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聚型高分子序列结构的群子与JRG第四统计理论标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到丙烯腈及其共聚物是当代超级模量和强度的碳纤维的原材料,而其模量和强度除了碳化工艺条件之外,更为得要地取决于丙烯腈和某些单体共聚物的高分子链序列结构。为此,首先考虑丙烯腈和各种单体间共聚时第二单体的结构及反应介质对竞聚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首次用作者提出了的JRG第四统计理论来考察序列标度(R1.R2)与各自单体均聚时链增长活化能(Ep)和反应热(△Hp)间的定量关系,从如现ln(R1.R2  相似文献   

2.
首次用JRG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来考察共聚物高分子链结构的序列度与竞聚率之间关系,从而提出了共聚序列标度的新的概念,首次明确地表达了R_1·R_2的真实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均聚反应的链增长活化能(E_p)和聚合反应热(ΔH_p)来直接反映R_1·R_2大小的一种方程式,为研究竟聚率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首次考察了共聚反应中两种单体均聚物的溶解度参数差(Δδ)与共聚高分子链序列标度(R1R2)之间关系。发现两种单体共聚过程实际上包含着四个阶段:第一步,各单体自身群集成过渡态群子;第二步,过渡态群子间混合;第三步,某一过渡态群子的引发及群子内部增长;第四步,过渡态群子间的链增长。从理论上分析,R1R2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Δδ所引起的过渡态群子的大小。计算表明,log(R1R2)与Δδ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首次提出了均聚物的溶解度参数(δ)与共聚过程中Price的共聚前置因子(Q)和极性因子(e)之间的相关性。其中e和δ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决定共聚高分子链的序列均匀性(R1·R2)是在共聚反应的微观场合中,同类似于共聚高分子链式的过渡态有密切的关系。考察了PriceQ值与单体定域能间关系,从中看出,除了丙烯腈单体以外,所有典型单体的Q值与定域能间有良好的同步关系。  相似文献   

5.
首次用JRG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来考察共聚物高分子链结构的序列度与竞聚率之间关系,从百提出了共聚序列标度的新的概念,首次明确地表达了R1.R2的真实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均聚反应链增长活化能和聚合反应热来直接反映R1.R2大小的一种方程式,为研究竞聚率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用2D-NMR技术确定性的归属,从而测定无手性中心的聚四氢呋喃(THF)-环氧乙烷(EO)共聚醚的微观序列结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各类单体基团转移聚合嵌段共聚的基本规律,发现当不同种类GTP单体混合投料时,不能得到无规共聚物,只能得到活性最大单体的均聚物。嵌段共聚的合理加料顺序依次为: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类、丙烯腈。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酯类GTP活性链端(1)比丙烯酸酯类GTP活性链端(2)的引发活性高。而异构化失活的速度是2大于1。此外,还俣成和表征了一系列二元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用游离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吡咯烷酮(Vp)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和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并从元素分析和 ̄(13)CNMR的结果计算得体系的竞聚率r_1,r_2分别为0.282±0.037和0.278±0.041;r_2分别为3.75±0.28和3.70±0.29.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小和投料比中单体Vp的含量高,有利于生成特性粘度[η]大的共聚物,反应时间长,[η]下降,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与用Mayo-Lewis式处理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 ̄(13)CNMR测定链段序列分布的结果与用末端基效应模型计算的结果一致。因此,认为是以末端基效应模型机理进行,DSC测定结果显示出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与组成关系符合FOX方程,说明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讨论下面方程的Cauchy问题:utt-Δu=|ut(x,t)|p,t≥0,x∈R3,u(x,0)=εf(x),ut(x,0)=εg(x),x∈R3,这里Δ=∑3i=12x2i,常数p>1,ε是正参数,H.Takamura(ComminPDE,1992,17(1&2):189)猜侧上面的Cauchy问题在p>2时是否对充分小的初值存在整体C2解.本文将在f(x),g(x)满足一定条件下在p>3时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苯乙烯丙烯酸酯(SAE)共聚乳液作为改性剂, 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通过试验考察了共聚物对水泥及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AE的加入使水泥及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但抗压强度有所降低; 共聚物中单体的组成比对砂浆的强度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接枝共聚单体与淀粉接枝共聚物上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Ce^4+为淀粉接枝引发剂,研究了接枝共聚单体对淀粉接枝共聚物(SGC)上浆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对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腈(AN)10种接枝单体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所归纳出的SGC浆料接枝支链的分子结构模型,探讨了几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稀土络合体系Y(P204)3-Al(CH2CH(CH3O2)3(P204=(RO)2POO-,R=CH3(CH2)3CH(C2H5)CH2-)催化二氧化碳,环氧氯丙烷和环氧树脂(E-51)进行三元共聚,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仪及DSC对催化体系及其共聚物为表征,加入E-51后,共聚物的结构规整性下降,其分子量增大,并产生交联,耐热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一系列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酯等)与N-芳基取代甲基丙烯酰胺,(包括:N-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φMA),N-对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TMA),N-邻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o-TMA),N-对澳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BrPhMA),N-对氯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ClPhMA),N-对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NPhMA),N-邻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o-NNPhMA),N-萘基甲基丙烯酰胺(N-α-HMA))的共聚物 ̄1H-NMR谱。用 ̄1H-NMR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估算了共聚体系中各单体的竞聚率,比较了各种单体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右上角双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的一阶渐近稳定性,其中{et}是独立随机序列,且E<+,E(et)=E(e3t)=0,E(e2t)=.我们获得极限向量u=lim(E(X),E(Xet-1),存在的条件及其表达式,其中Xt=(xt,xt-1r=max(p,n,m)。  相似文献   

15.
p-平均对称差度量的Cauchy问题(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集合的对称差集合的Lebesgue 测度出发,建立了衡量Fuzzy 数之间差异的p-平均对称差度量dΔp ,讨论了(E,dΔp)中的Cauchy 序列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6.
解多维抛物型方程的两个三层显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两类解N-维抛物型方程的两个三层差分格式。显式格式的稳定性条件是max1≤p≤Nγp≤1/2N,且NΣp=1≠1/2,其中γp=Δt(Δxp)^2,p=1,2,…,N。而显著格式(Ⅱ)当参数a≥1时的无条件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考虑多元线性模型,其中满足ε(i)=1,2,…,s独立,即ε(i)服从椭球等高分布,这里Σ≥0未知,已知且是一个特征函数},随机变量R≥0,R与η同分布,而随机向量在ER2>0,ER4>∞及α=ER4/p(p+2)—(ER2/P)2≠0的条件下,对任给矩阵C=C',得出了tr(CΣ)的一致(关于Σ≥0)最小方差不变二次无偏估计存在的充要条件以及其具体形式,同时也给出了在椭球等高分布下tr(CΣ)是(CΣ)的最优估计的充要条件的简便证法,以及含正态的椭球等高分布族下,tr(CΣ)的最优估计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增容原理,以丙烯酸甲酯(MA)、α—甲基苯乙烯(α—MS)为增容改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乳液共聚,所得共聚物与氯化聚乙烯(CPE)共混得MMCS合金。研究了改性单体、CPE用量对树脂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树脂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用HXR方法计算了ZrⅪ—RuⅩⅤ离子4s2,4s4p,4s4d组态能级.通过对各能级值随Zc(Zc=Z-N+1)沿等电子序列变化规律分析,找出了ΔE随Zc变化的一种新的拟合关系,运用该关系和笔者设计的FORTRAN程序对上述组态各能级进行了拟合计算.用类插的方法预测了TcⅩⅣ离子的上述组态能级值.给出了ZrⅪ—RuⅩⅤ离子4s2—4s4p,4s4p—4s4d组态跃迁谱线波长和相应的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三乙胺(TEA)为催化剂,谷氨酸乙酯-N-羧基-2-氨基酸酐(ELG-NCA)与谷氨酸苄酯-N-羧基-2-氨基酸酐(BLG-NCA)基聚反应。用1HNMR谱测定了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的组成。利用Kelen-Tüds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了两种单体竞聚率。结果表明ELG-NCA的竞聚率r1=0.926,BLG-NCA竞聚率r2=1.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