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科技促进发展》2014,(3):20-30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以服务国家目标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企业在全国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活动规模中占主体的格局初步形成,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逐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所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素基本齐备,运行效能不断提高。但同时,我国科技发展模式进入由速度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换的新阶段,面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仍须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由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或组织构成的系统网络。其核心机构是企业,主要功能是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创新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因为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企业主体缺位、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府职能发挥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文化是我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因此,需要切实巩固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源与知识库的作用,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技术创新的基础服务设施,建立和优化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经济》2005,18(1):5-5
国务委员陈至立日前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高度重视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本刊针对2006年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许多领域专家对本领域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6.
本期关键词     
《今日科技》2012,(11):1
十八大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12,(11):2-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本期聚焦科技界热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希望对我们的实践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首先是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既是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必须要夯实。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等各类创新示范区。基本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成为所在地方和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示范效应日趋明显,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及领域专家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以服务国家目标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企业在全国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活动规模中占主体的格局初步形成,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逐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所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素基本齐备,运行效能不断提高。但同时,我国科技发展模式进入由速度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力机制视角下的泛珠三角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地区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泛珠区域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基于我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泛珠三角开展建设更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使得泛珠区域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分析泛珠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研究泛殊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定位.强调在CEPA框架下保持经贸对泛珠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具泛珠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风险投资制度创新分析——基于“种子期”投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指出现阶段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而产生的风险投资可以提供这种资金支持。但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对企业"种子期"的投入不够,使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种子期"投资不仅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风险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因此现阶段必须从国家和风险投资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措施以加强"种子期"投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应对其挑战。在考察科技强国和科技革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下,中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需要建设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简述了图书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提出了图书馆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规模不同,其技术创新能力也不同.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基于济南市样本企业调查数据,来评价济南市不同规模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表明,中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于小型科技企业,中型与小型科技企业的优劣势因素不同,并据此提出增强不同规模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是依靠国家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整合创新资源,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活动及全部过程;自主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复合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创新主体对资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包括使创新主体资源能力得以实现的载体和外部环境所做的贡献,既包括科技成果的创造能力,也包括新产品及市场品牌的培育能力;根据实现主体的不同,自主创新能力又分为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两种形式;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国家(或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和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内有关山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和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科技投入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进展缓慢是影响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印度是第三世界中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许多高科技居于世界前列,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突飞猛进,这与印度政府的科技政策和企业、高校对科技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印度高校IT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我们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基础研究,推进课程开发,实施个性化教学,强化大学生英语学习,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