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吕军战 《科技信息》2009,(28):I0045-I0045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稳定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我国县域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从县域经济的特点、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分析我国县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昭锋 《科技与经济》2012,25(5):102-106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程.探索具有县域个性、竞争优势特色和区位条件的转型升级战略,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临港型战略新兴产业成长机制视角,剖析县域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路径,为我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与江苏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新疆县域经济缺乏竞争力的结论.新疆县域经济存在着经济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结构欠合理,县域之间协作水平差,市场发育不全等问题.文章针对造成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不足的制约因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南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较大。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县域经济在综合实力和不平衡性、产业集聚区建设同质化、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工业化程度较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对策,即要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要培育优势产业、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突出主导产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徐宁 《甘肃科技》2022,(18):1-3+7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要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重点发力。兰州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发展环境、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薄弱之处。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有:县域经济发展薄弱,投资来源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带动力弱,产品需求不足;体制机制僵化,市场作用不足等。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生产要素供应趋紧、环境承载力约束和地区竞争激烈等问题,迫切要求创新发展县域经济的新思路,在对芜湖县县域经济采用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战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旨在推动芜湖县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县域经济差异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65个县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造成县域经济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会总财富因子、人均财富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以及人力资源因子。因此,本文认为要缩小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甘肃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湖泊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资源,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徽省枞阳县湖泊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推进退田还湖、调整湖区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该县湖泊生态环境整治及利用对策,对于促进县域湖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县域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以“陕西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调查”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陕西省县域科技创新存在问题、主要特征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县域科技创新跃升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强化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改造和提升县域传统产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太行山山西段1997年~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热冷点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太行山山西段1997年~2016年经济空间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山山西段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整体上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县域发展水平优于北部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模式为中心——外围经济空间结构模式;(2)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的现象,但空间格局变化不显著,整体上表现出“南热北冷”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3)产业结构政策、城镇化和政府调控能力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太行山山西段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等优化太行山山西段经济空间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农村工业化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概括性描述与理论分析。结合陕西贫困地区白河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阐述了发展工业生产力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充市正从农业大市逐步向工业大市迈进,产业结构随之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县域,其产业结构也有所不同,产业结构的不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差异.本文从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变化和各县市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研究了南充市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着重从各产业部门入手,分析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空间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利用1990,2000,2010年河南省县域非农业人口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大致为西高东低,西北部与京广铁路沿线部分形成一个"T"字形的县域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低城镇化率分布在开封—周口等黄淮地区.②城镇化发展较好的县域大部分分布在那些工业化水平高,资源丰富的地区,而那些传统的农业地区(如黄淮平原地区)城镇化率依然较低.③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人均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河南省重点发展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同时,注入更多的精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完善县域产业结构,增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分析了安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三产从业人员的构成状况,探究了城乡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认为产业转移和城乡一体化等将是今后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安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江苏产业结构区域差异与高职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分析表明,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别,产业发展政策也有所不同。为应对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江苏的高职教育在宏观层面上应加强省级统筹,促进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在区域层面上,应加强资源整合,制定区域化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上,应加强院校特色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都市圈、产业带和经济区等的不断涌现,使得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和产业带研究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应分解,研究199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结构的分解表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差异是导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第一和第二大因素;产业效应的分解显示,集中效应是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重组亦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认为大连、营口、盘锦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与大连、丹东黄海沿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基于194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运用SPSS17.0社会统计软件,从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模型预测三个方面对韶关市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韶关城市化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诺瑟姆“S”曲线的第二个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韶关城市化受到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增长因素和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于以韶关市区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对于韶关未来城市化进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业链研究不仅对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基于产业链的跨区域延伸,首先提出了跨区域产业联动的概念;进而从区域经济角度对我国煤炭产业链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煤炭开发利用中进行跨区域产业联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对苏锡常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特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控对策,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