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证实慢性心衰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谷氨酸脱羧酶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冠脉结扎法诱导大鼠慢性心衰,在PVN微量注射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烯丙基甘氨酸,观察动脉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心衰组大鼠心率、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均有升高(P<0.05),但心衰组升高幅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减小(P<0.05).Westemblot实验法观察PVN内谷氨酸脱羧酶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心衰组大鼠PVN内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下调(P<0.05),但谷氨酸脱羧酶65 (GAD65)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心衰大鼠PVN的谷氨酸脱羧酶变化对交感神经的作用发生钝化,其机制可能与PVN内谷氨酸脱羧酶67表达量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力竭运动对大鼠丘脑腹外侧核(VL)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探讨丘脑腹外侧核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过程中的作用.选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疲劳组.采用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方案,建立运动疲劳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的体电生理学技术,观察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并对其放电模式、放电频率、锋电位间隔直方图进行线下分析.得到了FG大鼠丘脑腹外侧核单簇发混合放电和规则单发放电神经元比例明显低于CG(P0.01),爆发式放电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CG(P0.01).FG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总放电频率显著低于CG(P0.05),规则单发放电频率有所升高,单簇发混合放电频率有所降低,但与CG相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以看出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参与了运动性疲劳的中枢调控.丘脑腹外侧核在运动疲劳引起间接通路与直接通路的调节功能失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早期运动干预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抗氧化保护机制.选清洁级SD大鼠64只分为4组:假手术组(Control,12只)、假手术运动组(Control+Ex,12只)、PD组(PD,20只)和PD运动组(PD+Ex,20只).单侧前脑内侧束(MFB)注射6-OHDA建立PD模型大鼠,运动组术后24h开始进行持续4周跑台训练,11m·min~(-1) ,30min·d~(-1) ,5d·(7d)~(-1) .采用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检测行为变化,应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黑质DJ-1变化,比色法检测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指标.黑质DJ-1基因表达显示,PD+Ex组比PD组分别明显增加(P0.05);黑质DJ-1蛋白表达显示,PD+Ex组较PD组有明显提升(P0.05);PD组大鼠SOD、GSH-Px活力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PD+Ex组大鼠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与Control组和PD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早期运动干预能提高黑质DA能神经元DJ-1并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运动症状主要是由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缺失引起,引起SNc DA神经元死亡的因素包括泛细胞因素和细胞特异性因素。泛细胞因素包括年龄、基因突变、环境毒素、炎症反应和阮病毒样感染等;细胞特异性因素包括SNc DA神经元特殊的DA神经递质、解剖形态、电生理表型和谷氨酸能突触传入等。当前治疗PD的药物主要是从弥补DA神经递质考虑,在如何阻断、甚至延缓病情进展方面仍未获得重大突破。只有深入研究SNc DA神经元的细胞特异性危险因素,并与其泛细胞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PD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据此设计的治疗策略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证实慢性心衰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谷氨酸脱羧酶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冠脉结扎法诱导大鼠慢性心衰,在PVN微量注射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烯丙基甘氨酸,观察动脉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心衰组大鼠心率、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均有升高(P<0.05),但心衰组升高幅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减小(P<0.05)。Western blot实验法观察PVN内谷氨酸脱羧酶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心衰组大鼠PVN内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下调(P<0.05),但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心衰大鼠PVN的谷氨酸脱羧酶变化对交感神经的作用发生钝化,其机制可能与PVN内谷氨酸脱羧酶67表达量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ontrol)、假手术运动组(Control+Ex)、PD组(PD)和PD运动组(PD+Ex).于大鼠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单侧损伤PD模型,术后24h实施运动干预.在手术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皮下注射阿朴吗啡(APO)评价PD模型可靠性.4周训练结束后进行圆筒与网格行为学测试,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纹状体Glu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纹状体GFAP和GLT-1的表达水平.APO旋转行为测试和圆筒及网格行为测试结果显示,PD+Ex组大鼠行为功能较PD组显著改善(P0.05).PD+Ex组大鼠较PD组纹状体Glu浓度下降(P0.01),GLT-1表达显著上调,而GFAP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4周跑台运动干预可加速星形胶质细胞对Glu的摄取转运能力,降低纹状体Glu浓度,改善PD模型大鼠行为功能障碍.推测运动促进PD模型大鼠皮层-纹状体Glu能通路的突触可塑性可能也与星形胶质细胞对Glu的摄取转运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6-OHDA注入中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黑质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检测其损毁侧纹状体区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纹状体区多巴胺、多巴克及高香草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电针能提高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多巴胺的含量,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在尾部静脉注射5-羟色胺酸(5-HTP)后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的变化.方法给予对照组大鼠及抑郁模型组大鼠尾部静脉注射5-HTP后,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放电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收录及结果分析.结果模型组的兴奋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大鼠脑内5-HT的含量有助于加强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5-羟色胺酸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为证实慢性心衰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介导的交感神经紧张性抑制作用,采用冠脉结扎法诱导大鼠慢性心衰,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微量注射GABAB受体阻断剂CGP-35348,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和心衰组大鼠心率、血压均有升高,但心衰组升高幅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减小(P<0.05).假手术组和心衰大鼠RVLM微量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均导致心率、血压下降,但心衰组下降幅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减小(P<0.05).以Western blot实验法观察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内GABAB受体蛋白表达量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大鼠RVLM内GABAB受体表达下调(P<0.05).说明心衰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GABAB受体中介的紧张抑制作用发生钝化,其机制可能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内GABAB受体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尼氟灭酸(NF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探讨尼氟灭酸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在脊髓水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如下方法:(1)制作CCI模型。(2)运用热板实验检测CCI组、假手术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3)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组术侧、假手术组术侧、正常组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幅度。(4)记录尼氟灭酸对正常组和CCI组术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CCI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2)GABA(1~1000μmol/L)可以使DRG神经元产生浓度依赖的内向电流(P0.05,n=10)。(3)CCI组1~100μmol/L GABA激活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n=6)。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GABA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NFA(1~100μmol/L)对正常组、CCI组的DRG神经元上GABA激活的电流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正常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n=5)。由此可知,NFA对CCI模型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相比较正常组有所减弱,这可能是由于CCI模型的DRG神经元上钙激活氯通道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松果体在中华蟾蜍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记录了不同温度下(5、10、15、20、25和30℃)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表明,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有5种放电形式(单个放电、连续放电、簇状放电、连续簇状放电、不规则放电),在不同温度下,其各种形式放电单位所占比例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果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逐渐升高,在30℃时达到最大;放电幅度在25℃时最高,30℃时略有降低,证明松果体参与了中华蟾蜍的体温调节,可能与热敏神经元的活动有关,但热敏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在39只家鸽用横切脑干、电刺激、电损毁和记录神经细胞放电的方法研究了延髓各部与呼吸调控的关系。实验发现刺激延髓前部(A1.0-P1.0)主要引起程度不同的呼吸抑制作用,刺激延髓中后部(P1.5-P2.5)两侧可引起显著的呼吸加强或抑制反应;在P1.5-P2.5脑段两侧区域进行损毁或在此范围内(而不在此范围之前)进行横切,可使动物呼吸停止而死亡;在P1.6-P2.5两侧网状结构中记录到了呼吸相关性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家鸽延髓呼吸中枢位于中后部(P1.5-P2.5)两侧网状结构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高效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中脑腹侧背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双位点注射和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单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2种方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术后连续4周运用阿朴吗啡旋转试验鉴定模型是否成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大鼠的SN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程度。结果表明:SNc-VTA组造模后1周成功率为12%,4周后成功率为72%,MFB组造模后1周成功率即达到84%,2周后的成功率则达到92%;采用2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但MFB单位点注射法在短时间内具有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柴胡-白芍药对治疗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枢神经递质变化及BDNF和Trk B表达的情况,探讨其抗抑郁症的机理.采用HPLC法测定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的质量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中BDNF(海马脑源性神经元)和Trk B(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白芍药对高、中剂量组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和DA质量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调BDNF和Trk B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P0.05或P0.01).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大鼠脑内海马组织和皮质组织NE、5-HT、DA质量比及上调BDNF(海马脑源性神经元)和Tr KB(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更年期综合征(CS)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苷低剂量治疗组(质量分数为25 mg/kg)、中剂量治疗组(质量分数为50 mg/kg)和高剂量组(质量分数为100 mg/kg)5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去势4周,复制CS动物模型后,分别给予灌胃相应的生理盐水和药物60 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子宫、脾脏雌激素受体(ER)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_2、下丘脑β-EP以及子宫、脾脏ER表达量显著性下降(P0.05),血清FSH与LH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模型组大鼠E_2、下丘脑β-EP以及子宫、脾脏ER表达量显著性上升(P0.05),血清FSH与LH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5),且淫羊藿苷剂量越高,治疗效果越高.结论:淫羊藿苷对更年期综合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水平([Ca~(2+)]i)的快速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8~10 d,用Fluo 4-AM钙离子荧光探针负载胞内Ca~(2+),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检测了17β-E2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7β-E2(10 nmol·L~(-1))处理30 min,对正常状态下神经元的[Ca~(2+)]i无显著影响,但可快速促进谷氨酸诱导的[Ca~(2+)]i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01),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10μmol·L~(-1))预处理可阻断17β-E2的这一促进作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抑制剂U0126(10μmol·L~(-1))单独处理神经元,可极显著抑制谷氨酸诱导的[Ca~(2+)]i增加(P0.001),但这一作用可以被17β-E2部分逆转.研究结果提示,ERK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Ca~(2+)]i增加,17β-E2可能经雌激素受体介导的ERKs信号通路快速促进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Ca~(2+)]i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玻璃微电极记录神经元活动的实验方法,研究大鼠孤束核(NTS)微量注射ghrelin对孤束核内葡萄糖反应神经元的活动的调节作用;在孤束核中记录到的82个神经元中,有37(45.13%)个葡萄糖反应神经元中,其中11个给予葡萄糖后电活动增强,26个电活动减弱,分别称之为葡萄糖受体神经元(GRNs)和葡萄糖敏感神经元(GSNs)。在11个GRNs中有9个(81.81%)给予ghrelin后电活动减弱,1个(9.095%)电活动增强;在26个GSNs中23个(88.46%)给予ghrelin后电活动减弱,1个(16.67%)电活动增强。结果提示,ghrelin可以通过改变NTS内葡萄糖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来调节能量代谢和摄食活动。  相似文献   

18.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KDR(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机制。对SD雄性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各组均为8只。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组采用上述对应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28 d后采用ELISA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变化。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及其受体KDR随着剂量加大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有效上调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中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HCN1)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癫痫模型2 h组(EP-2 h)、癫痫模型14 d组(EP-14 d)和癫痫模型35 d组(EP-35 d);采用快速电点燃刺激杏仁核方法建立癫痫大鼠模型,观察行为学的变化,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中HCN1的表达情况。结果 HCN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EP各组海马部位的HCN1阳性表达细胞数均减少,且EP-14 d及EP-35 d组减少最明显(P < 0.05);免疫组化结果为EP各组的HCN1表达较S组下调,且EP-14 d及EP-35 d组下调最明显(P < 0.05)。结论 在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中,HCN1下调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离体脑片技术,胞外记录观察了家鸽顶盖Ⅱa~f亚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特征,以及灌流和微电泳给予谷氨酸(glutamate,Glu)及其受体措抗剂谷氨酸二乙酯(glutamatediethylester,GDEE)对自发电活动的影响.在46例脑片上观察了80个Ⅱa~f亚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其放电形式有3种:慢而不规则型(50个,占62.5%);连续重复放电型(24,占30.0%);周期性簇状放电型(6个,占7.5%).分别用灌流和微电泳方式给予Glu后,受试神经元均出现明显的增频反应,且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GDEE对自发放电有抑制作用,且能阻断Glu的兴奋作用一以上结果提示,家鸽顶盖Ⅱa~f亚层内存在Glu敏感神经元,外源性的Glu对这些神经元有兴奋作用,Glu可能作为神经递质参与了家鸽顶盖Ⅱa~f亚层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