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工业文明之后更为高级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首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纪占武 《科技信息》2011,(19):I0067-I0067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生命整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自然科学技术,在劳动分工中相应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形成了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全新的发展观,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学校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追寻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英 《创新科技》2014,(14):114-115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它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载负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和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不仅对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的产生过程进行阐释,还针对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必要性,制定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但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可以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天人合一"文明、"天人相分"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结构。  相似文献   

6.
陈克猛  刘栋  鲍玮 《科技信息》2010,(15):161-161,170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明新形态,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考虑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是一种推崇顺应自然,以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自然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从内在构成看,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文明发展的视阈进行考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文明交流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和谐精神为基点,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协调;以创新为基础,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林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针对甘肃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并结合生态文明内涵及特征进行了阐述,从生态环境破坏原因、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生态林业建设的实际意义出发,提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和延伸,是人类经历生态危机后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重新反思。在审视自然、精神与社会旨趣的基础上,人类确立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范式和功能要求,形成倡导"生态政绩"、"低碳消费"、"绿色生产"、"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架构。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具体体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内容。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11.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文明是在乡村建立生态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支撑。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文明要在"和谐"中搞建设,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薛孔宽 《科技潮》2008,(3):28-31
工业文明创造了现代城市,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经济能力的增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同时,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和隐患已开始显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生态文明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工业文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不能沿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跨越式地迈向生态文明才是正确的选择。生态人居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理想目标,也将成为城市与乡村趋近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4.
徐民杰  石改霞 《科技信息》2012,(3):539-539,56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它体现了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我们面临重大课题。笔者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结合实际.认为环保工作应从宣传、决策、管理、载体四方面着手,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人们多维度的努力。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工自然的“内容”越发丰富、涉及的领域越发广泛,其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也越发深刻。当前人工自然呈现生态性存在的特征,产业生态、产品生态和标准是人工自然生态的结构内容。人工自然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在于:生态环境问题在史实上“肇始于”人类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根源于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畸形化存在与发展——对立有余而统一不足;产业生态失衡、产品生态失衡、标准违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产业的锁定和打压使我国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依靠科技手段,构建和谐人工自然生态、削弱因人工自然的不当生产消费所致的人对生态环境的过度扰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变迁的历史。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相应地经历了人消极适应自然、人积极适应自然到人主宰支配自然的历史变迁。目前,人类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时期,生态文明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典型特征的新型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7.
于欢  李楠  刘畅 《科技信息》2013,(1):443-443,44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单独一节专门论述,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改变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根本保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制度的严格执行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主体间的不和谐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阻碍了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重塑社会各主体间的和谐共变关系,建立和改善个人、社会、自然之间的互构共变关系,形成良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使社会各主体积极能动地互构,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波 《科技资讯》2006,(33):237-237
社会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加合理地同步体现为全民共同的福利。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想经济与技术模式,它从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压力与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