54混合萃取剂相对含量、相比、被萃水相中锌离子浓度、总氨浓度和pH对锌萃取率的影响.借助计算软件GEM-Selektor从理论上分析被萃水相pH对锌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被萃水相总氨浓度和pH是影响锌萃取率的主要因素;被萃水相是总氨浓度为3 mol/L、锌离子质量浓度为3 g/L的氨性溶液,当NH3与NH4CI的物质的量比n(Nn3):n(NH4Cl)为3、相比为1:1时,于40℃振荡30min,单次锌萃取率可达76.42%.  相似文献   

2.
采用N910萃取剂对铜镍溶液萃取分离铜(Ⅱ),考察了水相初始的pH值,萃取剂浓度,萃取震荡时间和相比对铜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00,萃取剂浓度为1%,萃取时间3 min,相比为3:5时,铜(Ⅱ)的萃取率可达100%,萃取液中镍(Ⅱ)含量为0,达到分离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二元双水相体系对欧李种仁清蛋白和球蛋白的萃取条件,采用(乙醇+丙酮)(二者体积比为1∶2)/硫酸铵构成的二元双水相体系,对欧李种仁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分别进行萃取,通过比较2种蛋白在此二元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回收率等特性,最终确定欧李种仁清蛋白和球蛋白的最佳萃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二元双水相体系组成为27.5%(乙醇+丙酮)(二者体积比为1∶2)和26%硫酸铵时,清蛋白的分配系数最小,萃取率达到最大;当二元体系组成为17.5%(乙醇+丙酮)(二者体积比为1∶2)和24%硫酸铵时,球蛋白的分配系数最小,萃取率达到最大。二元双水相体系为分离清蛋白与球蛋白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植物来源的清蛋白与球蛋白提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以熔融石蜡为稀释剂对锌的固液萃取行为.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锌离子浓度、相比、稀释剂用量、搅拌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锌的萃取率影响,并用该萃取体系在盐酸介质中对锌与镉两种离子进行了分离尝试,pH≤0.7时可获得最大分离系数为1 172.  相似文献   

5.
为回收里伍铜矿尾矿生物浸出液中铜和锌,采用"萃取-沉淀"工艺流程,以CuSO_4/ZnSO_4水溶液-Lix984N/煤油-H_2SO_4体系为对象,考察料液pH值、萃取时间、相比等参数对铜萃取的影响及萃余液中锌的沉淀回收等。结果表明,当料液pH值为2.3、转速180r/min、萃取时间为4min、Lix984N体积分数为4%、相比(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O/A)为1.0时,铜萃取率为98.65%,锌萃取率为12.28%,铁萃取率为8.93%;当反萃取时间为2min、相比为1.0、硫酸质量浓度为100g/L时,铜离子的反萃取率为94.51%。Na_2CO_3用量与Na_2CO_3理论用量比为1.5g/g时,萃余液中锌沉淀率为99.32%。沉淀渣中锌、铁质量分数分别为39.56%和0.86%。"萃取-沉淀"工艺能有效回收里伍铜矿尾矿生物浸出液中的铜和锌。  相似文献   

6.
用磷酸三丁酯(TBP)和煤油组成溶剂萃取体系有机相,对煤制气洗涤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萃取和反萃处理研究.探讨了影响苯酚萃取的因素如废水pH和TBP体积分数,考察了反萃剂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对反萃效果的影响;同时,对萃取和反萃过程中有机相的重复使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的pH=3~6时,一级萃取率可达90%以上,CODCr去除率达到80%以上;二级萃取率达到40%左右,苯酚总的萃取率达到95%以上;当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4%~10%时,反萃率可达80%以上;TBP-煤油有机相可在萃取和反萃的过程中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为萃取剂,分离提纯铁样中的Fe3 ;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水相盐酸浓度、水相Fe3 质量浓度及油水相比对Fe3 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盐酸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油水相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用混合脂肪酸(C_7—C_9)从氯化物溶液中萃取Eu(Ⅱ)的过程中 水相PH,水相En(Ⅱ)浓度以及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以煤油为稀释剂,确定有机相中萃合物的组成为EuA_2·4HA。萃取过程发生阳离予交换反应: Eu~(2+)+3(HA)_(2(O))=EuA_2·4HA_((O))=2H_((a))~+在(18±2)℃时的萃取平衡常数K_Eu(Ⅱ)等于6.64×10~(-10)本文还测定了Sm(Ⅲ)/Eu(Ⅱ)、Gd(Ⅲ)/Eu(Ⅱ)的分离因数,发现它们均与平衡水相氢离予浓度的一次方成反比。分离因数及单级萃取的结果表明,用混合脂肪酸做为萃取剂通过还原萃取从Sm—Eu—Gd富集物中分离锗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高灵敏的Ga(Ⅲ)-BPR-Tween80-CTAB体系。该体系的适宜酸度为pH2.87~3.42。最大吸收在528nm。锌量在0.1~1.0μg/25ml范围遵守比耳定律。当Tween80在高浓度(0.8%)时,ε=5.72×10~5l·mol~(-1)·cm~(-1);当Twnne80在低浓度(0.24%)并辅以少量H_2O_2(浓度为4.8×10~(-3)%)时,ε=1.09×10~6l·mol~(-1)·cm~(-1)。镓在6mol/l盐酸介质中用乙酸丁酯萃取分离后,测定了分子筛型催化剂中的镓含量。  相似文献   

10.
当满足1gKi-1-1gKi+1〉2-1gD0,1gKi-1gKi+2〉2-lgD0(i为被萃取配离子级数,i小于最大配位数)时,在配合物萃取体系自由配体浓度负对数pL=1/2(1gKi+1gKi+1)处,被萃取配离了ML;有最大萃取率民Emax=D0/(D0+1)+2√Ki+1/Ki,其中D0为被萃取配离子在有机相和水相的分配比。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的TOMAC(甲基三辛基氯化铵)/2-乙基己醇/异辛烷反胶团体系,对该反胶团萃取质粒pUT649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浓度等对质粒DNA萃取的影响.当采用1.0%(volume)2-乙基己醇/异辛烷为有机相,TOMAC浓度为40 mmol.L-1,水相初始DNA浓度为25μg.mL-1时,质粒pUT649的萃取率可达90%以上.离子浓度对萃取过程有重要影响,反萃取时通过调节水相中的离子浓度,可以实现DNA和RNA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TOMAC/2-乙基己醇/异辛烷反胶团体系适合于核酸的萃取和纯化.  相似文献   

12.
以p204为萃取剂,260号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考察萃取振荡时间、p204的体积分数、相比率(O/A)以及料液初始pH值对锌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p204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室温条件下,当萃取平衡时间为6 min,p204的体积分数为30%,相比率(O/A)为2∶1,料液初始pH值为3.0时,锌的一级萃取率达到57.32%.经4级错流萃取可以将料液中锌的质量浓度降低到0.027 g/L,锌萃取率达到97.26%.负载有机相经2 mol/L的H2SO4反萃,锌可完全反萃.  相似文献   

13.
考察加入还原铁粉用量、P204含量和萃取级数等条件对钒的萃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考察p H值、相比、接触时间、静置时间对钒的萃取率的影响.实验发现,还原铁粉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钒一级萃取率,在VP204∶VTBP+磺化煤油为2.5∶7.5配比下,钒一级萃取率可达62.33%.当p H=2.7,相比(Vo∶Vl)=1∶2,接触时间为3 min,静置时间为6 min时,钒一级萃取率进一步提高到75.4%.用P204萃取钒时,经6级萃取萃取率可达96.79%以上;用1.5 mol·L-1H2SO4经3级反萃,反萃率为90.62%.经萃取后,浸出液中的钒可由5 g·L-1富集到45 g·L-1,且除去大多数杂质,有利于后续的提钒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以螺旋藻为原料,采用PEG2000-硫酸镁双水相体系对螺旋藻粗提液中的藻蓝蛋白和多糖进行分离。分别探讨了PEG2000质量分数、硫酸镁质量分数、离子强度、体系pH及萃取次数对双水相体系萃取藻蓝蛋白与多糖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萃取条件,并考察了螺旋藻的反萃取体系条件。结果表明:当硫酸镁质量分数为14%,PEG质量分数为6%,KCl质量分数为0.5%,体系为p H4.0时,为优化双水相萃取体系。螺旋藻水提液通过双水相萃取,藻蓝蛋白富集于上相,萃取率为93.91%;下相中糖类萃取率为59.58%。收集上相,采用12%PEG,6%硫酸镁的双水相体系对藻蓝蛋白进行反萃取,藻蓝蛋白反萃取率为99.06%。螺旋藻水提液经过PEG2000-硫酸镁双水相体系萃取与反萃取,藻蓝蛋白回收率达92.66%,藻蓝蛋白纯度由0.78提高到2.64。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三烷基胺(N235)和磷酸三丁酯(TBP)从盐酸介质中对铼的协同萃取.N235和TBP的浓度比为1∶9时混合萃取体系对Re(Ⅶ)具有较大的协萃作用,最大协萃因子为4.71,对Mo(Ⅵ)的协萃因子为2.16.在pH=1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3NH+Cl-)2·HReO4·B,当酸浓度为3 mol·L-1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3NH+Cl-)·HReO4·B,而N235单独萃取时萃合物的组成为R3NH+ReO-4.同时证明了混合萃取剂分离钼和铼的协萃效果和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选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湖南黑茶茶多酚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PEG的平均分子量与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提取液体积、体系pH值和温度等多种因素对茶多酚纯化的分配系数以及萃取率的影响,并选择正交实验对茶多酚纯化工艺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实验表明,双水相纯化湖南黑茶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g双水相体系中,选用平均分子量为600、质量分数为30%的PEG,质量分数为21%的(NH4)2SO4,体系的提取液体积为2.7 mL,pH=5.5,温度为25℃。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可得双水相纯化湖南黑茶茶多酚的分配系数为34.50,萃取率可达97.57%。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测定pH、T与胆红素在CHCl_3——H_2O系中分配系数(K)的关系,得出直接法提取胆红素的优化条件:PH=5.0、T=50℃,萃取三次,胆红素的收率可达94.15%。  相似文献   

18.
以成本较低的盐酸三乙胺和三氯化铁为原料合成离子液体[Et3NH]Cl-0.5FeCl3,用于模拟汽油(二苯并噻吩溶于正辛烷配制而成)萃取脱硫。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了剂油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模拟汽油脱硫率的影响。并考察其对真实FCC汽油的脱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T=50℃,剂油比v(IL):v(oil)=0.2∶1,萃取时间t=50min时,模拟汽油脱硫率可达96.19%。经过4步萃取,使真实FCC汽油硫含量低于10ppm,符合国V标准对硫含量的要求。离子液体循环使用5次后脱硫率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实验发现的协萃混合物[二(2-乙基己基)膦酸和2-乙基已基膦酸的煤油混合物]对于从氯化锌溶液中萃取铁(Ⅲ)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本文主要研究了稀释剂、水相酸度、接触时间、温度及反萃剂浓度等参数对铁(Ⅲ)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酸度pH=0.5:萃取和反萃取温度为30~40℃;反萃剂盐酸浓度为6mol/L;萃取和反萃取级数分别为2~3级和3~4级。此外,测定了有机混合物的最大载荷(35.22g/L)及萃取剂的循环使用的效率同题。最后对协萃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协萃图,算出了协萃系数(R=3.82)。  相似文献   

20.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P_(204)是一种酸性磷型萃取剂。本文采用P_(204)的正己烷溶液从盐酸体系中萃取钐,确定了其萃取机理和萃合物的组成,测定出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并用P_(204)的磺化煤油溶液对钐的萃取条件及负载有机相的反萃条件进行了筛选。实验表明:当起始水相的PH值等于3.86时,萃取率达99.54%,而采用2N盐酸进行二级反萃,反萃率高达9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