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活血培元法治疗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已经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HIV/AIDS成年患者24例,且病毒载量<500 copies/ml,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用东研Ⅰ号颗粒(中成药)和安慰剂对照,观察患者0、12、24w后的临床症状体征、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HIV病毒载量以及细胞因子(IL-2、IL-4、IL-10、INF-γ)的变化.结果分析中药组与对照组0、12、24w后症状体征积分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T细胞亚群CD4+T细胞绝对计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细胞因子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毒载量始终均为<500 copies/ml.结论中药活血陪元法(东研Ⅰ号颗粒)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协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控制病毒载量,但未发现对患者T细胞功能的部分细胞因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活血陪元法治疗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活血培元法治疗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已经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HIV/AIDS成年患者24例,且病毒载量<500 copies/ml,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用东研Ⅰ号颗粒(中成药)和安慰剂对照,观察患者0、12、24w后的临床症状体征、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HIV病毒载量以及细胞因子(IL-2、IL-4、IL-10、INF-γ)的变化.结果分析中药组与对照组0、12、24w后症状体征积分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T细胞亚群CD4+T细胞绝对计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细胞因子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毒载量始终均为<500 copies/ml.结论中药活血陪元法(东研Ⅰ号颗粒)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协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控制病毒载量,但未发现对患者T细胞功能的部分细胞因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甘肃省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探讨感染HIV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照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四色流式细胞仪和相应试剂说明书进行,HIV-1病毒载量按照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NucliSens easyQ HIV-1 v1.1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 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在目前中国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标准(350个/μL)以上,而HIV-1病毒载量治疗前平均在10~5IU/mL左右。其中两名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3个月后,HIV-1病毒载量降至10~2IU/mL左右。未开展治疗的儿童其HIV-1病毒载量仍维持在10~5IU/mL。结论儿童一旦感染HIV,应尽早诊断和及时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的成人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将入选病例按感染途径分为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0、3、6、12、18、24个月的免疫重建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4细胞)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后病毒载量(VL)检测情况,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体力状况的变化,观察治疗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情况、死亡率、坚持治疗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D4细胞均明显上升(P<0.01),但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对比CD4细胞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发生体力状况改善、机会性感染率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患者坚持治疗率分别为65.12%、8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8.60%、9.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的成人HIV/AIDS患者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但静脉吸毒感染者的死亡率增高、坚持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免疫反应特点.方法:纳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11日至2月5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152例,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危重型组(17例)、重型组(31例)和普通型组(10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比3组患者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介素-6(IL-6)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型COVID-19危险因素.对危重型组进行亚组分析,根据目前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例)和生存组(14例),分析不同时间节点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变化趋势.结果:与普通型组比较,危重型组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P0.05),IL-6质量浓度较高(P0.05).与重型组比较,危重型组IL-6质量浓度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OR=-0.011;95%CI为0.979~0.999;P=0.031),IL-6质量浓度升高(OR=0.069;95%CI为1.010~1.136;P=0.022)是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重型亚组分析:死亡组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偏低;生存组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逐步恢复正常.死亡组病程后期IL-6质量浓度明显升高;生存组病程中IL-6质量浓度逐步恢复正常.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能够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特别是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持续偏低,IL-6质量浓度持续升高与病情恶化明显相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探讨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对本院2012年3月~2016年9月因艾滋病感染而住院的83例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时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患者经治疗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均数较高(P0.05),相关疾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且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ock抑制剂Fasudil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起始环节的外周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雌性C57BL/6小鼠分为CFA组、EAE组和Fasudil组。Fasudil组动物免疫后第7 d腹腔给予Fasudi(l50mg/kg.d),连续给药14 d。免疫后隔天观察各组小鼠临床评分和体质量变化。在免疫后28 d处死动物,取脊髓进行HE染色和髓鞘染色,制备脾脏单个核淋巴细胞(MNC),测定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L-4,IL-10,IL-1β,IFN-γ的含量,流式细胞术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部分脾脏组织和MNC涂片行免疫组化荧光染色观察Rock的表达。结果Fasudil在EAE外周免疫组织和细胞通过下调Rock的表达,抑制Rock的激活,明显改善EAE的临床症状评分(P<0.05);减轻EAE外周炎性细胞向中枢的浸润,缓解神经髓鞘的脱失;经Fasudil干预可以下调EAE外周特异性MOG35-55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1β水平,升高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促进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Rho/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EA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Rock抑制剂--Fasudil抑制EAE免疫病理过程中外周免疫细胞激活这一起始重要环节,减少炎性细胞的中枢浸润,缓解EAE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H1N1 流感病毒感染能力及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方法利用0. 1LD50剂量A/PR/8 /34 ( H1N1) 病毒感染C57BL/6 小鼠,利用ELISA 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IL-5、IL-6 水平和CD4 + 效应性T 淋巴细胞比例。结果3dpi 小鼠肺脏病毒复制达到高峰,为107EID50 /g,7dpi 肺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呈间质性肺炎、炎性细胞浸润; 5dpi 时IL-6 水平达到峰值,为122pg /mL; 7dpi 时IL-5 达到峰值,为680pg /mL; 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CD4 + CD44 +CD62L - 效应T 细胞比例显著升高。结论结果表明PR8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脏病毒复制水平高,机体免疫应答强,适合用于进一步的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通过多途径影响CD4+T细胞的应答,增强CD8+T细胞介导的抗HIV/SIV作用,具有潜在的抗HIV/SIV的临床应用前景。血清IL-21水平测定有望作为确定HIV感染者AIDS病程以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反应的重要免疫学参数。近年来关于IL-21免疫调节HIV/SIV感染者T淋巴细胞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桂西地区壮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变化.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T2DM-PTB)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400例单纯肺结核(PTB)患者作为参照,均为壮族人群,查阅病例,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NK细胞.结果:T2DM-PTB组和PTB组临床特征比较炎症反应活跃程度、咯血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多发于老年男性、其营养不良发生率、空洞形成率、胸腔积液形成均高于后者(P0.05),而较少合并有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临床症状(P0.05);PTB-DM组和单纯PTB组比较,CD4下降、CD8增高,CD4/CD8下降、NK细胞绝对数下降,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西地区壮族人群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生于老年男性,临床症状隐匿但是易并发营养不良、空洞形成、胸腔积液;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和天然免疫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6-8月从新疆北部主要哈密瓜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1个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G Cmol%含量测定,确定采自叶片病斑上的9个供试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原菌可能还包括果斑菌(Acidororax.ar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永恒的伦理话题,人类对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中国当前社会正处在空前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并呈现出上升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现象的出现?作者从对幸福和幸福感的考证入手,具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9.
给出整数幂的和的另一种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