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爱红 《科技信息》2007,(18):178-178,154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公民意识的形成和状况直接影响着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发展状况,作为公民优秀代表的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则最终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公民意识培育只有将理论传授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采取人性化、多样性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发展,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场域。文章讨论了网络语境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应然追求,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民教育现实困境的分析,指出了利用网络的优势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对策和出路。  相似文献   

4.
"四有"公民是大学生成才的目标定位。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文章依据合格公民的目标定位规定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平台建设等角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提高整个民族的公民意识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在整个民族公民意识提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实高校教育中在公民意识的培养方面存在着认识不足和路径不明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出发,重点解决提高认识、培养观念和实践参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甘南州高等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地校风和学风,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身公民意识;通过强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等一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意识培养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课题,对我国向现代化国家的成功转型、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法,考察西北地区5所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公民身份意识和公民资格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历史、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原因分析,提出应充分利用市场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的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依托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关注公民的实践领域,多渠道地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具有公民、受教育者、消费者多重身份的大学生拥有广泛的权利。大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是我国公民法治意识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值得肯定的幸事。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存在偏差,权利表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大学生权利的最终实现,更阻碍着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高。为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表达其权利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无偿献血志愿活动是大学生出于个人的济世胸怀服务社会,自愿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提供帮助和服务,为激发大学生的公民身份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对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教育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者的辨证统一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公民媒介素养与公民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付丽梅  何毓敏 《科技信息》2008,(34):229-229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即“社会人”、“政治人”;从法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呼唤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关系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对大学生进行权利意识教育应从转变观念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法治观念和人权观念,让学生学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也切实尊重他人的权利,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3.
冯雪敏 《科技信息》2012,(34):389-389
自1790年美国开设“公民科”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设了公民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一国公民是否具有合格的公民意识是衡量该国是否真正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因此公民教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提升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教育载体,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启示意义,旨在通过反思实践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性,实现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价值互动与成长。因而基于反思型服务学习的意义建构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主体的启示,主要有还主题、时空、思考、过程予学生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姚怀喜 《科技信息》2009,(11):112-113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生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具体包括:公民的人格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纳税意识、公民的自由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没有公民意识的基因.要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必须客观公正的审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借助于西方传统文化,才能塑造出建立法治中国所必需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应基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应基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整合与贯通,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主体——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公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政治法律素质及身心素质等。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总体来讲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应采取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并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学习与生活习惯养成并举的培养模式,以切实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8.
注重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责任.立足人的二重属性开展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是一个重要视角.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应特别注重忠诚国家、民主参与、权利义务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与养成;基于人的生物属性,应特别注重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尊重生命和尊重自然规律意识的教育与养成.有效开展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应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发其它课程的现代公民教育功能,着力拓展实践教育渠道,努力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现代公民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公民意识受历史传统、全球化进程和教育失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还相对薄弱。要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有效性,社会、高校需创设环境,有力推动;大学生需主观能动,自我打磨。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合法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意识,其树立与否影响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决定着中国梦能否实现。公民意识作为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包含着身份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公平正义意识等方面。多年的实践证明,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思想和做法,引导大家从内化转化为行动,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