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典型海滨城市与海洋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厦门地区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及海洋气溶胶对海滨城市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利用8级大流量MOUDI碰撞采样器分不同季节在厦门大学海洋楼及台湾海峡采集了气溶胶分级样品,并用离子色谱方法对气溶胶中的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点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最高(60.38μg/m~3)、夏季最低(8.76μg/m~3)、秋冬季介于两者之间的季节特征;而海洋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季节差异较小(30.77~35.13μg/m~3).城市气溶胶中SO_4~(2-)和NH_4~+呈单模态分布,峰值粒径为0.44~1.0μm;NO_3~-呈双模态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为2.5~10.0μm和0.44~1.0μm.海洋气溶胶中NH_4~+和SO_4~(2-)的粒径分布规律与城市气溶胶类似,但NO_3~-在细模态(0.44~1.0μm)没有出现峰值,Cl~-和Na~+在大于16μm的粒径段有非常高的浓度,说明海浪飞沫的影响较大,在粗模态中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城市气溶胶.干沉降速率为颗粒物大小的函数,其中在0.1μm左右的颗粒干沉降速率最小;通过干沉降速率和它们的浓度分布来计算无机氮(NO_3~-和NH_4~+)的沉降通量,估算得到远海颗粒态无机氮的干沉降通量明显超过近海(秋季NH_4~+除外).  相似文献   

2.
用ICP-MS测定Ca、Na、Mg、Fe、Al和K等25种元素的浓度,讨论了这些元素的浓度特征、粒径分布以及来源.结果表明,兴隆大气气溶胶中无机元素中Ca、Na、Mg、Fe、Al和K占已测元素总浓度的96%,所有元素均呈现在秋季具有较高的浓度水平.粒径分布显示,本研究中所检测的25种元素几乎均呈现双模态分布,在4.7~5.8μm粒径段出现峰值和在0.43~0.65μm粒径段出现较小的峰值,且以粗粒径段分布为主.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兴隆主要受到地壳源和燃烧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衡水湖湿地上空一次飞行探测过程中的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以及平均谱分布,并应用多阶Γ函数对不同高度的谱分布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为:衡水湖湖面附近气溶胶小粒子的算术平均直径平均值为0.18μm,湖面上空气溶胶的小粒子数浓度平均值为1762.17cm-3;衡水湖上空气溶胶数浓度较周边陆地小,且随着高度增加水平方向上粒子数浓度变化范围变小.同高度陆地上空气溶胶粒子算术平均直径较衡水湖湖面上空大;1500m以下同高度上陆地上空与湖面上空的粒子尺度差变化较小,其后随着高度的增加,两者上空粒子尺度之间的差异变大;细粒子谱分布在0.28μm左右处出现峰值;多阶Γ函数对气溶胶粒子谱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粒径、开方面风速和热源温度对气溶胶在通风柜内沉积率和逸出率的影响,本文以粒径为1μm、2.5μm、5μm和8μm的气溶胶为实验材料,通风柜开放面风速分别取0.5 m/s和1 m/s,热源温度分别为300 K、523 K和753 K,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气溶胶在通风柜内的沉积率和逸出率与粒径、开放面风速以及热源温度有关,其中:1)在1μm~8μm内,随着气溶胶粒子粒径的增大,气溶胶粒子在通风柜中的沉积率升高,逸出率降低;2)当开放面风速由0.5 m/s增加到1 m/s时,气溶胶粒子的沉积率和逸出率均降低;3)在300 K~753 K内,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气溶胶粒子的沉积率降低,而气溶胶的逸出率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5.
某铅锌冶炼厂开放源颗粒物及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铅锌冶炼厂开放源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采用安德森撞击式分级采样器采集铅锌冶炼厂典型工艺段开放源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上Pb、Zn、Fe和Cr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工艺开放源颗粒物中TSP的排放量为459.00~1835.88 g·h-1;重金属元素Pb、Zn、Fe、Cr的排放量分别是19.80~273.61 g·h-1、23.13~156.18 g·h-1、16.54~54.49 g·h-1、2.11~20.17 g·h-1;排放量最大工艺的为原料卸载点;不同工艺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均呈双峰结构,其中除铸铅大气颗粒物峰值都出现在粗粒径范围以外,其他工艺段大气颗粒物在细粒子径段(0.43~0.65μm)和粗粒子径段(4.7~9.0μm)各出现一次峰值。各开放源重金属颗粒粒径频率密度分布图和累计频率分布图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铅、锌、铁和铬的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2.60~8.50μm、2.60~7.30μm、3.90~8.50μm和0.55~4.30μm,开放源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4年5月地面气溶胶集成观测系统在敦煌戈壁地区的观测资料,分析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并用后向轨迹模式分析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分别为52.71±43.02、2.11士1.02Mm~(-1)、0.949±0.022.气溶胶粒径谱主要分布在5μm以下,在0.6、1.5μm处分别有峰值出现.气溶胶中的沙尘气溶胶含量较大,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在早晚有峰值出现.气溶胶受西北方向风影响较大,通过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知道北边大片戈壁方向来的气团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来自库木塔格沙漠方向的,还有少部分来自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相似文献   

7.
地基遥感方法可以直接得到大气气溶胶的辐射特性,用于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的研究。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在永兴岛海洋站楼顶获取的太阳辐射实测数据,应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生成气溶胶4种组分比例近似求解消光方程来反演气溶胶粒子谱。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永兴岛气溶胶各组分比例与标准辐射大气模型中的海洋型气溶胶相似;体积谱为双峰分布,2个主峰分别位于0.01~0.1μm和1~10μm;数浓度谱为单峰分布,主峰位于0.001~0.01μm;数浓度和体积浓度变化规律与海水扰动、粒子的干湿沉降过程有关,与浑浊度指数相关性达98%以上,可用来表征大气浑浊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期为沙尘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EDM 164型颗粒物监测仪对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数浓度进行外场观测,获得了典型扬尘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数浓度采样资料。结果与结论(1)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1时(471μg/m3)和下午16时(500μg/m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大气压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关系(p<0.01)。(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内(97%),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粗模态内(9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少,质量浓度谱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质量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粒径4.5和2.75μm处。(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可以用粗模态1和粗模态2进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2个模态的峰值所对应的粒度直径分别为2.75和4.5μm。  相似文献   

9.
设计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外场观测研究的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HTDMA),并利用该套仪器于2016年7月在安徽省寿县对50~250nm大气气溶胶粒子在高相对湿度下的吸湿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单分散气溶胶和多分散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因子多呈现双峰分布,弱吸湿增长因子约1.07,强吸湿增长因子随粒径50~250nm变化从1.37增大到1.56.当地多分散气溶胶吸湿增长之后的平均谱分布较未吸湿的平均谱分布出现峰值向右偏移稍微增大和双峰分布的现象,说明当地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湿能力以及强弱吸湿组分比例不一样;不同时间段(白天和夜晚)多分散气溶胶加湿与否的平均谱分布差异反映了细粒子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强吸湿性大粒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远距离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海洋人气相对湿度的角度建立了大气折射率变化与气溶胶激光散射特性的理论联系.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模拟了烟、水云、尘、雾、霾等类型粒子群的蒸发波导环境,采用波长为1.06μm的激光雷达对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半径范围为0.1~100μm的气溶胶粒子群进行了探测实验,并对不同气溶胶粒子群的激光后向散射回波信号特征做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激光蒸发波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