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纲》明确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本学期为落实阅读教学目的,我凭借本册教材编排内容:精讲课文和略讲课文,从读书过程的读懂、会读两个层面入手,重视加强学生自读的阅读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形成会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悟写,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通过阅读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感悟表达,学会观察,学习章法,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3.
“读——议——品”三步教学法,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构建了“以读为主,淡化分析,突出品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读”分为初读、默读两步。“议”则由质疑、鉴赏、总结三部分组成。“品”重在整体的感悟与体会。教改中教师应乐于欣赏与鼓励,善于导引与启发,精于评析与讲解,有耐心与信心。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学习,促进主动发展,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对此曾有过一段极为精辟的论述:“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为什么要强调“自能”?因为“惟其自得,最为可靠,可以终身受用不尽.”当今世界瞬息万变,面对跨世纪的教育对象,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有个高分,不管学生的能力如何,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逐渐克服了阅读教学中那种“满堂问”、“满堂灌”、“抱得太死,嚼得太细”、“填鸭式”、“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等等弊端,注重培养学生自读会读的能力,探索出“主要让学生自己阅读钻研”、“教师为学生学服务”、“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技能、技巧教给学生”的教学新途径.具体地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读也提出不同的要求。“读通、读懂、读透”“初读、细读、精读”等形式的阅读法,反映了学生对读、悟、理解的三个基本层次,决定了阅读的基本方向。但从语言文字训练角度看,上面的三个层次的划分对读的基本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不甚明了。下面,我从“读”的四个基本层次分别探索它们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听了几堂课改年级的阅读展示课,教师们确实抓住了“读”这个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读声琅琅。可是,细细品味,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整堂课“一读到底”,读的多,想的少,更不用说写了。出现以上现象,可能与新课改倡导的“以读为本”的理念有关。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很多老师就认为语文课,不充分地读,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不读书就不是语文课。但笔者认为过分地强调“读”,占据了“写”的时间,也不是好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不是多读就是好课,浮在文本表面的朗读,没有深层次地挖掘,那也是阅读教学的缺失,因此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读也提出不同的要求。“读通、读懂、读透”、“初读、细读、精读”、“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形式的阅读法,反映了学生对读、悟、理解的三个基本层次,决定了阅读的基本方向。但从语言文字训练角度看,上面的三个层次的划分对读的基本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不甚明了。下面,我从“读”的四个基本层次分别探索它们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试探胡锦华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均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自读课文,以第一册为例自读课文占全部课文的50%左右,这样安排体现了叶老“教会学生自己学”的指导思想。因此,要上好自读课,首先必须明确自读课的作用,了解自读课的教学内容,掌握自读课的一...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教学理念已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语新大纲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因此,关于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今天不仅早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逐渐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增强学生的参与到课堂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叶老曾说:“阅读教学要相机引导学生进行’品味”,而新课标更强调教师将品赏体悟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以备课的全面、讲授的精细自得,而应该授学生以渔,放手让他们走好阅读的全程,使之于读中自解,于品中自悟,于味中自得。品味,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未必简单。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当首先找到关键,找到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读”,多被人视为语文学习的“专利”,很少听到上了一节“数学阅读课”或通过数学阅读使学生学会新知等这样的话题。然而,数学课中的“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也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读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在阅读中领悟数学内涵,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如何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普遍观点认为:应该多读多写。为此,自古及今,有不少写作名人就注意到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杜甫认为他的“下笔如有神”,是得益于他“诗书破万卷”。宋代苏轼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元代程端礼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现代文学巨匠茅盾也说过“读了再写,写了再读”。确实,多读书对写作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读好书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能借鉴各种表达技巧方法,到作文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第三,能拓宽眼界,增长知识。这些都是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正因为读书对写作有这样许多好处,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强调要求学生多读,使学生以读书之“劳”换取写作之“逸”。写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强调多写,甚至每周有规定的写作篇数。老师们对读写训练如此重视,然而结果如何呢?绝大多数学生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仍然把作文视为畏途。我在高校长期从事写作教学,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不少,虽然很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完成规定字数的作文,但大多是平庸之作,而且应付式的居多,作文中的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文中句子中还留有空格,把不认识的字让老师给补上,更...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怎样教学生去学呢?就历史学科的学习,说说“四字环节”。读。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做基本活动。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并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读是学习之先,正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多读教材才能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让学生读也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读提示、读正文、读小字、看图画、看说明、看注释、思考习题等教材中的所以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感知。从读中得到历史人物高尚情操、献身精神的熏陶,从读中体会文化悠久历史的美,从读中受到民族气节和国家尊严的历史教育,从读中感受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兴衰脉搏。有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效率,采取按性别或分小组的办法组织阅读竞赛,其效果会更佳。当然,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也得“参与”,了解学生读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5.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手段,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多种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要以“读”为先,以“读”创新,在“读”字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袁婷婷 《科技信息》2010,(28):320-320
语文阅读教学呼吁"以读为本",老师想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组织教学时,就必须吃透"两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让学生自觉地"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求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恳请得到专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教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课文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部曲。讲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教材,它体现了单元教学的要点,作为范例,教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课外自读课文,它是让学生将从前两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在课外自读课文中加以运用。在这三类课文中,课内自读课文占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作用。在现实教学中,教读课文是基本编目,是考试的必考编目,因此,一些教师只注意了教读课文,忽视了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亘古至今 ,“悟”一直带有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从“悟”的本质、功用、基础、要领、层次、程序等六个方面探索这一千古之谜作其结论为 :“悟”的本质是“接连先天即后天” ,它可以开掘人类的思维潜能 ,定向培养创造性思维 ,启迪智慧。其基础是智慧双运 ,要领是分级确立“悟”之对象 ,并层层递进 ,循序上升 ,最后步入通达智慧的高级境界  相似文献   

20.
从语音、词语、句子、语法等方面,阐述了英语教学与汉语教学中的启发学生触类旁通的“领悟的闪光点”(简称“悟点”),在学习英语或汉语时,可以互相借鉴。有了这些“悟点”,教学中“凭空”建立的概念、是念、“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有了“依据”,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