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有"公民是大学生成才的目标定位。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文章依据合格公民的目标定位规定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平台建设等角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甘南州高等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地校风和学风,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身公民意识;通过强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等一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采取人性化、多样性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法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高校必须在清晰把握互联网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薄弱的因素,通过明确培养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正视互联网对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养成的积极意义、优化互联网法律教育内容、拓宽网络维权渠道以及降低网络维权成本等方面,探求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视野下的公民意识内涵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关注的热点。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发展公民教育的关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意识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只有立足于全球化的公共精神、树立全球意识、进行多元身份教育和共同伦理教育,才能够切实提高公民意识水平,促进公民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爱红 《科技信息》2007,(18):178-178,154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公民意识的形成和状况直接影响着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发展状况,作为公民优秀代表的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则最终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公民意识培育只有将理论传授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意识培养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课题,对我国向现代化国家的成功转型、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法,考察西北地区5所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公民身份意识和公民资格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历史、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原因分析,提出应充分利用市场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的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依托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关注公民的实践领域,多渠道地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教育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者的辨证统一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公民媒介素养与公民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应具有依法治国意识,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意识、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公民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等法律意识教育的内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归纳出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途径,即课上和课下结合,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结合,讲解和启发结合,理论和实际结合,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提高整个民族的公民意识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在整个民族公民意识提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实高校教育中在公民意识的培养方面存在着认识不足和路径不明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出发,重点解决提高认识、培养观念和实践参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公民意识受历史传统、全球化进程和教育失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还相对薄弱。要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有效性,社会、高校需创设环境,有力推动;大学生需主观能动,自我打磨。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塑造大学生公民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剖析主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等几个方面分析在新形式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塑造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塑造大学生公民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剖析主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等几个方面分析在新形式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塑造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应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注重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责任.立足人的二重属性开展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是一个重要视角.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应特别注重忠诚国家、民主参与、权利义务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与养成;基于人的生物属性,应特别注重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尊重生命和尊重自然规律意识的教育与养成.有效开展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应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发其它课程的现代公民教育功能,着力拓展实践教育渠道,努力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现代公民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提高,但网络社会中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却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只有通过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选择和判断,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无偿献血志愿活动是大学生出于个人的济世胸怀服务社会,自愿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提供帮助和服务,为激发大学生的公民身份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对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偏离,他们的网络道德问题日渐突出。高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全面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网络伦理观念、文明意识、社会道德责任意识,具有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发展、创造价值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应基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应基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整合与贯通,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主体——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20.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与十八大的报告都强调了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他们的公民教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面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公民素质和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从建设和谐校园、试行校社合作、整合多元文化等多种途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