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硫酸-石墨层间化合物催化合成丙酸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硫酸-石墨层间化合物催化丙酸与戊醇的酯化反应,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醇、酸摩尔比对酯产率的影响。当醇、酸摩尔比为0.1:0.2,催化剂量为醇酸总质量的3.7%,反应时间为40min时,酯产率可高达95.6%以上。  相似文献   

2.
手性醇衍生的α-重氮苯乙酸酯与N-(苯乙烯基)-吗啉在铜盐催化下的反应,能够以高度的化学产率制备手性的4-氧代-2,4-二苯基-丁酸酯,产物中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比例达到2:1.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使用一种新的复合型催化剂(TsOH-PPDS),使羧酸和醇快速合成酯的研究结果。使用这种新型催化剂合成了13种酯,其催化效果比较好,回流时间仅15min,最高酯化产率达到92.5%。  相似文献   

4.
“催化反应精馏 萃取合成乙酸乙酯新工艺研究与应用”是河北科技大学赵地顺副校长带领的课题组完成的科研项目。该工艺主要创新性有以下几点 :在乙酸乙酯工业生产中率先把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和萃取技术很好地耦合在一起 ;采用自行开发研制的新型复合催化剂 ,利用催化反应精馏 萃取合成乙酸乙酯新工艺进行酯化反应 ,把塔顶酯的质量分数提高到 93%以上 ,并基本实现了酯化塔塔顶无醇 ,筛选出了效果很好的复合催化剂用于粗酯的萃取精制 ,萃取后酯的质量分数可达 98%以上 ,降低了脱水塔负荷与能耗 ;将萃取后的酯用于酯化塔的回流 ,提高了带水能力…  相似文献   

5.
乙酸芳樟酯高品质香精的原料,传统的制备主要是无机酸催化法及Williamson合成法,产率底,副产物多,产品质量差,品质低,本文静格孔分子筛MCM-41催化芳樟醇 与乙酐反应得到很好的结果,各种实验参数被讨论,芳梓醇的转化率为99%左右,芳樟酯的收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6.
加盐萃取精馏法分离乙腈和正丙醇的混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制药废料中回收乙腈和正丙醇,研究了加盐萃取精馏分离法在分离乙腈-正丙醇中的应用,设计了工艺流程,确定了工艺条件.采用以上技术从废液中回收乙腈,乙腈含量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7.
Sol—Gel固定磷钨酸催化合成乙酸丁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制备了正硅酸乙酯凝胶(Sol-Gel)固定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丁酯,实验表明,Sol-Gel与磷钨酸的质量比为15:1时催化性能最高,在催化剂用量为总反应物质量为5%,酸醇比为1.5:1,反应温度为105度,反应时间为3.5h的条件下,酯产率可达87%以上,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8次催化效果仍然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四种酸催化剂用于工业混醇与乙酸酯化合成混合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硫酸和磷钨酸虽然催化反应速度快,但产品中酯含量较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反应中存在严重的暴沸现象;SO42-TiO2-Z固体超强酸催化活性相对较高,产物中酯含量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华中理工大学与湖北齐跃化工公司共同开发的甲醇液相氧化碳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及精馏工艺,最近通过湖北省科委主持的省部级技术鉴定.DMC是用途广泛的“绿色”化工产品,甲醇液相氧化碳化合成DMC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新开发的合成工艺采用独自设计的管式循环反应器(25OI,)及助催的氯化亚铜二元催化体系,在12oC及2.2MPa压力下,利用化肥厂一氧化碳及工业氧气合成DMC.甲醇单程转化率为15%以上,选择性为99%,单批催化剂寿命可达10oh以上.产品精馏采用三塔连续革取精馏工艺,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由于选…  相似文献   

10.
方酸与正丁醇回注以生成方酸二正丁酯,后者与等物质量的氨基醇反应生成手性方酰单基醇酯,与2倍以上物质量的氨基醇作用则生成具有C2对称的手性方酰二氨基醇配体,新合成的2-6五个配体用于原位制备手性wu唑硼烷催化前后性芳酮及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手性促醇的化学得率和ee值分别为85%-98%和35%-98%,新化合物的结构已被IR,^1HNMR,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11.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3,5-间苯二甲酸二甲酯苯磺酸钠通过与乙二醇的酯交换及熔融共缩聚反应,得到了一组不同离子含量的离聚物。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和原子分光光度法对产物中离子基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考察了产物中离子含量对其特性粘度的影响;并利用DSC、TGA、WAXS、显微照相等实验手段对产物的热性质、结晶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温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铯取代磷钨杂多酸盐(CsxH3-xPW12O40,x=0.5,1.0,1.5,2.0,2.5,3.0),考察了不同铯取代度对所制杂多酸盐结构及其催化苯甲醛氧化制苯甲酸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液氮吸附-脱附(N2adsorption-desorption)、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 UV-vi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sxH3-xPW12O40完好地保持了H3PW12O40的Keggin晶相;随着铯取代度x的增大,CsxH3-xPW12O40的颗粒逐渐均匀,同时晶胞参数逐渐减小,表面积和孔容则随之增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所制CsxH3-xPW12O40均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Cs3PW12O40催化作用下,苯甲酸的收率达到72%,而其他催化剂作用下达到76%,均优于H3PW12O40的催化活性(7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法,分析了41份有芒小麦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6种Glu-1位点的等位变异,其中Glu-A1位点上有3种亚基变异类型,分别为Null,1,2*,优质亚基为1,2*,Null出现频率为70.73%,2*占17.07%,1占12.20%;Glu-B1位点有6种等位变异,存在的优质亚基为7+8/14+15/17+18,7+8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56.10%,其它亚基类型频率依次为:17+18(17.07%)、7+9(14.63%)、13+16(7.32%)、8和14+15(2.44%);Glu-D1位点有7种类型,仅有一个优质亚基为5+10,2+12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65.85%,5+10占21.95%,其次2、10、Dy10w、2+Dy10w、Dy10w+12均为2.44%;这16种变异共形成了1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ull/7+8/2+12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占43.90%,其次为2*/7+9/5+10和N/17+18/2+12分别占9.76%,7.32%,剩余亚基组合类型频率均小于5%.该项研究结果揭示的部分有芒小麦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其组合类型对小麦品质遗传改良育种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十万大山昆虫区系考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西南部十万大山中部山区昆虫考察,已定名昆虫有12目104科291属388种,以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直翅目的种类居多,分别占19.33%、18.30%、17.01%和17.01%。种类较多的科有斑腿蝗科28种,蝽科25种,缘蝽科19种,猎蝽科、蜻科、铁甲科和凤蝶科各12种,斑翅蝗科10种。各林带采集到的昆虫种类占总采集量的百分率分别为:山顶矮林带(海拔850m以上)约占8.4%;常绿阔叶林带  相似文献   

15.
三种口味芒果醋营养饮料配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菲菲  秦艳  韦星明 《广西科学》2008,15(3):321-324
以蜂蜜、海藻糖、异麦芽酮糖为甜味剂,同时添加乳酸钙,用正交试验设计出蜂蜜口味、海藻糖口味、异麦芽酮糖口味芒果醋营养饮料的最佳饮料配方。蜂蜜口味芒果醋饮料最佳配方为芒果原醋10%,蜂蜜¨蔗糖5%¨5%,乳酸钙0.12%;海藻糖口味芒果醋饮料最佳配方为芒果原醋10%,海藻糖12%,乳酸钙0.18%;异麦芽酮糖口味芒果醋饮料最佳配方为芒果原醋12%,异麦芽酮糖12%,乳酸钙0.12%。按最佳配方调制的3种口味芒果醋饮料酸甜适口,口感柔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6.
L—苹果酸产生菌Aspergillus flavus HLD—12产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HLD-12菌株发酵L-苹果酸的特点.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CaCO3、金属离子和促进剂等因素对HLD-12菌株苹果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HLD-12菌株的最佳产酸条件,其中最适碳源为8%的葡萄糖,最适氮源为0.15%的(NH4)2SO4,CaCO3浓度为7%。生物素和丙氨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提高HLD-12菌株的产酸水平。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观察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免疫重建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对41例艾滋病患者用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采用规范的督导管理模式,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并做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CD4、病毒载量等检测。结果:服药依从性在95%~100%之间,平均98.8%。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治疗满12个月的19例患者有89.5%的患者CD4上升,总体CD4平均上升120.8个/μl,12例做病毒载量(HIVRNA)检测结果:100%的患者HIVRNA持续下降,6个月时、12月时有75%的患者HIVRNA检测不出。结论:高效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治疗1年抗病毒治疗总有效率为94.7%。科学规范的督导管理,确保病人95%以上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从汕头湾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24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对其中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力最强的菌株(SB12)进行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的初步研究.经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单因子发酵条件:氮源为蛋白胨,盐浓度为0.1%,pH 9.5,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 d;优化后的最小表面张力为19.77 mN/m.分析发酵液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发现:菌株SB1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乳化力达91%;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广的温度和pH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荧光染色技术、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神经毒素MPP 对PC1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提供实验模型.结果表明,MPP 对PC1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呈时间和剂量相关性.0.20mM的MPP 作用于PC12细胞48h后,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为60%,细胞核发生凝集和断裂,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技术的Annexin v-FTTC和PI双染法显示,活细胞占20.2%,晚期凋亡/坏死细胞占51%,早期凋亡细胞占6.75%.提示,MPP 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是研究神经保护作用药物很好的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菜籽油中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KOH-CH3OH脂交换法快速甲酯化处理油样,以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本地市售菜油中脂肪酸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7种组分。其中以芥酸、亚油酸、油酸、花生烯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脊酸为主。芥酸含量高达34%,表明所检菜油属高芥酸菜籽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