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以太极拳中"掩手肱捶"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掩手肱捶"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掩手肱捶"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太极拳中"马步靠"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马步靠"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马步靠"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十二式太极拳运动负荷量化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星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2):118-121
通过监测10名健康男青年,分别采用高、中、低拳架的形式练习四十二式太极拳,并对练习过程中的心率(HR)、主观体力感觉程度(RPE)等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四十二式太极拳不同练习方式的运动负荷变化特点,为练习太极拳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方法对大学体育24式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发现用"太极拳动作长拳化教学"、"太极拳本原化教学"、"突出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教学"、"加强拳理教学"等互相结合的"速成教学"教授太极拳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代传人陈王廷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它融合了我国古代道家养生修炼术并结合阴阳与经络学,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笔者从太极拳价值的探究入手,提出了太极拳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太极拳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24式简化太极拳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太极拳的价值,并希望能够为研究太极拳的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Kinect 2.0深度相机采集的用户动作图像信息和骨骼信息,结合八式太极拳的动作评价标准理论研究,借助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动作评价智能系统,并对系统功能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进行用户动作捕捉与信息采集,实现用户识别、实时动作评价、评分反馈等功能.系统实现了八式太极拳的数字化、科学化动作评价体系,同时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有助于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手别是中国式摔跤最具代表性的动作之一,也是在比赛和训练中使用次数较多、成功率较高的技术动作.以武汉体育学院2007、2008、2009级中国式摔跤专业的30个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杠杆原理和破坏平衡原理,从手别技术的动作过程、特点、难点及应用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动作的技术特点,并对技术动作的应用和训练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体词"手"的隐喻认知模型和转喻认知模型,是以汉语构式"X手"和"手X"为研究对象构建的,分别遵循了Heine等"人物动作(过程)空间时间性质"的映射等级序列和Peirsman等原型框架下的"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接触和毗邻"接触度连续体。构式布局上分别从"X手"过渡到"手X"以及"X手"和"手X"对称式分布,这与认知的焦点有很大关联,充分展现了汉民族特有的认知和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张卫 《科技信息》2006,(10):391
通过观访本市一些太极拳锻炼场所发现,人们锻炼的形式多为集体形式,所掌握的太极拳技术动作及特点很不规范,“体操”式太极拳的现象很普遍。本文将通过此次的观访对“体操”式太极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审美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太极拳基本动作、美学艺术、音乐融合以及多媒体"视听觉"欣赏手段等方面深入地对大学生在太极拳学练过程中的审美情趣进行引导,使大学生对太极拳文化蕴含的美学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为达到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目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和汉语都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文化形式,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进行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认为: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不仅具有四字格形式、简约为美、工整对称等外部表现,更重要的是太极拳动作名称所具有的求气、求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内在追求.汉语赋予太极拳动作名称独特的语言特色,使太极拳具有更多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技术动作攻防含义"及运用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等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探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高层次开展.  相似文献   

13.
技击意识的培养对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课的研究、示范、练习等教学过程中引入技击方法,使之与拳式的教学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中的对比实验和研究,结果显示技击练习对太极拳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表现在能增进对太极拳拳式和拳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效率,便于他们记忆,且不易遗忘。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武汉市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的3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实质动作教育"和"形式动作教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生动作教育成绩较好,但在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动作教育、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学生动作教育、中学生与小学生间的动作教育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建议加强中学女生的形式动作教育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动作犹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柔和缓慢,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些特点与此阶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中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没有兴趣。这也是太极拳在中小学开展不畅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而太极舞是以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为基础,以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一定健身价值的运动。它既有太极拳的特点又有舞的韵味,是太极拳和舞的结合体,它为中小学生下一步学习太极拳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保护与传承太极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解读太极拳文化相关信息,分析太极拳文化开发的战略路径,探索太极拳文化产权、人才培养、市场开发、资金保证等相应问题,针对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关研究,提出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建议和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运用CiteSpace V软件,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对1995—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所收录的1773篇太极拳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科学知识图谱,从基本情况、热点关键词、共被引等3个方面分析了近25年国际上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的热点.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年发文量、研究机构、学科与载文期刊、作者共被引等分析;关键词分析从词频、归类等角度阐述了相关研究的最新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共被引分析确定了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张卫东 《科技信息》2008,(3):213-214
高等院校作为太极拳研究和传播的基地在太极拳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发现 1949年以来太极拳在高校的三次较大规模教学改革,分别是"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教学理念"的三次研究主题的变化,并以此为切入点,总结此三个时期太极拳在高校教学传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应着力加强太极拳的文化本体建设 ,加强太极拳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建设,构建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太极拳文化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二十四式太极拳手法和步法的动作形式、特点和规律进行了解剖、分析与归纳,提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形似复杂动作变得直观、简单、易学、易记,降低了教学难度.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且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我们选取了24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太极拳运动进行前测—后测实验研究,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三个控制组,拳种为"和氏十八式"和"陈氏十九式"两套,时间约20周,采用了SCL—90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测得的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中没有显著差异,在后测中出现了6个因子的显著差异,说明太极拳训练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