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温加工食品中产生有害物质丙烯酰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研究对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机理、Maillard反应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与丙烯酰胺形成的关系、抗氧化剂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作了全面阐述;同时讨论了抗氧化剂影响丙烯酰胺形成和消减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油炸薯类脆片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和马铃薯脆片在油炸过程中,影响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时间、浸泡程度等.通过研究表明,高温对丙烯酰胺生成影响较大,时间的影响次之.一定质量分数的N aC l和柠檬酸溶液浸泡处理,可降低成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使用花生油油炸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同等条件下大豆油产生的含量.油的循环使用次数对丙烯酰胺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李华 《科技信息》2010,(29):60-61
丙烯酰胺(Acrylamide)是一种致癌物,目前已知美拉德反应是食品产生丙烯酞胺重要途径,根据食品中丙烯酞胺产生机理可推知,加工食品中丙烯酞胺含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加工温度、pH值、加工方式、氨基酸组成、还原糖含量、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等。本实验模拟了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了绿茶的杀青温度、杀青时问、杀青方式对茶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瑞典科学家曾于2000年公布的研究结果称,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而且动物实验发现该物质会增加多种癌症发病的风险。围绕这一结论不乏争议,丙烯酰胺的致癌机理也一直未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而据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报道,美国加州贝克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用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了实验,让其中一些细胞在试管中接受丙烯酰胺处理,把另一些置于双蒸馏水中作为对照对象。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经过低浓度丙烯酰胺处理后,产生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加合物更多,基因变异数目比对照组细胞多出约2倍。也就是说,炸薯条等油炸淀粉类食品中所含的丙烯酰胺成分可能会导致DNA加合物形成,进而引发基因变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丙烯酰胺有可能通过促使DNA加合物的形成.进而引发基因变异并导致肿瘤  相似文献   

5.
高温氮气泡沫驱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温氮气泡沫驱油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氮气泡沫驱油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机理、泡沫封堵机理等.其中泡沫剂的运移方程充分考虑了对流、弥散及表面活性剂损失等机理.对该模型进行了自适应隐式方法数值求解.通过对实际的高温泡沫生产井进行历史拟合,可以看出,高温氮气泡沫驱油数学模型正确反映了热力采油和泡沫驱油的作用机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温环境下岩体锚固机理,通过高温采场三维温度模型ANSYS分析,提出了高温环境下注浆长锚索加固岩体的复合作用锚固理论--"膨胀抬升锚索树根筋混凝土拱理论",简称"胀锚拱理论".该理论克服了目前各种单方面锚固理论的不足,综合形象地解释了高温环境下岩体锚固机理.研究成果为深井开采、有矿石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开采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及有益的参考,对在高温环境下或可能遭受高温影响的边坡、隧道、硐室和采场等岩体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在食品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三聚氰胺可能由各个环节污染食品。但是,如果非蓄意添加,进入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微乎其微,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为防止人为添加,国家制定了相关的限量标准,超过此限量,则不能销售。密胺餐具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缩合而成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合格产品中的游离态三聚氰胺及甲醛单体几乎没有,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在使用时,应避免在微波炉内加热、高温使用或盛装油类食品等,正确的使用密胺餐具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存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引起国际上对其毒性的关注。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丙烯酰胺神经、生殖、遗传及致癌毒性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所进展。虽然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丙烯酰胺的各种毒性,但食品中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不良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别名AM,是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原料,也经常作为医药、染料、涂料行业的中间体~([1])。由于其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常在废水和地表水中检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丙烯酰胺列为"2A组可能人类致癌物"~([2,3,4]),丙烯酰胺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饮水是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常见非法添加物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已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并且显著改善了居民的饮食和健康状况.但是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由于在食品中添加了非法添加物,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介绍了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物、易被非法添加物污染的食品种类以及食用后可能产生的问题等,旨在帮助人们认识食品非法添加物,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Acrylamide from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Stadler RH  Blank I  Varga N  Robert F  Hau J  Guy PA  Robert MC  Riediker S 《Nature》2002,419(6906):449-450
The discovery of the adventitious formation of the potential cancer-causing agent acrylamide in a variety of foods during cooking has raised much concern, but the chemical mechanism(s) governing its production are unclear. Here we show that acrylamide can be released by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certain amino acids (asparagine, for example), particularly in combination with reducing sugars, and of early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N-glycosid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aillard-driven generation of flavour and colour in 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 can --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 be linked to the formation of acrylamide.  相似文献   

12.
Acrylamide is formed in the Maillard reaction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Mottram DS  Wedzicha BL  Dodson AT 《Nature》2002,419(6906):448-449
Reports of the presence of acrylamide in a range of fried and oven-cooked foods have caused worldwide concern because this compound has been classified as probably carcinogenic in humans. Here we show how acrylamide can be generated from food components during heat treatment as a result of the Maillard reaction between amino acids and reducing sugars. We find that asparagine, a major amino acid in potatoes and cereals, is a crucial participant in the production of acrylamide by this pathway.  相似文献   

13.
沸石/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复合型保水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沸石的存在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接枝纤维素/沸石复合保水剂.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复合保水剂的微观特征,研究纤维素与单体的配比、沸石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及单体质量比对吸水率的影响,测试复合材料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结果表明:当沸石、CMC、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分别占单体质量的20%、3%、0.7%、0.04%,AA与AM质量比为5,中和度为77%时,复合保水剂吸自来水倍率达434 g/g,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倍率达71 g/g.  相似文献   

14.
在紫外辐照法制备Au-聚丙烯酰胺(PAM)纳米复合物过程中,HAuCl4的光还原和丙烯酰胺(AM)单体的聚合反应同步进行,使得生成的胶态Au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聚丙烯酰胺基质中。实验发现金纳米的生成过程可促进AM聚合反应的进行,而PAM的生成则可有效地阻止初始形成的Au纳米粒子发生团聚,从而控制纳米复合物中Au纳米粒子粒径明显小于同样条件下没有AM存在时得到的Au纳米粒子粒径。进一步实验还表明,在紫外辐照法制备Au-PAM纳米复合物过程中的Au纳米粒子形成较快,且粒径大小不随紫外辐照时间而发生变化,仅受HAuCl4初始浓度的影响。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金属-有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Ce~(4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下,丙烯酰胺在玉米淀粉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发现玉米淀粉经过酸性处理后容易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探讨了反应温度、丙酰烯胺与玉米淀粉的配比、四价铈离子浓度、加料方式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铈盐引发丙烯酰胺在棉纤维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铈(Ⅳ)盐-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在天然纤维素纤维上接枝共聚,探讨了酸预处理和接枝反应条件对产物平衡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共聚机理.IR表征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及甲醛为原料合成了磺甲基化(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简称SMP(AM/MAA)],测定了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简称P(AM/MAA)]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用红外光谱对SMP(AM/MAA)及P(AM/MAA)作了结构表征,测定了不同磺化度的SMP(AM/MAA)水溶液的粘度,研究了SMP(AM/MAA)的泥浆性能.试验表明:SMP(AM/MAA)具有较好的提粘降失水性能和抗钙侵性能.  相似文献   

18.
DMC/AM/AA三元水溶液共聚合(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AA)三元水溶液共聚合反应。通过实验结果的综合平衡分析,得出了最佳的聚合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