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山柰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 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葱兰花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鉴定了挥发油中的4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61%,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脂肪酸、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烷烃、醛为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优于阳性对照,且样品量与清除率呈量效关系。当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0%时,挥发油的体积分别为18.55μL和9.52μL。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芭蕉叶挥发油,对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出29种成分.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测定了芭蕉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当挥发油浓度为0.3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2.2%;在乳化脂质体系中,当挥发油浓度为50μg/mL时,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率达到92.0%.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芭蕉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因此,芭蕉叶挥发油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4.
珠光香青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析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中药珠光香青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量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44和53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百里酚、谷巢醇、豆巢醇、木栓酮等成分。  相似文献   

5.
对少林伤科复方圣愈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圣愈汤挥发油,运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分析,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该复方挥发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圣愈汤挥发油提取不同时段圣愈汤挥发油成分与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圣愈汤挥发油化学成分对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较之BHT也均优于后者,圣愈汤挥发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声辅助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三种方式提取藏红花花瓣及雄蕊中的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成分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化合物49种,水蒸汽蒸馏法、超声辅助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分离鉴定出43、27、21种组分,且共有6种相同成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组分中含有如芳樟醇、优葛缕酮、柏木脑等独有成分,且藏红花醛含量可达40.31%,索氏提取法挥发油提取率最高,为6.04%.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水蒸汽提取挥发油在280μg/mL时清除率效果表现最佳为44.17%.还原力测定实验及总抗氧化能力实验中,索氏提取物表现出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枇杷核挥发油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枇杷核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总还原力、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枇杷核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枇杷核挥发油中鉴定出2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69%,其中以苯甲醛和苯甲酸为主;25%枇杷核挥发油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活性,各项指标均优于阳性对照,且抗氧化活性与样品体积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荔枝果肉不同极性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和80%丙酮从荔枝果内中提取多酚,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等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其多酚提取物进行分部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法、FRAP法和ABTS法比较荔枝果肉不同极性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采用80%丙酮提取的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的ABTS抗氧化活性显著强于60%乙醇提取...  相似文献   

9.
黄山野菊花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Na NO2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黄山野菊花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山野菊花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有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74.75,97.44,45.60μL。黄山野菊花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均高于0.1 g/L Vc。黄山野菊花挥发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条件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对萃取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SF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CO_2流量4L/min,萃取得率2.068 7%,产物为淡黄色至淡绿色膏状物;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其中脂肪酸、烷烃和脂类成分最多,占总检出成分的82.41%.结论:优化SFE萃取条件可提高得率,使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增多.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并以总还原力、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0%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样品量与各项指标均呈量效关系;挥发油的总还原力、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79.99、6.21和132.07μL,对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优于1 mg/mL的维生素C和BHT。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对蒜头果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及其工艺探索,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化合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FE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 MPa,温度45℃;分离Ⅰ压力10 MPa,温度35℃;分离Ⅰ压力6 MPa,温度35℃,在此条件下进行萃取挥发油,收率为0.72%;鉴定出5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8.75%,未鉴定1种,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扁桃腈,相对含量64.98%,其次为苯甲醛,相对含量13.12%.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茶梅花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茶梅花挥发油,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味酰基(1,1-diphenyl-2-picrylhydrs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从鲜茶梅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0.917 25,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在茶梅花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344 88,下同以质量分数计)、二十烷(0.119 09)、二十四烷(0.078 82)、棕榈酸(0.076 54)、芳樟醇(0.054 30)。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广东海风藤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25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31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达21个.共有成分含量占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总量的81.48%,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总量的90.3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苦丁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及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获得总黄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总黄酮不同浓度下在体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大孔吸附树脂提取最佳工艺为上样流速为3 mL/min,上样浓度为1.2 mg/mL,其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抗氧化的能力包括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不同浓度下的最大清除能力分别为88.65%、87.94%、89.11%和73.21%.结论:总黄酮对4种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薜荔果实乙醇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体积分数(20%~95%)乙醇为溶剂,室温下经超声波辅助浸提,获得薜荔果实乙醇提取液.分别采用还原力法、DPPH法、TEAC法和FRAP法评估了不同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提取液中总酚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获得的薜荔果实提取液表现出不同的还原力,清除DPPH*、ABTS*+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不同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80%,95%,60%,40%,20%,其中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提取液的还原力、清除自由基及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在700 nm处吸光值为1.04,清除DPPH*半清除率质量浓度为 2.20 mg*mL-1,TEAC值为2.36,FRAP值为157.1,此结果与其提取液中总酚的质量分数(2.50%)最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白番红花球茎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对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三因素进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并通过白番红花球茎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研究白番红花球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白番红花球茎多糖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428 W、超声时间为45 min、液料比为57.8∶1(mL·g-1),多糖实际提取率为7.54%.白番红花球茎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其清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78.5%、57.9%、45.3%、79.8%.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白番红花球茎多糖的工艺合理可行,并且白番红花球茎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对4种调味料(生姜、大蒜、丁香、茴香)超临界提取的精油进行GC-MS成分分析,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O_2~-)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4种调味料超临界精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O_2~-、·O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精油对供试菌种的抑制作用,4种调味料超临界提取精油对测试菌种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泽兰中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HSSPME的操作参数(纤维头、样品平衡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HS-SPME法共鉴定了58种成分,占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_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枸骨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离和分析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SFE-CO_2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80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4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32%,含量最高的组分为蒲公英甾醇;从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48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1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78.91%,含量最高的组分为β-桉叶醇。两种方法提取枸骨叶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因此可根据生产需要,选用不同方法提取枸骨叶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